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两年,中国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迅速攀升,技术迭代加速,使风电成为最经济性的电力来源。然而,面对大型化和平价化的行业趋势,风电行业如何行稳“质”远,已成为一道行业必答题。在今年CWP2024展会现场,11家风电整机企业发布了多款重量级新品,直面这一“时代之问”。
“大”有所为
回顾我国风电过去几十年的技术攻关历程,基本是以机组大型化为主要脉络展开的。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研发、生产、投运的机组从小到大,走过了从10kW级、200kW级、750kW级到MW级、10MW级、20MW级等多个单机容量的关键性历史节点。与此同时,我国风电技术完成了由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再创新的一路进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也从跟随者、协同者转身成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跨入2024年,“机组更大、叶片更长、塔架更高”依然是国内风电产业的关键词。在这场大兆瓦的竞赛中,中国在全球已无对手。行业数据显示,我国超大型风机整机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更是接近100%,并且全球 60% 以上的部件和整机是由中国生产制造的。
这一趋势在近两年的CWP展会尤为明显。作为主流风电企业发布新技术的首选平台,CWP2024助力优秀能源企业“秀肌肉”,以最新最全最精的视角呈现风电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和最实用的综合解决方案,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合作交流。
在CWP2024现场,鉴衡认证为东方风电25MW半直驱海上机组颁发了海上风电机组设计评估符合性证明。这是东方风电针对中国大部分海域平均风速高、盐雾腐蚀强、台风强等特点定制化开发的一款明星机组,单机容量涵盖20MW、25MW,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达185 米。首台机组已于今年 10 月 12 日成功下线,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为实现“双海”战略,中国中车成功研发了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该机组可实现功率等级16MW-20MW全覆盖,有效降低整机成本。此外,超大功率陆上12.XMW系列风电机组平台是中国中车面向“三北”大基地中高风速区域研制的最优LCOE产品解决方案平台,平台功率等级可实现10MW-14MW柔性配置,风轮直径拓展超过240米。
中船科技旗下中船海装则在CWP2024现场发布了H305-25MW平台海上风电机组和H242-12.5MW平台陆上风电机组两款新品,为海陆中高风速市场再添大兆瓦“利器”,稳步推动中国风电行业迈入了更“大”时代。25MW平台海上风电机组平台风轮直径达305米,适用于水深30-60米、离岸距离30-130公里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中高风速海域。12.5MW平台陆上风电机组是一款面向“沙戈荒”大基地研发的更大功率更大风轮直径风电机组,功率等级12-14MW灵活可调,可搭载240-260米级别风轮直径。
CWP2024开展首日,电气风电重磅发布了三款新品,包括海上新品——海神平台25MW海上风电机组,以及陆上新品——卓越平台EW6.X-220超低风速产品和卓越平台8MW级大风轮产品。其中,海神平台是为全新需求场景打造的新一代半直驱产品,风轮直径从上一代的270m提升至310m,单机容量扩展至25MW,设计年平均风速10m/s,极限风速可达57m/s。
为解决“风电大型化失速发展无法保障可靠“的质疑声,整机试验平台的存在与创新便显得更加重要。本届风能展上,三一重能重点介绍了其最新发布的全球最大风电机组检测平台。试验台由三一重能完全自主研发设计,采用100%国产供应链建设,是迄今全球可承载功率最大、还原度最高、验证最全面的风电整机传动试验台,可满足35兆瓦级整机全生命周期验证需求。
运达股份认为,一旦沉溺于“惟大”“惟新”的发展思路,就可能陷入本末倒置的怪圈,如何保障风电机组的平稳运行,进而实现发电效率的最大化才是“破圈”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届风能展上,运达股份探海“利剑”——16-18MW漂浮式“海鹰”全新升级,将安全、可靠摆在科技攻关的显著位置,致力于保障风电机组在全生命周期内能够行稳致远。
作为中国首台大兆瓦直驱和海上风电大兆瓦机组开拓者,兴蓝风电此次向风电市场交出的最新答卷是“驭风高手”——陆上7.X超低速系列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及“捕风利器”——海上260-16.X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智能化的运维解决方案。
此外,华锐风电针对沙戈荒推出了LS12.X-242新型平台机组,该机组功率覆盖6.25MW-12.5MW,包括SL6.5-230机型。该新型平台可通过提升叶轮直径增加捕风能力,采用118m+碳纤维叶片、TRB+TRB轴承配置的齿轮箱低速端集成的驱动链、中压电气系统、滑动偏航系统匹配低磨损率的摩擦片及主动电网支撑技术,匹配了超感知和新型智能控制策略和高塔筒方案,具备“高可靠性,高智能性,高收益性”的三高特点。
“大”有可观
毋庸置疑,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进程持续加速,在单机容量、叶片长度、塔筒高度等维度均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大兆瓦机组在提高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大型化”不可能永无止境。眼下的风电行业也开始反思——机组是否越大越好?大型化是否存在转折点?大型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
正如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秋华在CWP2024的企业家论坛上所言:“机组大型化,从1.5MW到2.0MW花了很长时间,但是从3MW到6MW只用了两三年就完成了过渡,叶片长度以前90多米,现在达到200多米,越来越大,很多机组问题并没有充分得到解决,大型化、降本,使得行业压力非常大。”
所想皆是问题,去做才有答案。10月17日,金风科技在CWP2024发布了全新一代海陆旗舰产品,用行动回答了行业高速发展进程中的时代之问,推动风电产品回归本质、聚焦价值。
近年来,在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挑战:部件尺寸放大,导致运输与吊装等BOP成本持续上升;产品迭代加速,导致销售周期缩短至原本的五分之一;实验验证周期缩短、压力增大,导致叶片与整机运行风险提升等。面对以上挑战,金风科技综合比较常规性能大叶轮机组与更高性能小叶轮机组在发电量、度电成本等方面数据,采取回归发电本质、降低客户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的产品开发策略,发布新一代陆上高性能旗舰机型GWH204 Ultra系列产品,叶轮直径204米,单机容量覆盖4-10MW。
类似“是继续增加叶片长度还是持续提高叶片性能”的问题,远景也已思考良久。结论是:单纯加长叶片带来的发电性能提升并不显著,成本却指数级增长,提升综合效率的最优解应该是设计和制造高性能、长度合理的叶片,目标直指大幅提升平均风速到额定风速区间的发电效率。为此,远景历经近2年的深度研发和充分测试验证,在CWP2024上发布了全新海陆智能风机平台Model T Pro 和Model Z Pro,采用第五代叶片气动外形设计和全新碳叶片加强结构拓扑,充分发挥碳叶片高刚度、轻量化的特性,并与整机控制优势深度整合,达成了风机叶片性能的革命性突破。
为了突破风电成为主体能源的瓶颈,明阳智能将目光聚焦创新应用领域,展示了针对多种复杂应用场景的风电解决方案,方案涵盖了平原高切变、超低风速区域,沙戈荒大基地,东南沿海台风区域,海上大场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综合能源立体融合开发,西藏超高海拔区域等多个应用场景。
风机是长周期、高价值的重资产。风电产品的每一次创新,都应该坚守价值导向,为市场负责,为合作伙伴负责。CWP将一如既往携手风电企业,以创新为支点,秉持求真务实的长期主义精神,集中呈现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新部件,为行业提供高可靠、高性能、高收益的解决方案,推动风电行业行稳“质”远,在御风前行的征程中交出精彩答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年来,风电和光伏发电逐渐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两大主力军,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电量稳步提升。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风电、光伏设备批量退役难题摆在眼前。然而,当前我国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正面临着技术、标准、环保、经济性等诸多瓶颈,成为待解的重要课
伴随着能源转型的趋势与“双碳”战略的实施,国内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庞大资产存量将会加大运营管理的难度,影响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也正是因为如此,新能源资产管理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另外,随着新能源资产投融资与证券化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能源项目被打造成金融资
近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圆满落幕。我国大兆瓦风机加速度,配套大部件的研发,则能更强有力助推风机大型化的发展。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精心盘点了展会上的大部件及海上风电装备相关产品展示,以下为不完全统计:风电齿轮箱相关南高齿:重点推出了10MW三级行星一级平行(3P1H)滑动轴承齿轮箱,
2009年左右,我国风电变流器进入国产化替代阶段,相继突破一批国外“卡脖子”技术。经历了一场优胜劣汰的市场洗牌后,海陆大兆瓦风机也跑出了迭代“加速度”。2024年,国产化风电变流器已来到迎来了新的时代,完成了“质”的蜕变,甚至未来将强势引领全球创新风潮。风起云涌,风电产业高速发展期之后,
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以风电全产业链的卓越展示为核心,精彩呈现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如叶片)、工程吊装、运营维护等领域的尖端技术与创新解决方案。这场盛会不仅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观展体验,更深刻揭示了中国风电产业蓬勃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巨大潜力。得益于政府政策的积
2024年10月16-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10月16日,“连接世界:构建全球ESG合作新平台”论坛在CWP2024同期召开。北
10月16日至18日,备受瞩目的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隆重举行。本届展会参展企业近1000家,约有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人次观众到场参会。中国船舶重齿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宏伟带队参展,展示最新产品、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重齿公司此次
nbsp;nbsp;nbsp;nbsp;被誉为中国风电“风向标”与“晴雨表”的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于10月16-18日在北京#xB7;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隆重举行。本次展会聚焦风电全产业链,全面展示了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齿轮箱、轴承、润滑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工程吊装、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的
近年来,混塔以其优良的结构稳定性、承载力以及更低建设成本受到风电行业青睐,仅2023年混塔项目新增装机容量就超过7GW。在大型化的趋势下,混塔已然成为支撑结构的热门选择。10月17日下午,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上,“混塔安全与发展论坛”顺利举办,本次会议围绕典型场景的混塔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追求与日俱增,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日益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2024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CWP2024”)盛大启幕,哈尔滨全安测控携旗下风电塔全系列安全监测设备闪耀登场,为这场绿色能源的盛宴增添一抹科技亮色。我们诚挚邀请您莅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中节能(辛集)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13日正式宣告成立,其注册资本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自2025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正式全面实施,犹如一颗投入资本市场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在这场大考中,两家风电企业和展能源、宝塔实业相继发布退市风险警示,不久前,和展能源发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仅仅三天后宝塔实业也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宝塔实业可能被实
近日,江苏锡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锡华科技)更新上市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募资14.98亿元,主要用于风电核心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锡华科技主要从事大型高端装备专用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结构以风电齿轮箱专用部件为主、注塑机厚大专用部件为辅,是全球行业领
近日,风电行业专业杂志WindpowerMonthly公布2024年度最佳风电机组评选结果。根据单机功率和应用的不同评选出了六个奖项,电气风电共5款产品分别入榜最佳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5.91MW以上)、最佳海上风电机组、最佳叶片TOP10。最佳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5.91MW以上)——电气风电EW10.0-230基于陆上批量
近日,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重工”或“公司”)发布《关于终止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远景汇力100%股权的公告》。公告显示,天能重工于2024年9月25日发布公告披露拟公开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江阴远景汇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景汇力”)100%股权。预挂牌期满后,天能重工对市场情
近日,东方风电接连入选两项工信部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典型案例名单。由东方风电打造的风电主机数字化车间获评“2024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风电场生产运营一体化智慧系统获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十四五”期间,东方风电完成了福建主机数字化车间建设,并以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IWIP)示范风电项目工程迎来新进展。在纬达贝工业园区工程管理部、电气风电以及参建单位代表的共同见证下,项目首套风电机组成功完成吊装。电气风电将以此为起点,全力助推业主青山永青集团海外绿色新能源发展战略达成。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示范风电项
01全国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技术”双委会助推公司发展2024年3月,由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原哈电风能有限公司,下称兴蓝风电)牵头(湘潭电机、湖南大学)组建的目前我国风电行业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
近日,广东南油控股集团与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公司合作成立了广东南油海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致力于开拓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包括工程勘察、安装及运维服务等核心业务。这不仅是双方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的实际行动,更是双方在海洋新能源领域迈出的坚实步伐。南油集团凭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包头中车戚墅堰所风电传动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锋,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股权数据显示,该公司由中国中车旗下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为加强产业上下游交流合作,助力风场高效运维技改,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将在2025年3月18-19日举办第四届风电运维技改研讨会,同期举办2025年度“北极星杯”风电影响力企业评选颁奖活动。活动链接请点击:2025“北极星杯”风电影响力企业评选联系人:冉老师手机/微信:13393344423扫码添加微
徐建中:风能利用新使命,科技发展引未来徐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024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大关,约占全球装机容量的一半,这一里程碑数据标志着中国风电发展迈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我国风能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成本快速降低,风能利用逐渐由资源禀赋依赖转向了高新技术驱动的新赛道。科技
近日,随着高强灌浆料注浆完成以及基础回填完毕,位于广东汕头濠江的国内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3、4号测试机位正式竣工。本次2个新建测试机位计划于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届时该基地服务风机检测能力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单机测试容量将达到目前世界风电临海试验基地最大的24兆
近期与很多开发商交流,大家普遍对下一阶段的风电机组招标思路存在困惑,虽然通过大型化来追求价格的做法越来越受到质疑,但通过认证和承诺来衡量可靠性好像也并不完全靠谱。那到底该关注什么呢?1、产品质量近年来,风电机组质量问题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而随着大兆瓦叶片“五连断”的出现,质量问题
近几个月内,国内有几家整机厂的大兆瓦机组相继出现了一些叶片断裂的事故,因此有观点开始质疑风电机组大型化是否会就此止步。我的观点是,风电机组大型化不会因此止步,但会适当放缓。机组容量发展过程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15年前,那时主流的机型是1.5MW机组,风轮直径80米左右;经过了2-3年的发展,才
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
一款大风机从概念发布到批量交付分几步?2023年2月远景能源在乌鲁木齐重磅发布ModelT平台全新EN-220/10MW智能风机,专为新疆及三北中高风速区域和沙戈荒场景设计;2023年7月EN-220/10MW样机下线、吊装完成,基于远景独有的分层测试验证体系,样机出厂前已完成了包括传动链、叶片、电气系统、塔基等在内
一部风电发展史,半部变流器突破创新史。从支撑陆上风电1.5-6MW升级至15MW,海上风电机组从8-10MW跨越至30MW,国产风电变流器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全球的角色变迁。在此过程中,阳光电源与行业同频共振,紧紧踩在风机大型化的每一个时间节点上。2018年,阳光电源率先探索三电平技术,将电压
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对2022年至今海上风电项目动态信息的统计,近两年间,福建省新规划/竞配/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在机组的规划应用上已进入妥妥的大兆瓦时代,13MW(含)及以上的风机应用规划超过85%,成为海上风电大型化领先省份。2023年,福建省开启2023年第一批海上风电市场化竞争配置工作,该批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我国风电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平价发展和技术进步,其中的一些环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在风电吊装领域尤为突出。图片:中船海装18兆瓦成海上风电机组吊装作为风电建设一个环节,风机的吊装工艺和安全是影响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在我国风电行业早期
在某种意义上,我国风电过去五十年的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历程,基本是以机组大型化为主要脉络展开的。20世纪70年代到今天,我国研发、生产、投运的机组从小到大,走过了从10kW级、200kW级、600kW、750kW级到MW级、5MW级、10MW级、15MW级、20MW级等多个单机容量的关键性历史节点,其间风电技术完成了由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