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仅是技术系统的革新,更是涉及经济社会全局性问题的复杂过程。在系统梳理浙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中,国网浙江电力发现,必须正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经济性与持续深化改革问题,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聚焦效率和效益,国网浙江电力提出构建大经济下大支撑场景,以浙江一域的探索与实践,为当前新型电力系统经济性难衡量、市场机制不完善、电力体制改革待深化等问题破解提供路径方案。
经济大省的用能账要“算得精”
尽管面临不小的外部挑战,但浙江整体经济运行平稳。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展现出稳健的经济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达62618亿元,同比增长5.4%;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3.7%、6.3%和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尤其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8.5%和7.7%,表现突出。
从电力视角看这份成绩单,未来浙江用能需求将保持旺盛。综合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浙江经济将延续稳进向好态势,仍将是全国用电需求增长最快省份之一。预计到2027年,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全年用电量将分别达到13620万千瓦、7310亿千瓦时。
作为经济大省、能源小省,浙江的用能账一直“算得精”。如何让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转型更“经济高效”,也就成为国网浙江电力建设示范区时的一个重要考量。
市场化改革是促进电网互济枢纽和调节枢纽能力释放的重要驱动。随着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市场建设,电力生产组织加快从计划向市场过渡,未来不仅要考虑预想故障,而且要考虑预想场景引起的特殊工况,利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灵活高效运行。
还有一个“无人区”是,如何解决系统成本分析和疏导途径困难的问题。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将逐步从“规模化”向“精益化”转型,特别是浙江大受端电网特性、能源供需相对紧张形势下,新型电力系统经济规划尤为迫切。
从效率、效益视角考量,国网浙江电力明确了构建大经济下大支撑场景的思路,一方面是加快市场建设,强化政策保障,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运作,让新型电力系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强支撑;另一方面是做优经济分析与投资管理,构建涵盖能源转型、数字智能等浙江特色投资问效体系。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运作
当前的浙江电力市场中,中长期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煤电、水电、核电、气电、抽蓄等多元主体已常态化参与现货交易,新能源、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机制也在加快建立。
涵盖集中式新能源和分布式新能源的绿电交易是浙江的一大特色,也成为浙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抓手。绿电市场引导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新能源由政策扶持逐步过渡到市场激励。对购买绿电的用户来说,参与绿电绿证交易可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和国际竞争力;对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参与绿电交易是当前省内新能源创造额外收益、加快回收投资成本的有效途径。
在2023年,浙江绿色电力交易用户数量已突破1.5万家,居全国首位;绿电交易总量82亿千瓦时,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带来收益约5.7亿元。
绿电市场也是分布式新能源首个入市获取收益的渠道。浙江创新分布式光伏聚合绿电交易,发布《浙江省绿电绿证市场化交易工作细则》。目前,浙江分布式聚合商聚合了超4000个电源项目参与绿电交易。
加快市场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浙江要加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持续扩大现货市场交易规模,推动省内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促进能源转型成本市场化疏导,助力构建全面市场规则体系。继续完善市场机制,推动新能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入市。形成煤电联动机制、零售封顶条款和风险预警机制,保障用户利益,提高市场活力。推动健全电价形成机制,深化反映系统供需关系的分时电价机制研究。
政策保障是“大经济下大支撑”场景构建的关键一环。要加强“政企协同”,进一步完善责权利对等的行业政策体系。以市县为单元开展先行先试,在战略规划、安全保供、新能源发展、电价机制等重点领域率先形成政策突破,打通政策自上而下的落地链路,形成自下而上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构建浙江特色投资问效体系
所有投资必然要追求投资效率。如何评估新型电力系统投资价值?国网浙江电力提出,要聚焦系统效率与社会效益双提升,深化新型电力系统经济性专项研究,构建系统成本穿透、经济测算等仿真模型,解决业务成本测算分析和投资质效评价难等问题,为电力领域市场化改革提供经济分析基础。
当前,国网浙江电力正在积极筹备打造“新型电力系统量价联合仿真实验室”,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经济性仿真研究能力。实验室建成后,将从全维度成本穿透仿真、全链条成本传导仿真、“技术-政策-市场”推演、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价值与市场仿真等六个方面出发,为浙江新型电力系统精益化转型提供投资决策、经济仿真和政策推演平台。
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全维度成本穿透仿真。围绕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四侧,开展电力系统全要素成本建模,对全系统成本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规划的经济性进行动态仿真。未来,将通过对全系统成本的仿真建模,实现各类规划方案的基础成本增量和动态成本波动的量化分析,为新型电力系统经济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全链条成本传导仿真。结合电力系统各类成本情况,根据典型的电力市场、电价机制,以及各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机制,构建各类成本向各系统主体传导的流向图,研判新型电力系统各环节、各主体价格分布情况。未来,将通过建立“系统构成-成本测算-成本疏导”的闭环,实现不同规划方案的成本疏导路径透视,直观展示规划对各类系统主体的经济性影响,推动完善政府、市场共同作用下的成本疏导机制。
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政策-市场”推演。对电力市场和价格机制与成本的关系、电力系统新技术与成本关系、专项政策与成本关系进行建模。未来,将从技术、政策、市场三个维度出发,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价值敏感性,实现对各类机制政策实施效果预演,为推动出台更为科学合理有实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价值与市场仿真。根据碳排放统计核算技术体系及产品碳足迹管理技术体系的输出成果,模拟市场运行、测算不同控碳边界下的碳排放价值,并将环境外部成本(如污染治理成本、健康成本等)内化到电力系统经济分析,建立绿电市场、碳市场仿真模型,实现不同市场下的优化交易决策。未来,将实现对市场环境下的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价值的动态量化评估,同时为系统各主体环境交易决策提供支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五大发电2025年一季度会议陆续召开,部署了二季度重点工作。整理如下:国家能源集团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会议指出,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把握生产经营改
2025年毫无疑问是国内电力市场经历巨变的一年。一方面,136号文的出台,新能源全面入市,取消强制配储。另一方面,现货市场进展迅猛,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各类经营主体陆续入市参与交易,市场活力被进一步激发,交易模式日益多元。改革带来的震荡致使市场生存法则重构,售电企业不再仅仅是简单的
《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432号令,以下简称《条例》),是2005年5月1日起实施的,至今已满二十年。《条例》是在2002年中国开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支撑新成立的国家电监会有效开展监管工作而拟定的重要法规。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国家电监会和原国家能源局合并,组建新的国家能源局
在能源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煤电企业正通过战略性重组寻求突破。淮河能源4月21日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持有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以下简称“电力集团”)89.30%股权,交易价格为116.94亿元,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此项交易完成后,叠加前期摘牌获得的10.70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2025年,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迎来十周年。(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赵克斌)2017年,甘肃成为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2024年,甘肃成为全国第四个转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今年4月底,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连续不间断结算运行整四年。回头看,把新能
4月24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与北极星电力网联合主办的2025年电力市场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飔合科技技术总监燕兆受邀参加并发表主题演讲,深入剖析了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的电力交易的机遇与挑战,强调技术创新将成为提升交易效率、降低市场风险的核心驱动力。燕兆从政策演进、区域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能源领域也在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海博思创在近期举办的智储技术发布会上,推出了智储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并创新性提出“三态互联”架构——以电网为基础、AI为中枢、储能为载体——构建储能全链条价值闭环,为行业提供多元化应用场景下的价值提升。在发布会上,海博思
2025年是分布式光储行业极具标志性的一年。年初,“分布式管理新政”与“136号文”出台,从行业的顶层设计上,正式为“固定电价”时代画上了句号,引领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开发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行业格局迎来深度重构。为了深入探讨并推动分布式光储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与
近日,青海省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召开了三届七次会议,西北能源监管局出席会议并提出相关要求。会议通报了2025年一季度青海电力市场运营及二季度和全年电力供需预测情况,审议并表决通过了《青海电力市场成员自律公约(草案)》《设立青海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第三方机构委员单位议案》《青海省2025年电力
4月22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联合主办的“2025分布式光储创新论坛”正式召开。会上,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总监盛夏做了题为《分布式场景的“超配”密码》的主旨演讲。盛夏指出,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分布式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未来电价波动将成为常态,绿电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江苏作为第二批现货试点省份,现货市场一直在稳步推进中,随着2025年一季度的结束,市场主体对2025年现货市场何时开展、以何种形式开展,也是格外关注。(来源:微信公众号“淼爸评书”)淼爸团队也对此进行了一定学习,和大家分享一下,也请各位大神批评指正。纯技术上的探讨。首先,聊聊江苏省开现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5年《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在价格改革领域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优化价格治理体系。《意见》面向电力行业的价格机制改革部署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以此为既定目标,新能源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
上海电网新能源发电功率近日首次突破400万千瓦关口,达到410.3万千瓦。在能源领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出台了一系列绿电市场建设配套文件,推动绿电交易常态化进行,并于2024年11月实现上海市内绿电交易破冰开市。当前,上海的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攀升,截至3月底已达55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
记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激增。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的核心节点,张家口市凭借独特能源和区位优势,正加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算力之都”。绿电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是
记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激增。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的核心节点,张家口市凭借独特能源和区位优势,正加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算力之都”。绿电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是
随着能源消费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电力市场主体对多年期绿电交易的参与度不断增强。多年期绿电交易在更大范围的应用,将在稳定用电预期、保障发电收益、激励源荷互动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在“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三峡安怀一体化光热电站内,光伏板呈矩阵式排列,远处排排风机
今年一季度南方区域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同比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量已超越前两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达81%,单独绿证交易规模占全国75%,绿色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特征凸显。规模跃升凸显绿色消费升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易量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体突破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要求,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截至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中
今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达1289亿千瓦时,同比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量已超越前两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达81%,单独绿证交易规模占全国75%,绿色资源全国范围优化配置特征凸显。规模跃升凸显绿色消费升级。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易量飙升至829亿千瓦时,参与主
【导语】2025年4月15日,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以下简称“江苏滨海港项目”)4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这一江苏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即2024年江苏省能源电力保供“头号工程”)全面实现“双投”目标,是今年江苏省内首台竣工投产的百万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7日-2025年4月3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65MW/100MWh!广东韶关市浈江区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站开工4月25日上午,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粤(韶关)电力有限公司举行。该项目由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国粤(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出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落下“关键一子”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规则体系的关键“一子”,《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日前出台,标志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三大主要交易品种的规则顶层设计基本建立,也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迈出系统性突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在能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能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智慧能源分论坛上,华
4月29日,汉星能源200MW/400MWh电池储能项目(一期)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顺利并网交付。该项目旨在提升区域电网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与储能的深度融合。作为目前安徽省获批在建规模最大的共享储能电站,是安徽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实践。项目交付现场项目概况#x2726;项目占地50.56亩,约337
4月26日,远东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94亿元,同比增长6.66%,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3.18亿元,主要因为智能电池亏损,个别投资项目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市场内卷;员工8,283人,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13.14%。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缆网实现营业收入227.03亿元,同比增长0.47%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五大发电2025年一季度会议陆续召开,部署了二季度重点工作。整理如下:国家能源集团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会议指出,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把握生产经营改
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基本规则》)正式发布。《基本规则》的制定旨在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规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运营主体合法权益。电力辅助服务是指为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质量,除正常
4月29日,国电南瑞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4.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基本每股收益0.95元。报告提到,报告期内抢抓特高压、抽水蓄能发展机遇,中标甘肃-浙江等特高压、辽宁大雅河等抽水蓄能工程。新一代调控中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活动走进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的多个生产制造基地,深入了解这家国企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走进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AGV机器人穿梭于智能化生产线之间。偌大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