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作为突破电池能量密度桎梏的助力利器,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来、上汽智己、广汽埃安、奔驰、极氪等众多车企都已经开始或即将搭载硅基负极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厂商也都已布局硅基负极动力电池产品。
“硅基负极是未来最有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其应用正在成为电池性能差异化的必争之地。”业内机构分析指出,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需求量有望达到20万吨,其中消费电池渗透率有望达50%,对应约7万吨需求;圆柱和方形动力电池中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5%和20%,对应约13万吨需求。
随着下游电动车企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东北证券认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从石墨体系过渡到硅基负极将是未来的技术升级方向。未来硅基负极搭配高镍三元材料的体系或将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之一,硅基负极的产业化即将到来。
电池龙头更看好的技术路线
硅基材料的性能极其出色,能够对当下主流的石墨材料实现“降维打击”。从理论上来讲,石墨负极材料的比容量为372mAh/g,目前实际量产产品达到360mAh/g,已经趋于理论最大值,基本达到产业化的极限水平。而硅负极的理论克容量可高达4200mAh/g,远超石墨材料10倍以上。
目前许多企业研发出的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电池,正是因为采用了高镍搭配硅负极的材料组合。比如,上汽智己搭载的宁德时代的掺硅补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300Wh/kg以上;蔚来汽车发布150kWh电池包,采用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技术,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
据业内人士透露,硅基负极材料主要有硅碳和硅氧两种技术方向。目前硅氧技术成熟但上限低,“主要局限在于首次充放电效率和能量密度(克容量的上限相对较低)”,而首效高的硅碳负极是电池厂中长期的选择方向。
不过,硅碳负极也有膨胀较大、循环性能较差的缺点。据了解,由于硅碳负极的材料特性,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膨胀和收缩,其最大体积膨胀率高达300%,远高于石墨负极的10-12%。另外,目前硅碳负极普遍的循环寿命为300-500次,而人造石墨负极的循环寿命能够超过3000次。这也影响了硅碳负极的产业化进程。
行业一直在寻求技术突破。天风证券指出,基于其一致性更好,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多孔硅碳复合材料膨胀率更低,对应的循环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宁德时代从中长期提升能量密度的角度,鼓励材料厂商发展硅碳负极,尤其是化学气相沉积法。”该机构称。
当然,由于当前CVD沉积硅碳负极材料工艺技术较为复杂、产品稳定性要求高,以及原材料尚未大规模生产等原因,导致其具有较高的门槛和成本。
量产进程快马加鞭
当下众多材料厂商都在加码布局硅碳负极项目。据业内机构不完全统计,从2023年初到今年9月,已有超过40万吨的硅碳负极材料产能规划项目上马,涉及的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头部厂商皆有布局。
9月15日,安徽邦德锐纳米级硅碳负极材料及浆料导电项目首批产线投产。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建成后可年产5万吨纳米级硅碳负极材料及20万吨配套新型导电剂。
据电池中国了解,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已突破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心技术,并实现硅基负极批量供货,且该公司已布局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产能基地,一期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陆续投试产。
另一材料龙头贝特瑞目前拥有硅碳负极产能为5000吨/年,且该公司还投资50亿元建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一期项目预计将会在2024年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到2028年其将拥有约5万吨/年硅基产能。
据璞泰来透露,目前该公司CVD沉积硅碳负极产品面向消费类客户导入顺利,中试线产能已供不应求。该公司正加快推进安徽紫宸1.2万吨/年硅基负极材料项目的产能建设进度,预计2025年初将形成首批产能。
此外,道氏技术透露,其公司硅氧负极材料和新型气相法硅碳负极材料均已送样评测,目前已获得部分客户认可。中科电气披露,其公司硅碳负极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且有产品向客户送样测试并获得认可。翔丰华表示,其公司开发的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处于中试阶段,已具备产业化条件。滨海能源透露,其公司硅碳产品已经完成小试实验条件的确定。
行业对硅碳负极的应用前景普遍看好。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硅碳负极工艺技术的持续改善和原材料的持续开发与降本,以及硅碳负极掺混比例上的进一步探索,未来硅碳负极产品在动力电池领域将持续扩展,CVD沉积硅碳负极也将大显身手,助力动力电池性能不断提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反内卷”行动下,硅料价格应声上涨,自2025年6月底迎来反弹后,截至目前已连续上涨3周,本周均价更是重回4字头。其中,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0-4.9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2.4%。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0-4.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0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5.2%。数据来源
围堵升级。美国针对全球贸易的“大网”正在逐渐收拢。上周,特朗普政府向包括日、韩及东盟在内的14国发出信函,宣布自8月1日起大幅提升关税,并明确警告将打击“为逃避高额关税而转运的货物”。这一行动,让曾被视为规避关税“安全港”的东南亚,瞬间成为风暴眼。从华盛顿的视角来看,其行动的理据清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我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项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发布。原文如下:我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项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发布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
作者:樊慧敏1彭浩鸿1孟辉1唐梦宏1易昊昊1丁静1刘金成1徐成善2冯旭宁2单位:1.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2.清华大学引用本文:樊慧敏,彭浩鸿,孟辉,等.储能电池模组膨胀力特性研究及仿真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488-249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210本文亮点:1.对模组全SOC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报工作,启动第九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报工作,申报企业的范围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生产企业,锂离子电池包括单体电池(电芯)和电池组(含电池模组和系统)。原文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杉杉股份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00万元至24,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14,242.55万元至22,242.55万元,同比增加810.41%至1265.61%;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广东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2026年省级制造业当家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方向项目入库,提到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具备较大竞争优势的储能电池及相关材料、设备、系统,具体包括:一是储能型锂离子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电池及储能、充电设施、光伏、氢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中试生产线,对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建)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7日,奇台县与钠美新能源科技(洛阳)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5亿元的钠离子电芯及电源系统项目落户奇台产业园区。该项目规划建设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2GWh电源系统集成基地,总用地约200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带动正负极材料、隔膜
我国固态电池再获里程碑式进展。近日,由奇瑞参股的安徽安瓦新能源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至此,我国目前的GWh级固态电池生产线有望增至7条,并且超过30条固态电池中试线几乎齐头并进。这些项目的推进,一方面标志着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已预
作者:刘德帅1朱慧琴1孙睿浩1李蒙2巩文豪2李晓辉2钱伟伟2,3单位:1.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储能材料与过程重点实验室2.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氢能储能中心3.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引用本文:刘德帅,朱慧琴,孙睿浩,等.双添加剂协同提升钠离子电池循环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透露,近年持续关注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目前已完成了多种固态/半固态电池适配材料的实验室试制,比如半固态电解质添加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高纯硫化锂、新型硅碳负极、单壁纳米管导电剂等。上述材料尚不具备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能力,请投资者注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璞泰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业务布局情况。在半固态电解质膜方面,半固态电池生产仍需要采用湿法+涂覆的工艺,但工艺参数要求和技术难度更高,公司已有相应的技术和产能储备。公司产品在340Wh/kg高硅碳体系、400Wh/kg锂金属体系中,Ah级别电芯1C充电倍率循环已达到约500周
我国固态电池再获里程碑式进展。近日,由奇瑞参股的安徽安瓦新能源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至此,我国目前的GWh级固态电池生产线有望增至7条,并且超过30条固态电池中试线几乎齐头并进。这些项目的推进,一方面标志着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已预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容易量产”的半固态电池已经装车,不少企业都在大力加码。近期,福田汽车对外表示,半固态电池已经批量应用于该公司自主开发的24V启动锂电,被装配在其全平台电动轻卡上。冠盛股份也表示,该公司半固态电池量产线主要产品为电芯及系统,达产后年产量约210万支,目前项目
作者:贺瑞璘1张通1吴镓淳1王朝阳3邓永红1张光照1许晓雄2单位:1.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引用本文:贺瑞璘,张通,吴镓淳,等.骨架型材料与设计在高比能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58-1775.DOI:10.19799/j.cnki.2095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经信系统重点调度的2025年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名单,项目总投资17048.9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3291.6亿元。其中包含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及配工程项目、四川华电内江白马2×475兆瓦燃机示范项目、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国家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
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征途中,硫化物路线技术突破不断提速。近期,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完成Ah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开发,百MWh的中试线预计在2025年投入运行。该公司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突破,推出一款高功率、高环境耐受性及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华盛锂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公司近年持续关注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目前已完成了多种固态/半固态电池适配材料的实验室试制,比如半固态电解质添加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高纯硫化锂、新型硅碳负极、单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璞泰来接待机构调研,重点回应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情况。在设备端,璞泰来主要围绕固态电池前段、中段工艺设备解决方案进行研发投入,截至目前已形成多业务线条的技术布局。具体来说,公司固态电池相关干法成膜设备、干法复合设备、湿法涂布机、锂金属负极成型设备、搅拌
“负极都使用金属锂。”近日,中国锂业巨头,赣锋锂业表示,其二代混合固态锂电池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开发的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20Wh/kg,循环寿命超过700次。随着固态电池的开发和量产,原先限制锂金属负极应用的锂枝晶问题正在被解决,新的技术不仅可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固态电解质隔膜更可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6日,瑞丰高材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于黑磷作为负极材料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回答。瑞丰高材表示,通过将黑磷与石墨等材料按优化比例进行机械球磨复合,可制备高性能磷碳负极材料。黑磷的理论比容量是石墨的7倍。硅的理论比容量虽然也很高,但硅在充放电过程中膨胀严重,且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