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广东电网机巡管理中心,技术应用推广部经理刘高展示了一张特别的照片:50米高的输电铁塔和铁塔顶部一个已经松脱且仅有小拇指指甲盖大小的螺栓销钉。工作人员从地面举着望远镜看那螺栓帽,有如在一头牛身上找一粒虱子,且仅凭肉眼很难判断虱子的生存状态。现在,指甲盖大小的螺栓帽是否影响线路安全,智能识别算法可以直接做出判断、评级,且将结果推送给生产部门。
更了不起的是,无人机从机巢自动起飞、拍摄照片、回传图片到缺陷识别,所有步骤都可以在线完成,这背后隐藏了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2021年,南方电网公司电网管理平台机巡图像智能分析功能全面上线后,图片识别速度大幅提升,目前可每分钟处理700张图片,已累计识别图片超1.37亿张,其中2023年为9000多万张。
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人眼看不过来了
事情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南方电网公司已部署在全网推广输电线路机巡作业。无人机巡检业务逐渐在公司展开。
短短几年,从高压到低压,从东部到西部,全网逐渐形成“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线路运维模式。无人机在电网的应用场景发生质的转变——从最早的抢险救灾配合工具变成日常巡检不可少的利器。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高级经理樊灵孟说:“公司无人机巡检起步早、应用广、认识深。2016年,工信部启动制定无人机领域国际标准,于2020年颁布,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技术标准的空白,南方电网就是主要贡献单位。”机巡业务的大规模发展,意味着无人机采集输电线路设备航拍照片在成指数级增长。
2015年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黄文琦加入南方电网公司。“那时公司做人工智能的还比较少,面试官看到我的研究方向是视觉自主导航系统与机器学习,很感慨地说,‘这个方向在南方电网大有可为,我们率先发展了无人机巡检’。”这句话,彻底打消了黄文琦对于所学恐无用武之地的顾虑。
机巡推广应用后,靠人力来看图片这件事变得颇为吃力。到2016年,这种矛盾愈发明显。巡检人员白天飞无人机,晚上回来看图片查找缺陷。巡检拍回来近万张图片,每张图片要查看十几个关键部件,班组人员根本忙不过来。而那时图片量还主要集中在广东电网公司,全网的大规模无人机自动巡检也还没有开始。
黄文琦算了一笔账:每个杆塔精细化巡检要拍约35张图片,按两座高压杆塔之间距离约500米来估计,整个南方电网架空线路超过百万公里,光是精细化巡检单次全覆盖产生的图片就超7000万张。巡检频次上按重要程度,分为半年巡、季度巡和月度巡,部分关键线路甚至需要每周巡视。积累的数据非常惊人。
怎么办?必须上人工智能。
研究人才从哪来?——南网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聚合人才
南方电网公司一直在布局电网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的技术。早在2013年,公司就围绕芯片研发、智能微型传感器以及智能算法开展研究。2017年,公司组建了透明电网重大攻关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担任团队负责人。
黄文琦加入公司后一直从事智能算法研发。经过两年的积累和观察,在团队年度会议中,黄文琦作了一次技术报告:“当时报告的主题就是怎么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电力巡检中找缺陷。”这份报告也引起李立浧的注意,他鼓励黄文琦在这个技术方向做下去。
同时,2015年广东电网机巡管理中心成立后,一方面大力推广无人机巡检业务,另一方面研发无人机如何脱离飞手自动巡检,这涉及巡检目标快速识别、运动跟踪、自动拍摄等一系列无人机自主巡检关键技术。如同汽车无人驾驶一样,需要激光雷达扫描、三维重建、高精度定位、神经网络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而让机器在复杂环境中通过视觉智能分析判断,无论在机巡的前端(比如和人一样自动找到绝缘子并拍照),还是机巡后端图片分析中都至关重要。
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还是在2019年——南方电网公司提出,“数字电网”是“数字中国”在电网行业的具体实践,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支撑电网数字转型的目标。团队正式更名为南方电网数字电网与人工智能重大科研团队,公司二级领军技术专家梁凌宇、公司三级领军技术专家吴洋等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不断地加入进来。
南方电网公司还通过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将科研人员与生产一线以及社会上的智力资源、产业资源聚合在一起。这次获得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的项目组成员既有来自南方电网公司的科研、业务专家骨干,也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浙江大学、商汤科技等科研院所、企业的学者、研究人员。
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结合听上去高大上,做起来并不容易,每一步都需要非常脚踏实地。几年时间里,公司上下联动搭建出一套机巡智能分析系统,将线下的业务流变成线上的业务流,把所有的图片汇聚起来实现智能识别。为了解决实际业务痛点,广东电网公司广泛征集技术路线,一方面邀请高校、企业以专班的形式集中式、针对性开发一些急需的缺陷识别模型;另一方面,为了优中选优,广东电网公司在2021年举行了4次行业比拼测试,面向全社会征集。百度、阿里等实力选手都来参赛,也包括黄文琦的算法团队。
“当时主流算法对弱行业属性的图片识别能力很强,比如铁塔下面有辆卡车,能够很好识别。但遇到电力行业的设备外观缺陷,识别能力就不太行,准确率大多在30%以下。这就涉及到我们针对电力视觉的主要创新,通过基础模型与知识融合解决复杂的电力巡检视觉智能分析难题。”黄文琦说。
教会人工智能有多难?——基础模型与知识融合是破局之法
知识融合是对算法模型的一种专业强化。电力巡检视觉智能分析主要面临两大痛点:一是应用场景开放,南方电网公司电力线路总长度近120万公里,覆盖海拔4500米,涉及森林、湖泊、村庄、城市等多种场景,环境干扰多,对模型泛化性能要求高;二是业务逻辑复杂,设备种类多、缺陷类型多、缺陷等级多、定级规则复杂,识别难度高,尤其是杆塔、绝缘子等电力设备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缺陷识别难题的积累也不多。
要解决这两个难点,必须开发出足够聪明的模型。解决的方法是与生产一线的同事一起磨。
“刘高等机巡中心的专家同事,都是我们的师傅。”黄文琦和梁凌宇口中的“师傅”最常讲的例子是鸟巢。鸟巢图片识别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判断它是否在电网的铁塔上?很有可能地上的一摊草也会被算法识别成鸟巢。第二个问题,怎么判断鸟巢是否影响到电网安全?
所以必须要将电力行业的这种针对性的逻辑关系教给机器。也就是说不仅是要识别鸟巢,还要识别它周围的设备。首先想办法解决图片更加清晰的问题,算法团队提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大规模场景图像数据增强方法,这能让机器把图片“看”得更清楚。其次,还要想办法用一个网络将它们的位置关系构建出来,这就是多元知识嵌入的电力图像专精化理解方法,即要让算法可以用更高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刘高的那张图片。必须得让机器在一定范围内更强地学习,比如尺寸大小的关系等,要让机器的注意力定在尺寸比例的关系中去,不要漫天地去找无关的东西。因此,那个销钉在机器里的表述应该是“在某个部件的下方或者旁边”等,需要将机器的注意力引到这里——这种关系就叫做概率传递。但是又不能全部限死,因为人类无法枚举所有情况,只能用知识嵌入的方法“软约束”它,让机器在那个范围学习,这种方法就是知识融合。
“在具体的算法模型开发中,平衡则很重要。我们不是纯粹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做出来的东西必须要为一线生产排忧解难。实现这点,算法一定要足够精妙。”梁凌宇认为,“算法不能太笨,比如一天要识别几十万张图片,一张图片的识别速度哪怕从2秒变成1秒,这也可以提升后续消缺速度,这就涉及非常技术层面的问题。总之,你研究出来的东西一线人员得愿意用、容易用。”
无论是平台还是算法模型开发,最终都要过生产者这一关。研发阶段要做内测,开发完毕,还要过现场人工复核。任何一关过不了都要返工。梁凌宇说起研发过程的喜乐与困难:“风光有四时。开发时,我们的算法用的主要是春天、夏天的样本,到了冬天,背景或者什么情况发生变化了,机器就会产生新的理解。那我们就要处理,为什么算法把一些背景干扰识别进来。通过类似正样本、负样本优化我们的算法。人常说学无止境,机器也一样。”
项目不落地就是“花架子”,怎么办?——人工智能要广泛适应电力巡检场景
所有这些其实并不容易。有一段时间,算法团队很迷茫,压力很大。一方面是机巡电力设备外观缺陷的种类太多,且大部分缺陷缺乏明确的分类与量化判定规则。比如,仅仅绝缘子一类设备,常见的缺陷就包括污秽、破损、自爆和表面灼伤等等。从图片特征来看,对应着颜色异常、纹路异常与几何形态异常,叠加拍摄角度不一,缺陷的程度很难量化定义。更不用说还有小尺寸金具、绝缘子、接地装置和附属设施类缺陷,更难判断。
另一方面,缺陷总是偏少的,大部分缺陷类型的图片样本更是极其稀少,无法通过“喂”大量的图片让机器学会识别。“如果有几十亿数量的缺陷图片,我相信深度神经网络能够靠纯数据驱动的方法准确识别。但是缺陷样本往往是稀缺的。”黄文琦解释道。
怎么办?如果项目迟迟无法落地,不能给生产一线的兄弟使用,技术想得再好都是“花架子”。那段时间里,黄文琦很害怕听到南方电网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李鹏的询问:“研究了这么久,为何迟迟不见落地应用的成效?”不过,帮助黄文琦拨云见雾的也是李鹏,他给了黄文琦两条建议:第一,技术要成体系,要做到能够广泛适应电力巡检场景人工智能模型,不能只解决个别问题;第二,目标是解决电力视觉领域的问题,可考虑兼顾通用视觉技术的能力与专业领域的知识。
很快,视觉基础模型与知识融合的技术路线被提了出来。“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组织了数字输电人工智能提升专项工作,调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上百位业务专家参与到电力场景图像专精化理解技术研发中来,与算法专家共同梳理业务知识。”樊灵孟介绍,“公司定期召开技术研讨、生产工作会议,让业务专家与算法专家能够坐在一起,找真问题,解决真难题。”
输配电部还结合生产实际对电力巡检视觉智能分析项目的技术路线、标准化设计做了专业化指导,发动全网汇聚海量电力巡检图像数据,制定“地域全覆盖、缺陷准识别、多模态融合”的技术推进路线,构建电力巡检视觉智能分析平台体系,加速了项目成果在南方五省区的产业化落地。
商汤科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浙江大学在基础模型、图片增强、目标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合力大幅提升了销钉缺失、鸟巢等关键缺陷的识别精度,项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地。
目前,平台已经搭建好,一些通用模型也已嵌入。对于巡线人员来说,无人机什么时候飞、做计划、图片识别等一长条的业务链条都可以数字化实现。但是,对于黄文琦和刘高等人来说,所有这些仍然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
如今,在南方电网公司,每个省公司甚至地市局都可以针对量小且有特色的问题开发算法模型,并嵌入领域知识专门针对个性化缺陷识别需求。刘高已经列了很长的工作计划,它要解决500多个缺陷识别的问题,目前才解决了120多个缺陷(识别)。“这件事值得干一辈子,优化永无止境。”
广东电网机巡中心也有了新的打法——有了自己的算法团队,非常清晰的开发流程,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这给了刘高非常大的信心。“而且我们每个算法开发出来都会经过一线人员的测评,2月底我们刚试验了两个。同时,我们现在也鼓励基层供电局自己做开发,举办内部人工智能竞赛,发掘培养人才。”
黄文琦想的则是如何将解决电网“眼睛”智能化的技术,进一步用于探索电网运行的“大脑”。“如果能够将电力系统运行的物理规律如同知识一般嵌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那么电力系统积累的海量多源数据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南方电网官网近日更新公司领导一栏显示:刘巍升任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11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第二批31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17个示范项目名单,选取高比例新能源、多能互补、新型电网形态、电碳耦合等示范元素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全景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体式融入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
近日,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唐永胜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资料显示,唐永胜,1970年5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91年7月参加工作。南网能源主要从事节能服务,以“整合技术、研究政策、服务社会”为使命,围绕综合能源供应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两大战
近日,南方电网云南玉溪供电局首台带电作业机器人“上岗”作业,开展四街变10千伏七街线干线32杆采用智能机器人+绝缘手套作业法带电搭接分支线引流线作业。智能机器人是适用于配网带电作业场景的电力行业专用机器人,集精准定位、智能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作业于一体。在操作人员远离高压带电设备的
11月8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4年迎峰度夏大负荷分析及2025—2027年运行方式审查会议,听取南网总调关于2024年迎峰度夏大负荷分析及2025—2027年运行方式研究(以下简称“三年方式”)的专题汇报,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三年方式有关重点工作。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司党组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新华通讯社共同指导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举办了丰富的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在“‘标’杆引领‘准’则护航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平行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11个行业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南方电网公司等10家央企进入世
11月13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在广州与四川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汪劲松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进行座谈交流。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小辰,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玲出席会谈。钱朝阳代表南方电网公司欢迎汪劲松一行来访,感谢四川大学长期以来
近日,广东江村区域仓库(以下简称江村仓)智能化改造项目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成为具备“检储配”集成能力的绿色智能标杆仓库。江村仓是南方电网首个中国仓储配送协会五星级仓库,也是全网供应量最大的区域仓,承担了广东省(深圳除外)60%业扩配网集中储备物资的供应任务,常规储备物资周转率是全网平均周
11月12日,南网北京分公司新址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南方电网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启宏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刘启宏要求,南网北京分公司要深入贯彻公司党组部署,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更好发挥沟通联络桥梁纽带、咨政建言参谋智囊、产业拓展前哨阵地等功能作用,搭建好在京高水平交流平台和高层次沟通渠
近日,智利总统博里奇视察了南网国际公司参股企业智利川斯莱科公司在智利托科皮亚省投资的海水淡化及输水项目,并对川斯莱科公司在响应智利政府号召、大力推进海水淡化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高度认可。该项目由智利川斯莱科公司与日本丸红公司合资以BOOT(建设—拥有—运营—转让)模式投资,计划于2026年第
金秋十月已过,寒冬腊月将来,输配电上市企业陆续披露了三季度业绩报告。自今年年初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与能源市场的转型变革,众多输配电网上市企业凭借稳健的经营策略与前瞻的技术创新,交出了亮点纷呈的业绩报告。北极星输配电网统计了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旗下等16家输配
11月15日,宁夏吴忠市人民政府印发《吴忠市燃气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吴政办发〔2024〕23号),其中指出,燃气经营企业全面构建基于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智慧燃气”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燃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等全过程数字化管控
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究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但是,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的研究不能只局限在大模型,对于各行各业更应该加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领域,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样本库以及研究高可靠传感技
11月14日下午,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组织举办“精研大讲堂”人工智能发展专题讲座,邀请华为天津云业务部卫玄龙专家就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及电力行业应用进行交流分享。副院长郗晓光、各专业中心技术骨干参加本期讲座。本期论坛上,卫玄龙专家为大家介绍了AI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潜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11月11日,广州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案例,涉及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点围绕“AI+电力”“AI+装备”“AI+机器人”等应用实践。其中包括“大瓦特”的输电缺陷隐患识别业务场景、“大瓦特”的变电域设备缺陷与状态识别业务场景、人工智能在空调参与需求响应中的业务场
11月8日,2024年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面向电力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评测方法研究开发服务招标,预计采购金额210万元。本项目将面向电力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评测体系研究,主要包括评测指标体系、多样化测试数据集等。在标准方面,围绕大模型基础能力和场景能力两方面,构建可实践、可度量、
11月7日,湖北鄂州发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鄂州政办发〔2024〕24号),其中指出,以光通信、新型显示、电池正极材料为重点,推动武鄂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稳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试点。方案提到,到202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
11月5日,江苏常州征求《钟楼区重大产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意见。其中包括传统制造业项目。办法指出,传统制造业项目属于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发挥转型升级示范作用的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或300万美元)。未来产业项目包括合成
6月,采用多模态识别的输电线路无人机光热声一体化智巡平台上线;9月,“柔直换流站AI智检管家”在换流站年度检修期间首次应用;10月,负荷转供辅助方案编制分析场景在试点单位上线……今年,聚焦数字化转型登高行动目标,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实施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2024年专项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广西电网公司紧跟时代步伐,以优化生产组织模式为内驱力,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充分发挥无人机飞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重塑生产组织模式,优化调整生产指挥中心和数智运营中心机构设置,推动机
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及电力工业应用》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已深度赋能电力行业发展,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电力巡检机器人、电力自主作
“11月电网代理购电预计需要市场采购电量18.9亿千瓦时,通过交易中心对市场化交易进行安排,对代理购电不足部分挂牌,提高代理购电市场采购的预测准确率。”仅仅用时10分钟,贵州电网公司代理购电预测及申报专责刘夜雨便在购售电量智能预测平台,查阅出11月份代理购电预测电量,并通过中长期申报辅助功
为加强配电巡检过程督导,准确掌握配电巡检工作进展,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最近,盐城供电公司成功实施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无人机自主巡检任务,在盐城滨海县共完成巡检31条跳闸4次以上线路以及4条跳闸2-3次线路,有力保障了滨海地区电网安全平稳运行。作为人工巡检和机器人巡检的补充,无人
为进一步深化无人机自主巡检应用,提高飞手无人机操控能力,最近,盐城供电公司设备部组织开展无人机精细化巡检培训,扎实推进无人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无人机飞手培训在输电、变电、配电专业的覆盖率,扫除了无人机日常巡检工作中的知识“盲区”,进一步提升了飞手们的任务优化分配和技能水平。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1月15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多机巢异地起降自主巡检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能实现无人机在多个机巢间的精准起降和充换电,作业效率较“一机一巢”巡检方式提升2.5倍以上。据介绍,该系统的应用打破以往无人机与机巢的“一对一”绑定关系,通过多机巢组网、异地
11月12日获悉,山西电网首个配网无人机靶向巡检系统——配网故障3维精准定位巡检系统在泽州县供电公司金村镇供电所建成并投运。为提升配网运检质效,晋城供电公司以无人机和高精故障指示器为载体,结合无人机机巢自主巡检技术与行波故障精准定位技术,创新研发配网故障3维精准定位巡检系统。应用该系统
11月3日,山西省首个配网无人机靶向巡检系统在国网晋城泽州金村供电所建成投运。开展配网无人机规模化、实用化应用,是全面提升配电网运检质效的有效手段。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创新以无人机和高精故障指示器为载体,结合无人机机巢自主巡检技术与行波故障精准定位技术,投用山西省首个配网无人机靶向巡检
日前,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福建厦门供电公司、国网福建超高压公司,在安湖Ⅰ路地下管廊、1000千伏长泰变电站开展无人机自主巡检验证,重点测试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性、避障能力、定位精度、数据采集准确性及环境适应性。本次无人机自主巡检验证在
近日,河北石家庄供电公司选取深泽县为试点,部署7座无人机机巢,每座机巢巡检半径为周边5千米,在河北南网地区首次实现县域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该公司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巡检区域精准测绘、规划航线,依托机巢实现无人机“蛙跳式”长距离接续飞行,目前已完成快速应急巡检、周期性巡检、保电不间断
11月5日,上海发布《杨浦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杨府发〔2024〕10号),其中指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策源力、集群显示度、示范场景吸引力大幅提升。持续放大“杨数浦”品牌效应,依托杨浦数字经济集聚、科教资源丰沛、应用场景多元的特色优势,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和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计划三年内打造面向东盟的低空场景服务方案供给地和低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广西低空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当前,低空经济加快融入各行各业。广西电网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自主研发的无线充电、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2年,国家电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设备管理专业无人机规模化应用的通知》,为推进运维模式转型,提升安全、质
“C相电缆本体和终端红外测温完毕,设备正常。”8月21日10时许,在冀北唐山供电公司220千伏强景线无人机巡检现场,电缆运检中心电缆运检检测人员报告无人机红外温度检测情况。这是该公司常态化应用智能无人机开展电缆巡检工作的一个场景。据了解,唐山供电公司运检人员使用的智能无人机搭载了高分辨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