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典型日负荷特性变化
Fig.1 Typical daily load curves and changing trends
年负荷曲线呈现夏冬大、春秋小的特点,呈典型的“W”形。年最大负荷多出现在夏季7月、8月或冬季12月、1月,春季4月、5月和秋季9月、10月通常为年负荷曲线的低谷。从近几年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冬季空调采暖负荷的快速增长,冬季(1月、12月)最大负荷水平越来越接近夏季(7月、8月)。年负荷特性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年负荷变化情况
Fig.2 Annual load curves and changing trends
2)风光发电出力特性。风电日内出力整体呈现午间低于晚间的特点,季节出力整体呈现春、秋季高于夏、冬季的特点。光伏春、秋季出力较高,冬季出力较低。各月风电日出力曲线如图3所示,各月光伏日出力曲线如图4所示。
图3 各月风电日出力曲线
Fig.3 Daily outputs of wind power in different months
图4 光伏日出力曲线
Fig.4 Daily outputs of PV power in different months
总体来看,春、秋季为风光大发季节,但用电负荷相对较低。在腰荷时段,负荷下降较快、负荷水平较低,风光大发将进一步拉大净负荷峰谷差,需要本地火电机组降出力配合调峰。“十四五”和中远期,随着风光装机规模及出力的大幅增长,系统调峰压力逐渐加重。
3)跨省区送受电。近年来,中部地区某省接受区外电力规模不断加大。尽管在调峰困难时期,区外来电会根据受端电网调峰平衡情况调整运行方式,减轻受端电网调峰压力,但可提供的调峰能力远低于省网调峰需求。在春、秋季午间小负荷时段,区外来电通常呈现反调峰特性,受端电网调峰压力进一步加大。
02
调峰资源技术经济性比较
系统调峰资源主要来自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本文主要聚焦于煤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和负荷侧调节资源等。
1)煤电灵活性改造。煤电灵活性改造可充分利用存量巨大的煤电机组,是目前最成熟、最经济、最便捷的增加系统调峰能力的途径。根据中电联统计,煤电灵活性改造成本约为500~1500元/kW,改造后可提升机组调峰深度10%~20%。煤电机组在实际运行中可提供的调峰能力与其开机规模及运行状态直接相关,在春、秋季煤电机组小开机方式下能够释放的调节能力有限。
2)抽水蓄能。抽水蓄能技术成熟,单个项目装机规模大,理论上调峰能力可达额定容量的200%,通常可连续运行6 h左右,且服役年限可达40多年。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较长,从开工到投产至少需要6~7年时间。且随着优质站址资源逐渐开发完毕及征地移民费用增加,剩余站址资源开发成本呈上升趋势。预计未来单位造价将达到7000元/kW以上。
3)电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配置规模与位置灵活等优势,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均可布置,但目前技术经济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综合考虑单位造价下降趋势、服役年限、置换成本,预计2030年前后的全寿命周期度电成本将低于抽水蓄能。
4)负荷侧灵活调节资源。目前,部分省份已建成了电力需求响应业务平台,并初步建立了可调节负荷资源库。根据“十四五”及中远期(2030、2035年)发展规划,需求响应业务平台、可调节负荷资源库建设将扩大负荷侧削峰填谷的能力,保证夏季大负荷削峰能力在年最大负荷的5%以上,春、秋季小负荷时段主要通过大工业调整生产来承担削峰填谷作用。
03
调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方法
“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与调峰资源配置协同优化包含2个阶段,1)研究新能源发展规模和各类型调峰资源配置规模;2)研究各类调节资源的优化运行成本。
3.1 新能源利用率目标设置
当前中国风、光发电利用率目标为95%及以上,未来随着风、光发电装机及电量占比提升,不同的利用率目标将对系统运行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对未来新能源利用率设置3个目标场景:场景1,新能源利用率91%~93%;场景2,新能源利用率95%;场景3,新能源利用率96%~98%。
3.2 目标函数
3.3 主要约束条件
本文主要考虑系统约束和机组约束。系统约束包括碳排放约束、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约束、电力电量及调峰平衡约束等。机组约束包括启停约束、调节深度约束等。
3.4 求解流程
第1阶段根据风光发展规划、系统平衡约束、可用的常规电源与调节资源,设定系统发展的初始配置方案。
第2阶段对调峰资源初始配置方案进行8760 h生产模拟校核,确保所提调峰资源配置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发展场景下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当存在调峰能力富裕时,返回第1阶段,降低调峰资源富裕量以提升系统经济性;当存在调峰能力不足时,返回第1阶段,增大调峰资源规模或降低风光利用率。通过第1阶段与第2阶段的迭代联合,逐步逼近满足系统调峰需求与运行经济性的常规电源与调节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需求侧响应主要用于消除晚高峰和午高峰时段的尖峰负荷;电化学储能主要用于短时爬坡调节需求;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用于提升负荷低谷时段的风光消纳能力及在负荷高峰时段提供电力容量支撑;煤电主要提供电力供应与基础调节能力。求解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研究求解流程
Fig.5 Flowchart of the solution process
04
边界条件
以省级电力系统为基础,先对系统负荷、风光出力的历史统计数据进行特征分析;然后对源荷特性进行聚类和加权平均,并对基准年特性曲线进行优化调整。
1)构建负荷曲线。通过分析“十三五”以来省级电网逐日24 h用电数据,年最大负荷一般出现在夏季(多数出现在7月中下旬或8月中上旬),冬季高峰负荷(多数出现在12月中下旬或1月中上旬)一般为夏季高峰负荷的75%~95%,春、秋季最大负荷基本相当,约为年最大负荷的60%~65%。在峰谷差方面,考虑未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兴用电负荷发展,全省负荷峰谷差将持续拉大。首先选取过去几年间的全年8760 h负荷数据,分析峰谷差年均变化量;其次按照年均递增的方式,对规划年负荷样本的峰谷差量进行拉大,得到规划年典型日的负荷特征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对规划年典型日负荷曲线调整效果
Fig.6 Typical load curve after adjustment
2)构建新能源出力曲线。对2015—2022年风电、光伏的特性进行聚类和加权平均得到未来全省新能源出力曲线。同时,为了准确反映大负荷时刻新能源的有效供应能力,分夏季大负荷(午高峰、晚高峰)、冬季大负荷(午高峰、晚高峰)4种典型场景对95%概率下,新能源保证出力系数进行校核和修正。其中,风电、光伏在夏季大负荷午高峰时段对应的保证出力系数分别为1.0%、35%;夏季大负荷晚高峰时段分别为10.6%、0;冬季大负荷午高峰时段分别为1.9%、3.0%;冬季大负荷晚高峰时段分别为2.5%、0。大负荷日风电、光伏的保证出力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大负荷日风电、光伏的概率出力系数
Table 1 Guaranteed power coefficient of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 power during heavy load day
规划期,研究采用的风电出力如图7所示,光伏出力曲线如图8所示。
图7 规划年全省风电出力曲线
Fig.7 Wind power curve
图8 规划年全省光伏出力曲线
Fig.8 Photovoltaic power curve
3)电力需求预测。预计2025、2030、2035年某省的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4670亿kW·h、5400亿kW·h、6000亿kW·h,“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增速分别为6.6%、2.9%、2.1%;2025、2030、2035年全社会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9800万kW、11500万kW、12800万kW,“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增速分别为8.4%、3.3%、2.2%。
4)电源发展情况。“十四五”期间,核准在建和规划新增煤电机组约800万kW,无大型常规水电规划。新能源方面,预计2025全省风电装机达到2600万kW,光伏装机达到4500万kW,2030、2035年,全省风电装机达到3600万kW和4700万kW,光伏装机达到5500万kW和6000万kW。未来水平年风光装机规模如图9所示。
图9 新能源发展规划规模
Fig.9 New energy development plan
5)电源聚类。在省级算例系统中,涉及机组众多,本文将同类型机组进行等效聚合建模,将煤电分为供热机组、30万kW、60万kW、100万kW机组4类,风电和太阳能机组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出力特性的差异等效为2~4组。
05
算例分析
采用所提方法,研究2025、2030和2035年3个水平年的省级新能源发展规划与调峰电源优化配置。
1)灵活性资源配置方案。
灵活性改造方面,考虑其改造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和现阶段对配套政策依赖程度高等不足,场景1规模最小,场景2、3规模一致;抽水蓄能方面,综合考虑其技术成熟度、运行灵活性、可作为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电源等优点以及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不足,场景1配置规模最小、场景2配置规模居中、场景3配置规模最大。电化学储能方面,考虑其建设周期短、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和充放电寿命有限、性价比低等不足,场景1规模最小、场景2、3开发规模逐步扩大。需求侧响应方面,考虑其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等优点和当前价格传导机制不健全、响应效果难以精确计量等不足,场景1、2、3对应的响应规模分别为最大负荷的3%、4%、5%。未来水平年,不同场景下的灵活性资源配置规模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场景灵活性资源配置容量
Table 2 Optimized flexible resource configuration scheme
2)灵活性资源经济性。3个场景中,场景3系统投资最大,“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分别较场景2增加系统投资成本52、58、89亿元。3个场景下的系统投资成本如图10所示。
图10 不同场景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
Fig.10 Total system investment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3)碳排放情况。碳排放量曲线如图11所示。2030年,3个场景下的省电力行业碳排放均实现碳达峰,排放量分别为23600、22600、21500万t。“十六五”期间碳排放量呈稳步下降趋势,2035年,3个场景排放量分别降至21800、20700、20300万t。
图11 不同发展场景下的碳排放曲线
Fig.11 Carbon emission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4)新能源利用率。
通过优化计算,各水平年场景1、2、3的新能源利用率分别在91%~93%之间、95%左右、96%~98%之间,煤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450~3550 h、3350~3450 h、2850~3000 h,由此可见,新能源利用率越高,煤电利用小时数越低,系统碳排放量越小。按照当前中国风光消纳利用率95%及以上目标,2025年,全省需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约2500万kW,投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180万kW,新增电化学储能400万kW,时长不低于2 h,需求响应392万kW。经生产模拟校核分析,全省调峰平衡情况明显改善,全年新能源弃电率降至4.8%。2030年,新增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约2500万kW,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规模720万kW,新增电化学储能500万kW,时长不低于2 h,需求响应68万kW,全年新能源弃电率达到4.3%。2035年,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规模600万kW,新增电化学储能600万kW,时长不低于2 h,需求响应120万kW,全年新能源弃电率达到4.6%。
不同场景下的新能源弃电率、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分别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 不同场景下的新能源弃电率
Fig.12 Curtailment rate of renewable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图13 不同场景下的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
Fig.13 Coal power utilization hour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5)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省级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预期完成情况如表3所示。根据《国家能源局征求2021—2030年各省风光消纳责任权重意见》,2025年可再生、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分别为32.2%、25.9%,2030年可再生、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分别为40%、33.2%。
表3 省级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预期完成情况
Table 3 Expected comple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consumption weight in a provincial power network
考虑外来直流通道清洁电力占比达到50%~100%。在风光消纳利用率目标为95%下,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37%,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29%,2030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45%,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38%,都能够满足该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预期目标。
06
结论
1)采用新能源与调峰资源协同配置的两阶段优化模型,有效实现了电源规划与系统模拟优化的统一,以省级电力系统新能源与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碳排放约束下,较高的风光消纳率目标将使得系统灵活性资源配置规模增大,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大,合理确定风光消纳利用率目标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考虑中部地区当前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及厂址资源约束,煤电灵活性改造依然是基础,电化学储能与需求侧响应成为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补充,将对提升风光利用率与满足碳排放约束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底,“五个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65%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35%左右;煤电装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月3日,江阴苏龙热电有限公司电极锅炉项目成功参与调峰,这是该项目在完成13.03%深度调峰能力认定后,首次参与省内电网深度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经验证,由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公司改造后的江阴苏龙热电有限公司5号机组其调峰深度可达额定负荷的13.03%,为目前江苏省内最低。调峰期间,
1月23日至25日,绥中公司首次完成双百万机组30%负荷调峰任务,成功避免了两次机组日内启停操作,创造了适应华北电网深度调峰运行工作中的新纪录。面对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攀升,火电机组启停调峰和深度调峰运行成为常态的情况,该公司主动作为,研究实施了网源同频的一次调频技术装置、一次风粉在线
新年伊始,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宜城电厂传出喜讯:2024年累计发电量高达72亿千瓦时,两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在首个完整运行年里深度调峰共计2755小时,占总运行时长的25%,为湖北省能源结构优化和电力供应稳定提供了坚强助力。“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发展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已成
完善调节资源调用方式提升电力系统调节水平——《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系列解读文章(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面向“十五五”规划期,随着电源和负荷两侧波动性的不断加剧,电力系统将面临调节需求规模持续扩大、需求类型日益多样化、区域间调节需求差异明显等重要
华电能源积极响应辅助服务市场形势变化,全力推动“三改联动”改造,不断加强“供热期机组深调能力”建设,在增加电网辅助服务收益的同时,也提升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华电能源贡献。为缓解冬季热电矛盾和发电负荷频繁调整对机组带来的不利影响,华电能源积
近日,江苏谏壁公司“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宽负荷快速灵活调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科技项目获得第三方试验机构认证。该公司14号机组成为国内首台具备15%额定负荷深度调峰能力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1项目实施意义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运行是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并稳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江
在“双碳”背景下,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面临巨大压力。天然气发电具有清洁、高效、灵活等优势,成为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过渡路径。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规模快速提升,电网调峰压力进一步增大,燃气电厂作为灵活调峰电源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为新能源高比例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12月9日,“基于熔盐储热调频调峰安全供热综合提升示范项目”在华能海门电厂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标志着全国首例熔盐储热耦合百万机组示范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项目熔盐电加热功率60兆瓦,储能容量120兆瓦时,额定产汽量90吨/小时。项目利用熔盐大规模储热实现了机组安全灵活运行、深度调频调峰、
截至11月30日,大唐江苏发电有限公司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1.45%,超时间进度完成目标。该公司筑牢能源保供防线,深入开展“降缺陷、降非停、创金牌”行动,强化存量缺陷清零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风险分析及应急演练,有力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该公司持续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完善生产经营“月计划、周
11月17日,随着第一块储热高温盐罐底板吊装就位,安徽公司宿州电厂熔盐储热高温盐罐主体安装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安徽公司宿州电厂1000兆瓦时熔盐储热示范项目是全国首个煤电机组熔盐储热项目,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煤电机组熔盐储热项目。该项目以宿州热电350兆瓦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为基础,通过
当地时间2月12日,2025印度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IntersolarIndia)在印度古吉拉特邦Helipad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光伏和储能领域的创新先锋,首航在本次展会中向来自全球的参会者展示了其系列光储系统解决方案,为印度市场提供高效、可靠的清洁能源技术支持,助力印度实现能源转型目标。光储系列解
2月14日,以“数智·预见未来”为主题的海尔新能源2025年生态大会在青岛召开。聚焦行业发展新趋势,海尔新能源正式启动“升维行动”,推出具备数智科技创新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以AI数智重塑新能源行业,促进分布式新能源管控数字化、交易市场化、融合多元化、模式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数
2月14日,科林电气与敬业集团旗下敬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敬业新能源”)在科林产业园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林电气总经理王永,副总经理陈贺,敬业集团副总经理康雪元,敬业新能源总经理杨利文等双方领导出席见证签约仪式,共谋合作新篇章。双方将围绕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末,内蒙古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0万辆大关,全年新增登记量达11.34万辆,较上年增长162.44%,实现爆发式增长。此前,内蒙古自治区曾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电动重卡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重点推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本轮电力体制改革旨在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格局,采用“渐进式”改革路径,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逐步放开各类电源上网电价。2021年
2024年1~12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新能源省间交易累计完成电量2241亿千瓦时,其中跨经营区新能源省间交易累计完成电量431.1亿千瓦时。新能源省间交易电量Top10单位:亿千瓦时1~12月,通过天中、祁韶、灵绍、鲁固、高岭等跨区通道组织西北、东北地区新能源送华北、华东、华中累计电量1376亿千瓦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月12日,国能内蒙古电力蒙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明亮及规划部一行前往公司调研。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特木其乐,计划发展部主任董亚坤、发电产业部副主任冯亮与调研人员座谈。国能蒙西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秦明亮介绍,其公司计划近期投产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项目,希望通过
2023年以来,国家在特殊时点推出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犹如一剂强心针注入新能源赛道。首批1万亿元规模只是序章,这场以"新质生产力"为靶心的资本盛宴,正在重构新能源产业格局。本文将穿透政策表象,揭示光伏、储能企业如何抓住这场国家资本主导的产业革命。(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01解码
这里的电从海上来——广东阳江,波涛汹涌间,巨大风机叶片迎风矗立,风机转动间点燃了大湾区璀璨的不夜灯火。这里的电从天上来——贵州六盘水,错落山谷间,一排排屋顶光伏板熠熠闪光,为整个羊场乡纳木村送来光明……上天入地,翻山越海的电力图景正在南方五省区徐徐铺开。2月10日,广东、广西、云南
2月13日,大唐新能源在发布公告称,2025年1月集团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3,107,319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2.61%。其中,完成风电发电量2,801,130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0.42%;光伏发电量306,189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28.13%。
用电数据,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仅反映了贵州经济的整体态势,更揭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快速发展以及文旅出圈的生动图景。贵州省电力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贵州全社会用电量达1901.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3%。透过数据,折射出的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也体
电价峰谷差拉大,给储能耦合煤电创造了更多机遇。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王子冠作者供职于长城产业金融研究院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对支撑调节性资源的需求逐渐上升。与其他电源相比,煤电具有体量大、成本低、受地形约束小、长短周期皆可调等优势。煤电的角色正逐步由主力
2月13日,榆能集团与东方电气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召开座谈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卫东,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国君共同见证协议签署。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进军,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助理、股份公司副总裁胡修奎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行
煤电:兜底保障稳根基统筹推进转型升级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本刊记者王睿佳2024的脚步仍似回声未尽,2025的卷轴已然铺展开来。回首上一年我国能源领域取得的成绩,煤电的贡献举足轻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以下简称“能源工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1月上海电网煤电容量电费相关结果公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完成了2025年1月上海电网煤电机组最大出力申报和认定情况、容量电费考核结果、免于考核情况等信息的计算和汇总,具体信息详见附件,现予以公示。如有不同意见,可于2025年2月18日17:30前向国网上
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新目标激发新干劲。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先后召开2025年度煤炭、电力、化工、运输各产业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
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淮北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8摄氏度。淮北矿业集团立即启动防冻应急预案,确保煤炭入洗、装卸车、运输有序进行。淮北矿业集团拥有生产矿井17对,为保障煤炭供应,该集团第一时间成立以煤炭运销分公司、铁运处、临涣选煤厂为成员的防冻办公小组,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责任。煤炭运销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底,“五个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65%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35%左右;煤电装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云南省2025年火电项目优选评议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优选2—3个煤电项目(视装机规模而定)。详情如下: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关于开展云南省2025年火电项目优选评议工作的通知有关州(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省政府投资项目评
2月10日,从中国中煤获悉,春节期间,该公司商品煤产量408.4万吨,同比去年春节增加11.33%;煤炭铁路外运量266.5万吨,日均发运量保持较好水平;发电量14.97亿度,同比去年春节增加14.36%。中国中煤充分发挥能源保供“顶梁柱”“压舱石”作用,细化生产发运和供应组织,提前做好极端天气应对预案,全力
近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昆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前提下,有序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有序淘汰落后煤电,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