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应用用户侧市场正文

工商业储能市场洗牌在即

2024-01-30 08:42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苏南关键词:工商业储能储能市场储能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商业储能近两年因井喷式增长,吸引资金密集进场。工商业储能2024年是否还将延续爆发趋势?入局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

在储能赛道的细分领域,工商业储能近两年因井喷式增长,吸引资金密集进场。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新增注册储能企业超过5万家,平均每天有超过150家新企业进入储能领域。从装机容量看,仅2023年1—6月,我国新增工商业储能装机容量就达到2826.7千瓦时,同比增长1231%。

工商业储能2024年是否还将延续爆发趋势?入局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围绕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业内人士。

今年装机规模增幅难超50%

近日,浙江、河北、福建多地调整了峰谷分时电价。随着分时电价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工商业储能的套利价差整体呈现扩大趋势,其经济性也越发凸显。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判断,今年工商业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还会呈现增长态势,但较去年会有所放缓。

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储能研发部负责人楚攀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2024年工商业储能市场增幅不会太大,超过50%的可能性比较小。“工商业储能项目高度分散,1—5兆瓦时项目占比超70%,行业赛道在2023年受到热捧。作为一个确定且稳定增长的市场,工商业储能市场几乎没有任何信息差,最终比拼的是规模大小、成本控制能力和项目开发周转效率,市场会逐步呈现‘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态势。”

“2023年是业界公认的工商业储能元年。”能链执行总裁、能仓科技总裁王春翔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由于应用场景广泛,并随着峰谷电价、电力现货等利好政策发布,工商业储能行业出现“一哄而上”的景象。“不过,受不同地方分时电价政策、补贴政策、产业发展基础等影响,工商业储能市场差异将持续扩大,短期内江、浙、粤等省区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将率先在区域市场形成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影响力。”

以浙江为例,浙江省能源局近日印发《浙江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技术导则》,这是全国首个用户侧储能技术导则。“这是一个信号,是对市场秩序的规范,是对低价竞争、建而不投等乱象频发的约束。”王春翔认为,此举让火热的工商业储能市场降温,“只有经历了阵痛的洗礼,整个行业才能更加蓬勃地发展。”

一半企业或淘汰出局

2023年,竞争、过剩成为工商业储能的关键词。在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阶段,企业拼价格、拼交期、拼本土服务,在这种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投资商更倾向于基于降低初始投资成本选择供应商,由此造成低质低价中标、劣币驱逐良币,给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楚攀坦言,2024年对工商业储能行业从业者来说将是痛苦的一年,2025年痛苦可能会持续。不过,只要熬这两年,工商业储能市场包括大储市场都会逐步修复,尤其是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快速提升。“工商业储能市场未来很可能会演化为服务导向的市场,单纯卖产品或者解决方案都很难立足,一定要配套差异化的服务。”

“硬件不赚钱,‘软件’来凑。随着工商业储能项目存量持续扩大,很可能在项目存量超过30GWh之后,就会涌现出专业的以提供服务为导向的工商业储能‘软件’公司。这种公司不但要懂储能,还要懂电芯的电化学模型、BMS、PCS、典型用户的负荷,大数据、天气、AI都需要知晓,如此才能成为工商业储能领域的最终赢家。”楚攀进一步解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工商业储能系统企业遭淘汰的可能性将增加。在王春翔看来,今年储能产能将持续过剩,供过于求是市场主基调,增速减缓、产能过剩、利润压缩、技术迭代、资本遇冷、安全事故等多重变局将加速企业分化。“在发电集团、电网公司、地方能源集团等央国企旗下储能公司陆续入局,以及具备核心零部件供应能力的集成企业竞争下,纯集成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不断受挤压,预计一半以上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不可忽视的是,对一个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而言,适当的产能过剩和适度竞争可有效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工商业储能当前过剩的只是低效产能,而高效的产品才是市场的需求。多位企业人士认为,以极致安全、高度集成、高效稳定、智慧管理为产品核心理念,为市场提供更具价值的全生命周期产品和服务至关重要。

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

“工商业储能是真正的商业化市场,也是残酷的战场。在激烈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王春翔说,规模化生产制造、产品标准化、打通底层数据,以及规模化采购等都会带来成本下降,而且全球储能市场已进入洗牌期,企业需要具备对抗市场的韧性。

楚攀认为,工商业储能企业的另一条出路是出海,海外市场对工商业储能的需求巨大,且市场利润较高,目前还是一片蓝海。“但出海也有风险,海外项目开发需要更多投入,也面临诸多潜在风险,小公司一般没有能力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所以大公司尤其是已经上市的公司,开发海外市场会更有优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开发工商业储能要重视安全性,这是目前业主选择产品的首要考量因素,也是储能技术和生产商攻关的难点。此外,产品安装维护是否便捷也是致胜的因素之一。“工商业储能最大的特点是应用环境和场所千差万别,可能一个园区会有很多分散的并网点。特别是一些对外出租的大型产业园区,不同企业在同一园区集中供电会存在较大差异,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间点的用电情况、考量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对产品的灵活性、容量配置、占地面积、安装便捷性以及售后及时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王春翔说。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工商业储能产品的经济性、安全性及政策机制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企业生产和研发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节奏,仅靠渠道资源获取订单难以持续,要结合技术沉淀、品牌影响力、多元化渠道以及规模化资金共同发力。

刘勇坦言,在能源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下跌、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强以及物流运输成本偏高背景下,国际储能市场产品积压、去库存压力显著增大。“市场预期过高、资本驱动性强、部分企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波动性强、产品同质化竞争、部分企业为去海外库存转内销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进一步凸显。2024年,如何以市场导向为根基,做好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及国内外双渠道发展,是破题的关键。”

同时,工商业储能如何采用绿电、建立项目安全监管及保障机制、扩大收益模式、建立可推广的商业生态环境、完善项目能评指标考核、智能化运维、多元化细分市场等,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新一轮产业周期下,工商业储能将从拼渠道、拼价格转变到讲品质、拼技术。原材料、元器件、工艺装备、电芯模组、BMS、EMS、PCS、系统集成等重点技术工艺迭代,不仅要契合下游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综合性能诉求,也要在新一轮周期下适应数字化变革。”刘勇表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工商业储能查看更多>储能市场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