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期,且在不断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但与此同时,车企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新品发布,成本支出越发高涨;另一方面价格战愈演愈烈,各大车企不得不下调车价以跟上节奏,以致于在盈利与发展中双面承压。
进入2024年,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各方本身所持有的优势差距也已越来越小,传统车企智能化布局愈发亮眼,新势力车企资金、渠道、品牌力也已慢慢跟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的盈利能力、研发投入、现金流等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进入5月,国内A股上市公司车企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报相继披露完毕,电池网整理24家新能源上市车企财报发现,车企盈利能力较去年相比发生不少变化。
老牌国企盈利下降 造车新势力差距拉大
营业收入方面,统计在内的24家车企,2023年营业收入总计约2.18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907.75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有16家,其中,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5家超千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有18家,其中一汽解放增幅最高达66.71%。
2024年一季度,24家车企营业收入总计4804.14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00.17亿元;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18家,其中,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一汽解放、江淮汽车、赛力斯10家超百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有17家,其中赛力斯增幅最高达421.76%。
净利润方面,统计在内的24家车企,2023年净利润总计650.28亿元,平均净利润27.08亿元;有16家实现盈利,超10亿的有9家,其中净利润超百亿的为比亚迪、上汽集团及长安汽车,分别为300.41亿元、141.18亿元及113.27亿元;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为15家,其中福田汽车增幅最高达1262.27%。
2024年一季度,24家车企净利润总计141.75亿元,平均净利润5.91亿元;有17家车企实现盈利,超1亿元的有13家,其中净利润超10亿元的为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5家车企,比亚迪以45.69亿元净利位列首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为14家,其中长城汽车增幅最高达1752.55%。
可以看到的是,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盈利能力在一众车企当中独占鳌头。
电池网注意到,2022年,上汽集团与比亚迪的净利润都在160亿元左右,而一年过后,比亚迪成为盈利超300亿元的车企,领先上汽集团一倍之多。
国信证券此前研报指出,比亚迪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以及极致的产业链控本能力,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在主流车型整体降价的背景下,得益于“扎实的成本管控能力+规模效应释放+碳酸锂价格下降+出口占比提升”等多重因素,比亚迪单车利润下滑幅度优于ASP下降幅度,整体基本实现单车盈利环比企稳。
而反观上汽集团,2023年销量突破500万辆,位居国产车企之首,综合营收超过7000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2.5%,其背后的原因主要被合资品牌所拖累。同时,另一老牌车企广汽集团也遭遇盈利下滑的困扰。
广汽集团2023年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业绩沟通会中曾表示,2023年公司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到终端价格竞争加剧及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重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港股的东风集团股份净利润迎来十年来首次亏损,达-39.96亿元,同比暴跌138.9%。东风集团股份表示,2023年,东风集团股份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集团自主乘用车销量约34.74万辆,同比降幅30.2%。同时,合资业务因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市占率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偏爱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明显,但老牌国企大多新能源渗透率较低。
“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不如特斯拉和比亚迪。”3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时说道。
随后,张玉卓喊话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三大央企,将对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对此,东风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图做出回应,直言“单独考核”政策有利于新能源车企“放开手脚,大干快干”。
此外,同样位于港股的四大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盈利能力也差距越发加大。从营收方面来看,四家造车新势力2023年营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2023年,理想汽车实现了历史最佳财务业绩,成为中国第一家千亿营收新势力车企,收入总额为1238.5亿元,较2022年的452.9亿元增加173.5%。蔚来、小鹏汽车及零跑汽车则分别实现营收556.18亿元、306.8亿元、167.5亿元。
从净利润方面来看,2023年,理想汽车净利润为118.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蔚来、小鹏汽车及零跑汽车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蔚来净亏损进一步扩大43.5%至207.2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为103.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6%;零跑汽车净亏损42.16亿元,相比于2022年净亏损有所收窄(51.09亿元)。
从现金储备来看,四大造车新势力现金储备均较为充足,截至2023年末合计达2260.6亿元。其中,理想汽车现金储备为1036.7亿元,充裕的在手资金和不断提升的自我造血能力,将支持理想汽车不断扩大研发投入、拓展业务规模。
日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目前汽车行业的利润主要依赖于出口和高端豪华车市场,其他大部分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下滑剧烈。他进一步分析称,燃油车市场虽然仍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市场萎缩速度较快;新能源车市场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亏损情况较为普遍,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从趋势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车市增长的主要动力,也将是车企未来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不过进入2024年一季度,各家车企加大降价力度抢占市场份额,叠加销售淡季,导致车企业绩继续承压。
当然,目前多数车企对于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抱有乐观态度,并不妨碍各车企的战略规划,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新能源竞争白热化 车企未来应该怎么走
提起2023年,我们见证了多个中国汽车市场里程碑事件。2023年,得益于近些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量、质齐升,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比亚迪秦系列车型超越日产轩逸登顶中国A级轿车销冠,在一众老牌合资热门车嘴边抢下市场......
据Clean Technica数据显示,在2022年重返榜首后,比亚迪2023年以显著优势击败了特斯拉,凭借56%的同比增长率,从而使其领先优势超过100万辆。
位于第二位的特斯拉在2023年交付也突破180万辆,值得一提的是,数年来,特斯拉的电动车平均售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其市场份额缓慢下降,预计特斯拉未来可能会稳定在10%左右。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如果想再次占据第一的位置,就需要使其产品线多样化。
由于上半年表现不佳,上汽通用五菱份额下滑至第六,取而代之是宝马,继2016年之后再次夺得第三位排名。紧跟宝马的则是广汽埃安,以78%的同比增长率快速增长,但公司目前还没有找到方法来复制Aion S和Y在其他车型上的成功。
此外,理想汽车利用2023年12月交付量使得全年交付上升至第7位,相比于2022年上升了11个位次;长安、吉利、上汽集团则分别位于9、10、11位。
从市场份额来看,在此次Clean Technica公布的2023年新能源汽车20强榜单当中,中国品牌占据了9个位次,其中比亚迪正在疯狂吞噬其它车企的份额。消息称,比亚迪将在2024年大举押注海外市场,巴西和泰国等地的工厂将上线,海外销售是该品牌增长的预期途径。其次,上汽、广汽、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销量也在稳步增长,造车新势力当中理想汽车、蔚来、零跑汽车上榜。
进入2024年,比亚迪率先打响价格战第一枪,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带动一众车企加入“血拼”时刻,加速替代燃油车进程。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4月1日至4月14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达到26万辆,渗透率达50.39%。这一历史性的节点比许多人的预期要快,也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正如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2月18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所言,从2020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保持翻倍式增长,去年全年达到35%,年底单月突破40%,预计今年单月会超过50%。
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驶在快车道,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
此前,崔东树表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带来更激烈的价格战。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
崔东树认为,近期乘用车市场价格战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过程,在建立市场新秩序过程中,新老厂商替代的竞争激烈,预计这一过程会持续几年的时间,直到新的格局形成。规模决定成本和企业生存状态,多数厂商优先保份额,必然形成价格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近期,北京车展顺利闭幕,来自组委会的数据,本届北京车展全球首发车117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台),概念车41台,新能源车型278个。能够看出,在全球不可逆转的电动化发展趋势下,为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全球主流车企已将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放在了新能源汽车。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西方国家多次谈及中国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依靠补贴大量出口,过剩产能冲击国际市场。同时,在5月14日,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事实上,以“产能过剩”为借口抹黑打压中国,实际是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反映的是相关国家的焦虑心态。
新的汽车市场格局已经逐渐形成,我国自主品牌正在加速取代合资品牌,成为市场主导者,而合资品牌正在面临一场“寒冬”,被新能源品牌全面包抄。并且,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制造工业在苦修内功后,市场活力逐步被激发,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摆脱以往的刻板印象,逐渐被国际市场认可。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为全球碳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美东时间5月10日,极氪敲响了纽交所的钟声,正式挂牌上市,这是继2020年蔚小理齐聚美股,过去四年里造车界少有的一单IPO。近几年,只有零跑在2022年抓住港股上市窗口期,但融资金额也不及预期;而包括广汽埃安、岚图、阿维塔等大厂赋能的新能源子品牌则还在努力突围,以借着上市实现龙门一跃。
此外,小米汽车的首发成功,让诸多车企也看到了雷军的“流量武器”,从部分媒体公布的用户画像来看,小米汽车下订用户更多的是盲订用户,首先是认可雷军,其次才是关注车辆的颜值以及性能。这也就导致现在的车圈CEO不得不频频出来营业,试图获得更多流量来俘获用户。
流量时代,抓住流量非常重要,但本质要有核心产品,否则流量反噬也将十分迅猛;内卷时代,销量决定输赢,拥有雄厚的资产实力无疑是赢得淘汰赛的必要条件。在新一轮的竞争环境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看似繁华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焦虑与危机,还在亏损中挣扎的车企,在生存面前,“面子”是可以丢的,毕竟眼前的坎都迈不过去的话,是没有机会谈未来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来备受关注的虚拟电厂究竟有何“实”力?(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看向需求侧。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x2014;2027年)》提出,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在2024#x2014;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消息,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原文如下: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34505:2025《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发
7月7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财政局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内容指出,支持新能源发展。围绕先进新型电池(锂电池、半/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品及关键材料,高效光伏产品、风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432号建议办理答复意见的函。答复文件明确,近年来,四川依托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聚焦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精心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产业发展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消息,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提到,围绕先进新型电池(锂电池、半/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品及关键材料,高效光伏产品、风电整机及关键部件,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2日下午,余姚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商用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余姚市领导韩柏顺、国家质检总局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专家缪文泉、余姚市国资管理中心党委委员翁国军等嘉宾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宁波舜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
近期,央视新闻发布总台特约评论——如何有力破除“内卷式”竞争?全文见下:如何有力破除“内卷式”竞争?“内卷式”竞争,不可取,没前途。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直指一项重大改革——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直指这一改革的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等。去
车网互动需要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仍面临硬件革新、平台完善、运行安全等多重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看,车网互动技术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互动放电两大环节。目前业内认为,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相对成熟,反向放电能力提升仍面临挑战。从整体运营角度看,V2G技术的关键突破点有两个:一是电池的耐久性,直
泛华战略新论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正迈向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新阶段。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升级,引入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业育城平台赋能,整合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格局。同时,构建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鼓励打造智能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文件明确,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
近来备受关注的虚拟电厂究竟有何“实”力?(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看向需求侧。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x2014;2027年)》提出,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在2024#x2014;2
7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OBBB)以微弱优势生效,标志着美国能源政策发生重大转向。其核心内容在于,提前终止IRA下的部分关键清洁能源补贴,并大幅收紧对“受关注外国实体”(ForeignEntityofConcern,简称FEOC)的限制。这种政策的快速更迭,不仅正在重塑美国本土新能源产业格局,也将对
电池的研发与设计创新模式,正在被重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预测,锂电下一个十年的技术竞争核心在于材料,而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欧阳明高院士这一预测,正在被一家有着深厚电池基因和AI技术能力的企业变为现实。(文章来源:电池中国)今年4月底,SESAICorporation(简称“S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消息,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原文如下: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34505:2025《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3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致全省电力用户节约用电倡议书。文件提出,工业企业错峰降荷。工业企业要积极配合电力调度,严格执行负荷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最新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科学安排生产,将生产负荷调整至用电低谷时段(7—9月,每日2:00—9:00,11:00—13:00);鼓励
车网互动需要提升系统支撑能力,仍面临硬件革新、平台完善、运行安全等多重挑战。从用户体验角度看,车网互动技术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互动放电两大环节。目前业内认为,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相对成熟,反向放电能力提升仍面临挑战。从整体运营角度看,V2G技术的关键突破点有两个:一是电池的耐久性,直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到2027年底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鼓励打造智能有
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的研究报告。根据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3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3.2%,规模再创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文件明确,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3日,广州市发改委发布了《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数据接入市级监测平台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广州市市在原广州市新能源智能汽车大数据监测平台的基础上,建成并全面上线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管理模块,现启动相关数据接入工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消息,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原文如下: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34505:2025《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发
随着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发布6月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竞争态势已见分晓,配套动力电池情况也随之明朗,行业格局呈现新趋势。战报: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H1销量近日,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6月及上半年销量情况:(数据来源:各家车企公开销量数据、乘联会部分数据)市场方面,得益于今年以旧换新政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日,特斯拉公布其2025年Q2汽车交付数据,交付量为38.41万辆,同比下降13.48%。其中,特斯拉Model3/Y的交付量为37.37万辆,包含Cybertruck在内的其他车型,交付量仅约1万辆。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累计交付720803辆汽车,与2024年交付量同期相比减少了11万辆。据了解,2025年Q2是
6月28日,网上流传出一份“紧急通知”,显示2025年7月1日00:00起,比亚迪将启用新购车政策,此前报价方案、政策即将全部作废。这意味着,比亚迪或将在全国叫停“限时一口价”,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有了新动向。从一线销售人员的反馈来看,这一变动似乎并非空穴来风。一位北京的比亚迪海洋网门店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6月26日晚,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会上宣布,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小米YU7共推出三个配置版本,分别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售价区间为25.35万至32.99万元。此外,小米SU7Ultra赛道专业套装和
2025年6月25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广汽集团番禺总部举行。此次签约是双方深化合作的新起点,标志着双方在公共交通领域开启了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广州公交集团董事长覃海宁,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3日,长安汽车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其名称由“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成,并取得营业执照。公告表示,上述工商变更事项不涉及该股东持股数量及持股比例的变动,对公司治理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外媒消息显示,奥迪推迟了取消燃油车、全面转型电动汽车的计划。据报道,奥迪此前宣布,将在2026年起停止推出新的燃油车,即到2026年转型成为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并将于2033年彻底淘汰燃油汽车,转向全电动汽车的战略。然而,近日有报道显示,奥迪高管澄清了这一表述,他们表示虽然电
6月18日,长城汽车在位于河北保定的长城汽车总部召开2024年股东大会。活动现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长城汽车副董事长兼首席供应链官赵国庆,长城汽车首席人力资源官张苏杰,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吴会肖,长城国际总裁史青科,长城汽车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李红栓出席会
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月度信息沟通会。5月当月产销增长均超过11%,前5个月增速也保持在10%以上,总体上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传统燃料汽车销量虽然仍在下降,但降幅在收窄。在产销方面: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1—5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否可以“逃出内卷”?整个锂电池产业又将利好几何?6月10日夜至11日晨,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一汽、广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陆续发表声明,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这对于作为汽车上游供应链的锂电产业无疑将是重大利好。然而,从目前接近半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