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4-12-13 09:35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关键词:全球风电风电出海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 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国内外近千名代表云集汕头,共谋全球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国际合作论坛I中,大观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施展做了题为“关于新南洋的思考”的演讲。他认为,企业“出海”设厂,需要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赋能。如果汕头能够实现其产业发展规划,就能在风电“出海”方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具备全球性的杠杆与枢纽性的地位,从而使人类普遍享受到更加便宜的、更加清洁的能源。
大观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施展
以下为经整理后的施展教授演讲内容:
今天聊的话题是“关于新南洋的思考”,这与近几年大家非常关注的“出海”话题,是直接相关的。“出海”之所以会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使人们有想要向这个方向行进的动力,就又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些结构性的关系,有一定内在关联。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出现了此前经济史上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崛起,无论是早期的英国,后来的德国、日本,没有哪个国家曾经达到过仅凭一己之力,开足马力能满足全球需求还可留有余地的状态。今天的中国做到了。它不仅能满足全球需求,还为其他国家留有余地,他们仍然可以继续生产,有很多空白市场可以去填补、去占领。
由于中国的规模太大,导致了上述结果,而这个结果就使得中国崛起之后的短短不到20年时间中,全球经贸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我在《枢纽》这本书中,称之为全球经贸双循环结构。这个概念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双循环结构,而是两头都在外面的全球双循环结构。
中国所具有的超大规模供应链网络,使其具备超强的综合成本控制能力,其他国家如果没有在纯生产领域有这么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就很难达到这样的综合成本控制能力。因而我们会发现,过去的一段时间中,那些发达的,已经工业化的国家,其中低端制造业可以外包的部分,已陆陆续续全部进行了外包,并且其外包的目的地主要就是中国。这会导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进入到一种去工业化的状态。他们主要的比较优势就在高端第三产业,以及芯片这一类的高端制造业。而中国具备超级庞大规模的第二产业,于是中国与西方之间会形成一个二、三产业的循环。
一些欠发达国家主要比较优势是第一产业,包括各类原材料与资源。对第三产业的需求不强,因此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间难以直接循环起来,必须以第二产业为中介。而第二产业超过一半在中国,就会出现中国与西方之间二、三产业循环,中国与欠发达国家之间一、二产业循环的形势。全球经贸循环形成一个类似于阿拉伯数字8字形的结构,中国是中间的那个枢纽点,将两个方向(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通过自身庞大的第二产业衔接起来,出现全球经贸循环的双循环结构。
在全球经贸的双循环结构下,会引发各国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分离。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刚开始起步时,全球贸易结构中大概有70%以上的贸易是制成品贸易,只有不到30%是中间品贸易。那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到中美贸易战出现的2018年,数据正好反过来,全球70%以上的贸易变成中间品贸易,只有不到30%是制成品贸易。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是横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从绝大部分产品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到横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这一变化在短短30年间就发生了。如果把一个复杂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在一起,所发生的物理空间称之为经济空间,到了今天,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已经高度地不重合。
而经济和政治空间不重合,会引发新的情形,就是中国拥有的超强吸纳能力,可能会让西方国家进入到去工业化的状态,从而破坏其内部的社会均衡,引发一系列政治层面的反弹。在非西方国家同样也会出现类似状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发现一个向前环环推导、环环演进的线索:首先是中国的超大规模使自身成为世界工厂,导致全球经贸循环的变化,出现双循环结构,中国成为枢纽性的节点。这样一个经贸结构的变化,又导致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空间的不重合,进一步开始引发贸易战。贸易战以及各种地缘冲突所带来的压力,又反向传导,使中国企业不得不通过“出海”加以应对,这是全新的一个全球秩序演化逻辑。
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能够往外转移出去的,基本上都是组装环节。因为中国产业规模太大,没有任何一个市场能够完整承接下其供应链网络,大多只能承接一小部分,缺乏规模效应,成本控制能力就无法与中国相比。因此,组装环节转移出去有助于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使贸易仍然能够继续,同时依托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使综合成本控制能力仍得以保障。而组装环节向外转移的过程,又使中国以外的国家工业生产能够获得某种形式的增长。此前的贸易战可能使全球经济增长遇到问题,但在新一轮贸易战中,因为中国的超大规模效应,反倒使更多国家获得工业经济、制造业经济增长的机会,只是这一机会是由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作为一个类似于全球制造业的平台,为所有转移出去的组装环节进行赋能。
企业“出海”设厂,需要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赋能。如果汕头能够实现其产业发展规划,就能在风电“出海”方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具备全球性的杠杆与枢纽性的地位,从而使人类普遍享受到更加便宜的、更加清洁的能源。
进一步来说,因为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调节的是本国内部的宏观经济,当政治空间和经济空间不再重合,以往能够奏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将失灵。往常以主权法为基础的一系列贸易规则和经济伦理,就会遭到颠覆,需要上升到全球法。
全球法与国际法并不等同。国际法仍然是以主权国家作为基本的法律主体,实际上是在主权法基础上形成的。而全球法不是以主权国家为前提的,而是以所有的个人为前提。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演化,至少有3种要素已经是穿透国界,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影响,必须从全球法角度才能处理与回应。一是数据。数据是不以任何国界为边界能够被有效管理和应对的。二是病毒或者瘟疫。它也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冲击力,不会因为国家或人种的不同,就格外开恩。三是气候。全球变暖问题会普遍影响到所有人,冲击所有人。
我们成立了一个学术共同体,参与者里有一位是许小亮老师,最近几年在从全球法角度开展对上述话题的研究。上面讲到的背景都是经济现实,它必须通过获得法律和伦理的规范形态才能构筑秩序,这种秩序的构建从全球法视角来看应该是怎样的?这部分内容将由许小亮老师展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欧洲风能协会发布由欧洲风能技术和创新平台(ETIPWind)编制的《风能技术五大发展趋势》,该信息图为欧洲风能协会根据2024年6月组织的ETIPWind年底第二次研讨会上收集到的各方意见汇总而成。五大技术趋势,包括:1.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并实现自动化,以加快风能部署;2.优化风电机组性能
11月26日,APACWindEnergySummit2024于韩国正式开幕,阳光风能受邀出席峰会,并发表《基于构网技术探索未来能源体系建设》主题演讲,与行业领军者深度交流探讨,为亚太地区及全球风能发展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报告中,阳光风能研发中心总经理梁信信深入剖析构网技术沿革、控制策略及应用场景。他强调,
近日,金风科技成功完成日本北拓四仓(Yotsukura)风电项目的机组吊装工作,预计近期完成并网。这标志着金风科技全球业务已覆盖6大洲42个国家,全球风电装机已增加至38个国家。据日本风力发电协会统计,截止至2022年6月末,日本风电装机已达4.7GW。根据最新版《日本能源基本计划》,2030年日本风电装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维斯塔斯签署了一项有条件协议,将为欧洲北部某海上风电项目分两个阶段提供海上风电机组,项目装机容量将高于1GW。目前,该项目名称及开发商均未披露,维斯塔斯表示,如果该协议转化为确定订单,维斯塔斯将根据公司政策予以公开。据悉,维斯塔斯V236-15MW机组已获得来自英国
2023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在本土市场增长的推动下,迎来了创纪录的一年!这是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5月9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发布的《GWEC年度供应侧数据报告》所释放的信息。GWEC发布的2023年度风电供应侧数据报告显示,风电整机制造商在2023年的供应量创下历史新高。GWEC市场情报研究数据发现,尽管宏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注意到欧盟委员会于4月9日宣布将根据新的《外国补贴条例》(ForeignSubsidiesRegulation)对中国风电机组供应商展开调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相关声明。针对全球风能理事会关于促进公平、开放和透明的全球风能贸易环境的声明2024年4月12日
4月2日,GEVernova(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GEV)宣布已完成从GE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GE)的拆分,今后GEVernova将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运营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GEV,于今日(4月2日)开市生效。GEVernova和同样于今日作为独立公司上市的GEAerospace,在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上午9:
健康、自主、可靠的产业链对于风电发展至关重要,其中自研是核心基础,制造是重中之重,最终都指向高效可靠的交付。对核心部件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整个风机系统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作为风机国产化的引领者,远景自2009年起,从基础研究入手,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一路打开变频器、变桨系统、叶片、发
11月30日上午,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开幕式上,全球风电领域600位代表联合通过并发布《风能汕头宣言》。宣言以“汕头”为名、面向全球风电产业,围绕“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集群构建全球互信稳定供应链”主题,致力通过密切国际合作和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更具韧性的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全球风
“与其说中国风电的全球贡献,不如说中国风电正加速与全球市场融为一体。”——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即便一切有条件的国家自主减碳承诺全部兑现,在最乐观的情景下,顺利实现《巴黎气候协定》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目标的机会也只有14%。”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刚刚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20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月9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就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最终结论的公告,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商务部认定,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存在《对外贸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越南工贸部正式发布了第3453/QD-BCT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部分风电塔筒产品实施5年内反倾销措施,决定自签署之日起15日后生效。具体对原产于中国的商品编码(HS代码)7308.20.11和7308.20.19的风电塔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若作为风力发电机组一部分进口,则按HS代码8502.3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国际油气巨头企业——壳牌(Shell)对外宣布决定,退出对新的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开发,这意味着壳牌将重新回归老本行,专注于油气领域的业务拓展。12月5日,英国能源巨头壳牌(Shell)与挪威能源公司Equinor在英国成立一家合资企业(IJV)。该合资企业将成为“英国北海最
12月5日,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广东汕头召开,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与参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中国风电国际化之路碰撞思想和观点。当前,中国企业在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市场的份额约为三分之二,关键零部件占有60%~70%的份额,中国风电历经几十年时
一条丝绸路,千年经贸情。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山水相邻、合作紧密。2024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共同宣布中哈关系开启“黄金三十年”。借此契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战略合作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乘此“东风”,三一重能沿着“一带一路
10月23-24日,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山东青岛召开,来自27个国家的能源部长、驻华使节和高级别代表,以及来自国际组织、中外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单位的6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金风科技副总裁兼金风国际董事长吴凯出席会议,围绕可再生能源南南合作、海外投资商业模式与参会各方深入交流,
据风电媒体Recharge消息,明阳智能在巴西已获得一个新的风电机组订单,这是该公司与一家巴西公用事业公司合作的新突破,也是明阳智能在巴西宣布的第二笔风电机组订单。消息表示,预计本次订单可能为明阳智能实现在拉丁美洲安装的第一台风电机组。报告称,明阳在8月16日宣布已与巴拉那能源公司(Companh
近日,关于印发《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重点任务指出: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推进一批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儋州等地建设绿氢生产、存储、输送和利用示范园区。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海上风电支撑保
8月11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正式踏上“上班路”——从广州南沙启航,前往广东阳江明阳青洲四海上风电场。至此,世界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引领绿色能源未来的壮阔航程正式开启。“明阳天成号”启航出海“明阳天成号”的“上班路”约191海里,拖航时间约72小时。“明阳天成号
5月7日上午,一支长143米、重60吨的MySE292型全球最大风轮叶片,顺利在八所港第一装卸区6号泊位吊装成功,将运往广东阳江进行检测,此次成功吊装刷新了全球口岸最长风电叶片吊装纪录,极大提升八所港重件设备装卸作业的品牌效应。在八所港第一装卸区,国内最大吨位1000吨级可移动桅杆式起重机和汽车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