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售电服务评论正文

负电价成常态?能源过剩导致电价跌至负值

2024-05-30 09:56来源:能见关键词:电价新能源负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增加,风光资源与用电负荷在时间上错配,市场出现供大于求,负电价发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

据瑞典银行SEB研究所周二公布的报告,在过去十天里,太阳能生产商在发电高峰时段不得不接受高达87%的折价,电价甚至跌至零以下。平均而言,太阳能生产商输出每兆瓦时电力只能产生9.1欧元的收入,远低于非太阳能发电时段的70.6欧元。

也就是说,当非管制电力的产量与需求相等或更大时,电价就会在非管制电力产量最大时崩溃。

但需要注意的是,负电价反映的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消纳问题”,并不意味着电力供应处于过剩的状态。德国电价遭遇滑铁卢的背后是太阳能安装量的创纪录增长。

SEB首席商品分析师Bjarne Schieldrop指出,到2023年底,德国太阳能总容量超过了81.7吉瓦,而需求负荷仅为52.2吉瓦。

德国是最早投资太阳能技术的国家之一,俄乌冲突后积极发展能源自主,是欧洲太阳能发电量最大国,也促进德国强大太阳能文化,支撑经济与就业景气。但最近也因再生能源投入出现能源过剩,甚至负电价,导致太阳能发电商获利暴跌。

据悉,2022年德国约45%电力来自化石燃料,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后,冲击德国最大电力用户,受能源成本飙升和天然气短缺影响,企业被迫削减产量,德国化学品和化肥等能源高度密集产业产量到2022年底降至多年低点。后来德国卯起来发展再生能源,推动产量激增,帮助电价2023年回归长期平均,德国制造业部分成本压力缓解,刺激今年至今工业产出的零星复苏。

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BNetzA)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7GW,总装机容量接近170GW,同比增长12%。其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主要来自光伏,与2022年相比,德国2023年的光伏发电量几乎翻了一番。

「能见」查阅资料了解到,2014年,德国政府发布了一项旨在抑制负电价的法律。根据该法,如果现货市场价格在6小时或更长时间内为负值(负电价),新能源的市场和管理补贴将减少到零。2021年,这项规定被进一步收紧,改为实行"4小时规则"。

然而,尽管这些政策和法令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仍无法完全避免负电价的出现。

“努力了半天”的德国,就因为“太过努力”而导致如今面临太阳能发电供应过剩的局面,其原因在于:

一是德国过去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太大。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德国以前非常依赖俄罗斯的油气资源。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欧洲油气价格一路暴涨,甚至威胁到德国的工业制造。

原本计划结束核电时代的德国,又不得不宣布延缓煤炭淘汰计划,增加化石燃料发电,以确保供电稳定。同时,德国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愧为制造业强国,短短两年时间,德国的太阳能发电终于发展成了今天的过剩局面。

二是太阳能发电的供应不平衡。太阳能发电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可控性,白天是发电量的高峰期,但家庭用电高峰却在晚上,居民享受不到太阳能发电的低电价,这也是为什么太阳能供电和非太阳能供电价格差距之大的原因。此外,冬夏季节的光照差异,也会出现供电不平衡的问题。

三是德国储能市场结构不均衡。虽然德国是累计储能装机容量在全球也算是位居前列,但德国的储能市场以用户侧储能为主,占比超过80%。

说白了,问题的核心在于电力消费与供应之间的效率问题。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负电价即无法让广大普通消费者获益,又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同时也会阻碍新能源的发展。而想要解决负电价,可以从电厂本身进行解决。

对于光伏或风电厂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灵活性不足,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时间与居民用电时间的不匹配,比如光伏通常是白天发电,而居民用电通常在夜晚。灵活性的不足源于过去电力很难保存,但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将是解决风电和光伏电力难以保存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更广泛应用。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需要加强合作,推动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通过优化电力调度和分配,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