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4年,全国碳市场步入第三个履约期,市场扩容步伐加快。全国两会刚刚落幕,碳市场扩容便传出信号:3月15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铝冶炼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铝冶炼行业》征求意见稿发布(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此举与发电行业进入碳市场的工作模式基本一致,标志着核算、报告、核查技术体系日益完善,预示着电解铝行业即将进入碳市场。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翁爽
自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仅纳入了发电行业,市场平稳但不活跃,碳价从市场启动之初的每吨40多元,涨至近期的80多元。但三年多来,碳市场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单一,市场活力和流动性低,相比于试点碳市场5%的换手率,全国碳市场换手率大概只有2%,难以充分发现市场的价格信号,实现以价格优化碳排放权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当前,碳定价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随着欧盟CBAM进入过渡阶段,电解铝、钢铁等行业即将面临欧盟碳关税的压力,高耗能行业支付碳成本已成为必然趋势。CBAM将于2026年进入缴费期,但当前全国碳市场纳入行业范围未与CBAM覆盖行业一致,且两个机制下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全国碳市场不仅面临扩容的需求,还需要考虑与CBAM等机制的兼容,避免我国相关行业在出口欧盟的过程中,发生重复支付碳排放成本的风险。
早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初,行业内普遍认为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在内的八大行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全部纳入市场之中。但受限于碳排放数据基础薄弱、碳排放核算方法尚未明确、碳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因素,市场扩容始终蓄势未发。如今,“十四五”进程过半,首批扩容千呼万唤始出来。尽管电解铝行业扩容一只靴子已落地,但今年是否能够实际参与市场,业内仍在等待答案。
扩容增量 “稳”字当头
全国碳市场扩容迈出了慎之又慎的第一步。
此前,业内曾预计2022年全国碳市场将纳入2~3个新行业,当前的进展显然大幅滞后于业内预期。在碳市场数据造假风波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碳市场扩容迟迟难落地,发电行业至今仍是市场中唯一的交易主体。
仅覆盖发电行业的碳市场中,企业履约记录良好,但履约也几乎成为市场交易的唯一动力:临近履约期交易大涨,履约期之后交易量迅速回落,市场“潮汐现象”突出。从第二履约周期的交易数据来看:2022年全年未发配额,市场交易量极低,仅0.51亿吨;2023年配额成交量2.12亿吨,总成交额144.44亿元。2023年交易量已是全国碳市场开市三年以来最高,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运行如何“活”起来是碳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持续攻坚的课题。
市场扩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之一。2022年12月,中电联发布的《发电企业在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提出,单一行业内的企业在技术水平、要素结构、风险因素等方面较为相似,导致碳市场存在潜在的结构性风险,不利于全社会低成本减排的碳市场目标实现。“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在兼顾减排降碳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全国碳市场进一步发挥作用、引导控排行业降碳转型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因此不论为碳市场自身发展,还是从推动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而言,扩容都是迫在眉睫的。”北京电链科技双碳事业部总监、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郑颖表示。
2023年,生态环境部与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密集召开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工作会议,对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评估论证。对于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生态环境部以“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为原则,那么,首先“开花”的电解铝行业进入碳市场具备怎样的基础?
业内人士分析,行业碳排放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判断一个行业纳入碳市场条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电解铝企业已完成了2013~2022年共10个年度的碳排放核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原始数据,具有相对扎实的碳排放数据基础。
“从各个行业的数据质量来看,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数据质量最高,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的数据基础次之,化工、石化、造纸等行业数据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夯实。”中创碳投董事长唐人虎表示。
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部署了2023~2025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有关重点工作,且要求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完成,其他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于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随通知一并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填报说明铝冶炼》(2023年版)。“从这一要求可以看到电解铝行业企业的核查工作截止日期明显早于其他行业,且拥有单独发布的核算报告要求,电解铝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5%,其碳排放量约八至九成来自电耗,其测算相对容易。”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碳中和研究主管王迪表示。
据了解,2023年6月,受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专项研究工作。2023年8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清华大学共同联合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电解铝行业)以及基准值测算初稿并提交生态环境部,在此基础上,生态环境部组织相关单位对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关键问题进行研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曾公开表示,根据电解铝企业碳排放核查数据,全国共有80余家电解铝企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企业经历了十个年度的碳排放核查工作,且部分企业拥有自备电厂,对参与全国碳市场较为熟悉。
“在电解铝行业中,超过60%的企业拥有自备电厂,自备电厂参与碳市场的履约为电解铝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和交易积累了经验。此外,电解铝生产工艺流程相对清晰简单,企业数量较少,在行业内相对容易达成共识。”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院长王璟珉表示,“总体来看,选择电解铝成为首个扩容的行业符合‘先易后难,稳中求进’的原则。”
电-碳互认向“绿”而行
在全国碳市场设计纳入的八大类行业中,发电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显著的差异:发电行业生产流程简单,碳排放源单一,几乎不涉及间接排放问题,而其他七大控排行业,由于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排放源和核算环节多,除了直接排放外,还涉及间接排放核算,因此碳核算方法较为复杂。
以电解铝行业为例,其排放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阳极碳素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另一类是使用电力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在电解铝生产碳排放的组成中,大头在使用电力的间接排放,目前行业总体标准单位碳排放为11.4吨,其中有9吨左右来自用电的间接排放。”电解铝研究人士苏延波表示,“对于电解铝企业而言,要核算清楚用电的间接碳排放,这其中‘用什么电’是一个关键问题。”
此次《征求意见稿》对电力间接排放如何核算,给出了两处值得关注的认定。其一是在“铝电解工序交流电耗排放核算要求”的条款中,明确了使用市场化交易购入的非化石能源电力产生的间接碳排放为0,并进一步明确认定条件,即同一家企业内自产非化石能源电力通过专线直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的电力;以及电力用户与非化石能源发电企业签署市场化交易合同,并通过电网配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的非化石能源电力等两类电力,其间接排放按 0 计算。这一规定将促进电-碳市场的衔接。
“这是碳市场机制首次对市场化交易购入非化石能源电力使用不计入碳排放的认定。一方面,这将形成碳市场对非化石能源电力发展的支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非化石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另一方面,在碳市场中充分体现非化石能源电力的零排放价值,避免企业重复支付减排费用,可降低企业的履约成本。”王璟珉表示。
记者了解到,电解铝行业对于争取非化石能源电力,特别是绿电的意愿十分强烈。电解铝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在保障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绿电比例是现阶段电解铝行业减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电解铝企业神火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云南电解铝项目全部使用网电,云南水电规模大,电力构成中绿色电力占比约80%,火电占比约20%,碳排放水平较低。新疆电解铝项目目前约90%使用自备机组火电,10%使用网电,碳排放水平相对较高。“公司董事会已经审议通过在新疆木垒县投资建设80万千瓦风电项目,预计项目将于2025年底前并网运行,年发电量约23.24亿千瓦时,该部分绿色电力将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给新疆神火消纳,以降低新疆神火碳排放水平。”神火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可以预见,全国碳市场若能全面认可非化石能源电力的零排放价值,实现电-碳核算协同,将为绿电发展带来更加广泛的市场消费需求。“从之前披露的水泥行业、钢铁行业企业层级、工序层级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来看,其他行业后续进入碳市场,非化石能源电力的间接排放为0这一原则应是通用的。”王迪分析道。
《征求意见稿》中另一项重大变化在于电力排放因子更新。不同于《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3〕332号)中的电力排放因子0.5703tCO2/MWh,《征求意见稿》给出了最新的电力排放因子0.5942tCO2/MWh。
“《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电力用户与非化石能源发电企业签署市场化交易合同,并通过电网配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的非化石能源电力,其间接排放按0计算,因此,这部分电力在电力排放因子计算过程中予以扣除,避免了环境价值的重复计算,丰富了我国电力排放因子库,有利于提升我国绿电、绿证的国际认可度。”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专家杨素表示。
市场运行 以“活”为要
新的行业进入碳市场,或将为市场运行注入“活水”。
业内人士分析,市场覆盖行业主体的多样化将有利于提升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和活跃度、促进碳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交易参与者,扩大减排资源配置范围,推动碳市场更加有效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从第二履约周期的交易情况来看,大宗协议交易量2.22亿吨,占比84.4%,挂牌协议交易量0.41亿吨,占比15.6%。挂牌交易量占比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市场流动性不足。”杨素说,“单一行业企业间同质化程度高,碳减排成本差异小,不同行业减排成本的差异化更有利于形成合理碳价。市场运行主体增加后,碳市场交易流动性及活跃度有望提升。未来碳价走势需要看新行业配额分配情况,如比较宽松,碳价会因为配额增多出现短暂下降。用电行业进入碳市场,将影响其产业布局及用电需求。另外也将促进电能替代、非化石能源消纳和电-碳市场协同等。”
“发电行业的生产活动具有统一的周期,当市场上的交易对手盘均在发电企业之间,可供流通的配额非常有限。”郑颖表示,“而不同行业需求周期、生产特性的差异化将有利于加强市场的风险对冲能力,提升市场平滑度。”
更多行业进入碳市场,要求市场政策更具连贯性和稳定性。当前,配额分配尚未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且采取事后分配的方式,企业难以提前做好预见和规划,由于市场主体对于配额的收紧存在恐慌心理,配额盈余的企业倾向于囤而不售,面临配额缺口的企业则求购无门,市场供需难以匹配。
2021~2022年,电力供需形势趋紧,发电机组保供责任重大,叠加燃料上涨等因素,煤电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而第二履约周期采用基准值降低约6~7%,这意味着分配的配额量减少。为了解决发电企业履约的现实困难,生态环境部出台“借碳政策”,即经营困难单位可预支2023年度配额的灵活机制。但类似“打补丁”的政策一旦开口,易加剧市场主体与政策的博弈心理,反而不利于形成市场的稳定机制。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将推动配额分配机制完善调整,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
有偿分配是指国家从配额总量中预留出部分或全部配额进行拍卖/定价出售。当前,我国碳市场配额实行免费发放,配额的功能作用仅限于控排企业完成履约,其金融属性尚未发挥。“由国家掌握一部分配额,可解决部分市场主体想买配额买不到的难题,给市场主体以更多选择,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碳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唐人虎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市场扩容已正式拉开帷幕,但从目前显示的迹象来看,对于扩容的进展需谨慎乐观。市场扩容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政策、技术方法、利益分配、机制优化、监管加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控排企业,还是市场主管部门,要面对的考验都是巨大的。
从技术与机制层面来看,杨素表示,一方面,服务于碳市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还需明确。碳市场需建立各行业设施或工序层级核算方法。每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都要根据行业的生产工艺变化、能源消费品类特点、用能方式变化等来制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在配额分配方法确定、分配比例和管理上有显著差异,当前发电行业采用行业基准值法,未来有色、化工、造纸等行业产品类型多样,行业基准值计算更为复杂。多行业的碳市场在配额分配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行业减排技术发展趋势、减排成本和减排空间,以及国家产业政策,促进整体减排成本最低以及对各行业发展影响最低。以上种种复杂的问题,均是碳市场进一步扩容将要面对的挑战。
从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力来看,我国经济还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后续市场的持续扩容也需要考虑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适时调整碳市场建设的战略。“从全球典型碳市场的建设来看,欧盟是碳达峰之后才开启的碳市场,彼时欧盟已经基本完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进入了总量减排时期,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与欧盟不同,我国尚未实现碳达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也还未脱钩,因此全国碳市场采取碳排放强度控制手段,而非总量压减。但随着碳达峰逐渐临近,以及达峰之后进入深度减排期,可以预见碳市场将从强度控制过渡到总量控制,并逐步引入拍卖机制,届时碳市场一方面可发挥更加明确的总量控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拍卖形成新的资金池,为深度减排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郑颖表示,“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七大行业可以通过市场疏导碳排放成本不同,目前发电行业通过电价疏导碳排放成本渠道有限,因此未来在针对发电行业设计碳排放配额拍卖时,还需要考虑发电行业对拍卖配额的价格承受能力。”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4年3期,作者系本刊记者。版权所有,如需转载、使用或翻译成其他语言,需经本刊同意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在多方位统筹布局,其中碳市场作为控排减碳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对于电力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国于2021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虽然全国碳市场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流动性偏低,但已经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总量控制-配额分配-排放交易-核查
4月29日,青海省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泥和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青海省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泥和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
日前,《安徽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方案》印发。《方案》提出,2025年全省10个以上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获得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到2027年全省50个以上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获得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形成5个以上典型案例,降低锂电池、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全文如下:安徽
日前,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注册登记管理规则》。详情如下: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关于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注册登记管理规则》的通告为规范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参与方注册登记活动,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我中心研究制定了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研讨班强调,全面抓好公司贯彻全国两会精神22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公司各单位围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化碳业务体系建设,服务碳排放双控,助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效服务促进企业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正崛起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面入市步伐加快,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入市,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电力市场步入“3.0”全新时代!2025年4月24日-25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
您了解“双碳吗”?,关于“双碳”名词有很多很多,看看您见过的还有哪些,欢迎评论留言,共同探讨新名词。一、政策与目标类1.双碳碳达峰指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逐步下降,标志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等技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标的物,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和金融工具创新,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资金流动的专项金融活动。广义碳金融涵盖了所有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活动,包括投融资,交易,咨询,管理等诸多碳排放领域的活动;狭义碳金融专指金融机构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的相关投资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载体,“西电东送”南通道工程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其战略定位已实现三重跨越:从传统能源输送转向低碳枢纽,从区域互补升级为国家能源网络整合,从国内资源配置延伸至国际能源合作;其功能从区域能源电力调配演进为服务“双碳”目标、推动全球能源电力治理系统性工程,成为支撑经
日前,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安徽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锂电池、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工作将分阶段推进,到2025年底完成10个以上锂电池、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同
5月5日晚间,国家电投旗下电投能源发布《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停牌公告》,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关精神,国家电投拟以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股权与电投能源进行资产重组。电投能源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升级,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性测试等标准研制。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制定氢
在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西电东送南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这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广东的能源主动脉,其电力供需格局正在遭受新的挑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西电东送南通道供受两端地区电力需求迅猛增长,2024年广东省发用电差额飙升至2165.7亿千瓦时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日前,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低碳深度节能铝电解技术体系,攻克了电解槽寿命短、生产波动率高、污染物排放浓度大等多项行业难题,实现吨铝直流电耗降低700—900千瓦时,较国际先进水平降低5%。据介绍,电解铝年电力消耗占全国总用电量的7%,碳排放量占
日前,《安徽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方案》印发。《方案》提出,2025年全省10个以上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获得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到2027年全省50个以上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获得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形成5个以上典型案例,降低锂电池、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全文如下:安徽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白音华铝电公司成立于2016年,现有员工824名。白音华铝电公司40万吨高精铝板带项目配套2台35万千瓦机组,采用500千安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是国家电投集团目前唯一的500千安电解铝生产线。项目2023年12月16日全容量投产,打通了内蒙古公司在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区域的“煤-电-铝”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载体,“西电东送”南通道工程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其战略定位已实现三重跨越:从传统能源输送转向低碳枢纽,从区域互补升级为国家能源网络整合,从国内资源配置延伸至国际能源合作;其功能从区域能源电力调配演进为服务“双碳”目标、推动全球能源电力治理系统性工程,成为支撑经
日前,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安徽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锂电池、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工作将分阶段推进,到2025年底完成10个以上锂电池、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同
2025年4月22日,由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联合主办的2025年分布式光储创新论坛在江苏南京正式召开。会上,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江苏区域总经理马良军就工商业储能投资盈利模式、行业发展挑战及长期价值创造进行了深入剖析。马良军指出,目前工商业储能的盈利点已经比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4月22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各节能服务机构,各有关企业: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日前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各区(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节能服务机构,各工业企业:为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和碳排放降低,根据《工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电力系统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调度系统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枢,亟需推动管理革新与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5日,重庆电力交易中心转发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多月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已常态开展的连续调电试运行基础上,计划于5月1日至6月30日开展长周期多月结算试运行。出现气候异常等特殊情况时,以保障电力有序供应、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为原
大力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CS)产业,是未来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路径。近年来,中国石油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国务院国资委“百大工程”中国石油CCUS重大示范工程项目为依托,持续加强CCUS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工业化应用,
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文件明确,2025年,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重点任务方面,新能源结构优化行动:1.加快发展风电。快速提升风电装机规模,减少电力系统调节压力。海上风电建成华能半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文件明确,2025年,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文件提出,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支持采用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发电企业注册注销情况备案的公告。本月新注册生效2家电厂,总装机容量182兆瓦。其中:用户自备电厂1座,光伏电站1座。本月新注销生效1家电厂,为两座光伏电站合并。截至3月底,累计注册生效电厂812家、装机68945.46兆瓦。其中,火电22家、装机3918.4兆
浙江电网具有高外电依赖、高新能源渗透、高峰谷差压力“三高”特征,与此同时,煤电占比下降,新能源随机性加剧,极端气候下频率、电压稳定性承压。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需求侧资源已具备发挥更大价值的技术条件。虚拟电厂通过聚合空调、储能、充电桩等分散资源,可形成百万千瓦级可调能力,其“灵活聚
日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5年碳排放第三方核查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本次采购内容为2024年度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湖北省重点排放单位和湖北碳市场的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核查;2024年度发电、钢铁、水泥及电解铝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月度信息化存证审核工作,拟采购10家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承担644家重点控排企
4月14日,中国能建华东院、浙江火电等单位联合中标中煤宝山2×650MW超超临界煤电(煤气掺烧)替代扩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金额约34亿元。项目位于上海宝钢股份宝山基地,规划建设2×65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同步关停宝钢自备电厂1号、2号老机组,计划2027年投产。作为国内煤电联营、产城融合的典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重庆电力交易中心转发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征求《重庆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多月结算试运行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其中提到,在已常态开展的连续调电试运行基础上,拟于5月1日至6月30日开展长周期多月结算试运行。本次试运行期间开展中长期电能量交易和现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截至目前,新疆电力市场主体注册用户达到1.3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累计达到9009亿千瓦时,突破9000亿千瓦时大关;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96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1500亿千瓦时,占新疆电网经营区内全社会用电量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