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4-12-13 09:35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关键词:全球风电风电出海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 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国内外近千名代表云集汕头,共谋全球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国际合作论坛I中,大观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施展做了题为“关于新南洋的思考”的演讲。他认为,企业“出海”设厂,需要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赋能。如果汕头能够实现其产业发展规划,就能在风电“出海”方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具备全球性的杠杆与枢纽性的地位,从而使人类普遍享受到更加便宜的、更加清洁的能源。
大观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施展
以下为经整理后的施展教授演讲内容:
今天聊的话题是“关于新南洋的思考”,这与近几年大家非常关注的“出海”话题,是直接相关的。“出海”之所以会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使人们有想要向这个方向行进的动力,就又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些结构性的关系,有一定内在关联。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出现了此前经济史上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崛起,无论是早期的英国,后来的德国、日本,没有哪个国家曾经达到过仅凭一己之力,开足马力能满足全球需求还可留有余地的状态。今天的中国做到了。它不仅能满足全球需求,还为其他国家留有余地,他们仍然可以继续生产,有很多空白市场可以去填补、去占领。
由于中国的规模太大,导致了上述结果,而这个结果就使得中国崛起之后的短短不到20年时间中,全球经贸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我在《枢纽》这本书中,称之为全球经贸双循环结构。这个概念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双循环结构,而是两头都在外面的全球双循环结构。
中国所具有的超大规模供应链网络,使其具备超强的综合成本控制能力,其他国家如果没有在纯生产领域有这么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就很难达到这样的综合成本控制能力。因而我们会发现,过去的一段时间中,那些发达的,已经工业化的国家,其中低端制造业可以外包的部分,已陆陆续续全部进行了外包,并且其外包的目的地主要就是中国。这会导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进入到一种去工业化的状态。他们主要的比较优势就在高端第三产业,以及芯片这一类的高端制造业。而中国具备超级庞大规模的第二产业,于是中国与西方之间会形成一个二、三产业的循环。
一些欠发达国家主要比较优势是第一产业,包括各类原材料与资源。对第三产业的需求不强,因此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间难以直接循环起来,必须以第二产业为中介。而第二产业超过一半在中国,就会出现中国与西方之间二、三产业循环,中国与欠发达国家之间一、二产业循环的形势。全球经贸循环形成一个类似于阿拉伯数字8字形的结构,中国是中间的那个枢纽点,将两个方向(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通过自身庞大的第二产业衔接起来,出现全球经贸循环的双循环结构。
在全球经贸的双循环结构下,会引发各国政治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分离。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刚开始起步时,全球贸易结构中大概有70%以上的贸易是制成品贸易,只有不到30%是中间品贸易。那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到中美贸易战出现的2018年,数据正好反过来,全球70%以上的贸易变成中间品贸易,只有不到30%是制成品贸易。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是横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从绝大部分产品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到横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这一变化在短短30年间就发生了。如果把一个复杂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在一起,所发生的物理空间称之为经济空间,到了今天,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已经高度地不重合。
而经济和政治空间不重合,会引发新的情形,就是中国拥有的超强吸纳能力,可能会让西方国家进入到去工业化的状态,从而破坏其内部的社会均衡,引发一系列政治层面的反弹。在非西方国家同样也会出现类似状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发现一个向前环环推导、环环演进的线索:首先是中国的超大规模使自身成为世界工厂,导致全球经贸循环的变化,出现双循环结构,中国成为枢纽性的节点。这样一个经贸结构的变化,又导致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空间的不重合,进一步开始引发贸易战。贸易战以及各种地缘冲突所带来的压力,又反向传导,使中国企业不得不通过“出海”加以应对,这是全新的一个全球秩序演化逻辑。
在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能够往外转移出去的,基本上都是组装环节。因为中国产业规模太大,没有任何一个市场能够完整承接下其供应链网络,大多只能承接一小部分,缺乏规模效应,成本控制能力就无法与中国相比。因此,组装环节转移出去有助于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使贸易仍然能够继续,同时依托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使综合成本控制能力仍得以保障。而组装环节向外转移的过程,又使中国以外的国家工业生产能够获得某种形式的增长。此前的贸易战可能使全球经济增长遇到问题,但在新一轮贸易战中,因为中国的超大规模效应,反倒使更多国家获得工业经济、制造业经济增长的机会,只是这一机会是由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作为一个类似于全球制造业的平台,为所有转移出去的组装环节进行赋能。
企业“出海”设厂,需要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网络赋能。如果汕头能够实现其产业发展规划,就能在风电“出海”方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具备全球性的杠杆与枢纽性的地位,从而使人类普遍享受到更加便宜的、更加清洁的能源。
进一步来说,因为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调节的是本国内部的宏观经济,当政治空间和经济空间不再重合,以往能够奏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将失灵。往常以主权法为基础的一系列贸易规则和经济伦理,就会遭到颠覆,需要上升到全球法。
全球法与国际法并不等同。国际法仍然是以主权国家作为基本的法律主体,实际上是在主权法基础上形成的。而全球法不是以主权国家为前提的,而是以所有的个人为前提。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演化,至少有3种要素已经是穿透国界,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影响,必须从全球法角度才能处理与回应。一是数据。数据是不以任何国界为边界能够被有效管理和应对的。二是病毒或者瘟疫。它也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冲击力,不会因为国家或人种的不同,就格外开恩。三是气候。全球变暖问题会普遍影响到所有人,冲击所有人。
我们成立了一个学术共同体,参与者里有一位是许小亮老师,最近几年在从全球法角度开展对上述话题的研究。上面讲到的背景都是经济现实,它必须通过获得法律和伦理的规范形态才能构筑秩序,这种秩序的构建从全球法视角来看应该是怎样的?这部分内容将由许小亮老师展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4月25日,南高齿2025风电客户日在蜀绣春深的成都盛大启幕。本次活动以“高质驭风,共创未来”为主题,南高齿集团携手风电整机厂商、风电开发商及行业专家共1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全球能源变革机遇与关税贸易壁垒加剧的双重背景,共商风电产业破局之道,探寻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为响应贵州省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需求,深化风电全产业链协同发展,4月23日,“好品质可信赖共创未来”贵州新能源产销对接会暨电气风电2025年度供应商交流会于贵阳启幕。会议由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黔南州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电建贵阳院与电气风电联合主办,聚焦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与供
近年来,我国引导新能源项目有序进入电力市场,以市场化手段扩大其消纳空间,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从保量保价的兜底保障,到不保量不保价的全市场化交易,我国新能源行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为我国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市场体系提供政策与路径参考,助力能源绿
4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沉寂一冬的牡丹江逐渐苏醒过来,奏响春日的盛大序曲。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华电穆棱十文字风电项目也在“以大代小”改造升级后,迎来了“新生”——在总装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年发电量翻两番。01前世今生,见证中国风电的辉煌巨变20年前,正值中国风电产业从商业化探索向规
美国关税战对中国风电影响如何?美国自2018年起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试图遏制中国制造业发展,早期阶段,对中风电产业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变本加厉,在全球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挑起关税战,令全球股市“哀鸿遍野”,很多人因此担心中国风电产业会不会受到关税战的直接
低碳能源转型的路径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来源:石油Link文|郡程)你上一次听到关于“能源转型”的讨论是在什么时候?世界风云变幻,每天都有新鲜话题。近两年尤其是2024年底以来,世界持续围绕着特朗普回归、关税战,以及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展开,“能源转型”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久远的名词,不复全
风电”出海”订单火热,在此背景下,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又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出口新机遇?3月23-24日,央视《天下财经》栏目与《人民日报》接连聚焦三一重能,报道企业在风电装备智能制造、提速出海方面的最新动向。央视财经:风电出海加速“扬帆”在北京一家风电整机制造车间里,16条
3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陈伟俊一行赴金风科技考察调研。鼓励金风科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投运,在更高层次助力新能源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陪同
龙源电力公告显示,自2024年10月起不再拥有火电控股装机。至此,龙源电力火电装机“清零”!龙源电力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巨头,大部分装机是风电,其次是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此前也有少量的火电装机。截至2023年底,龙源电力控股装机容量为3559.37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2775.44万千瓦,光伏等其
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中国风电的亮眼标签。无论是装机规模,还是大兆瓦技术研发,抑或是产业体系建设,中国风电均走在了世界前列。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总装机13.5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庄严承诺。其中,全国风电总装机超过5亿千瓦,已然跃升为中国新能源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曹志刚:2024,中国风电的理性与回归曹志刚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随着岁末年初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反思与展望的时刻。犹记得2023年回顾之时,中国风电行业还深陷于低价竞争的困境之中,产业链各方都面临严峻挑战。走过2024年,令人欣慰的是,在政府、行业协会、专家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制定自
当地时间4月13日上午,在阿曼能矿部部长萨利姆·本·纳斯尔·阿乌菲、财政部长苏丹·本·萨利姆·阿勒贾布西、阿曼特别经济区与自由区主席阿里·本·马苏德·阿勒苏迪奈博士、商业与投资促进部部长卡伊斯·本·穆罕默德·阿勒优素福和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等人的共同见证下,上海电气与阿
近日,运达国际总经理余永表示,维斯塔斯在中国装有数千台风机,却没有人会去指责他们从事间谍活动。他指出,中国品牌风机已经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运行,但在欧洲被认为“风险要高得多”。中国风机对欧洲构成安全风险的说法,可能是躲避竞争的“借口”。余永进一步表示,各方可以“从上到下”检查这些风机
风电”出海”订单火热,在此背景下,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又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出口新机遇?3月23-24日,央视《天下财经》栏目与《人民日报》接连聚焦三一重能,报道企业在风电装备智能制造、提速出海方面的最新动向。央视财经:风电出海加速“扬帆”在北京一家风电整机制造车间里,16条
曹志刚:2024,中国风电的理性与回归曹志刚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随着岁末年初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反思与展望的时刻。犹记得2023年回顾之时,中国风电行业还深陷于低价竞争的困境之中,产业链各方都面临严峻挑战。走过2024年,令人欣慰的是,在政府、行业协会、专家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制定自
“十年前,我们一起在待建风电场,探讨未来风电技术和设备。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片‘风车森林’。中国的农历新年要到了,祝你和金风的同事们新春愉快,相信下一个十年,风电仍然值得期待。”这是金风科技集团副总裁兼金风国际董事长吴凯收到的一封来自海外客户的邮件。这份遥远的问候,像
龙年即将收官,越过无数山峰、领略无限风光的龙源人,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性时刻。截至2024年底,龙源电力新能源装机总容量突破4000万千瓦。32年弹指一挥间,记忆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记忆是黑龙江小兴安岭的冰壶路,龙源电力的资源规划师们在零下40摄氏度的大山踏雪寻址,一不小心就像冰壶一样在冰面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月9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就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最终结论的公告,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商务部认定,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存在《对外贸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越南工贸部正式发布了第3453/QD-BCT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部分风电塔筒产品实施5年内反倾销措施,决定自签署之日起15日后生效。具体对原产于中国的商品编码(HS代码)7308.20.11和7308.20.19的风电塔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若作为风力发电机组一部分进口,则按HS代码8502.3
12月5日,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广东汕头召开,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与参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中国风电国际化之路碰撞思想和观点。当前,中国企业在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市场的份额约为三分之二,关键零部件占有60%~70%的份额,中国风电历经几十年时
一条丝绸路,千年经贸情。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山水相邻、合作紧密。2024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共同宣布中哈关系开启“黄金三十年”。借此契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战略合作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乘此“东风”,三一重能沿着“一带一路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近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顺利落下帷幕。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勇受邀出席国际合作论坛I,就“中国风电的国际化之路”论题与行业专家学者、同行碰撞思想、交流观点。王勇电气风电党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全球海上风电快速发展,已成为风电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了解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状况,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与全球风能理事会以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联合策划编写了2024年版《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报告》,并在大会上发布。
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
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
汇聚全球智慧引领产业风向——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大会成功举办12月4日-5日,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
12月4日-5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汕头成功召开。大会期间,举行了全球首个“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金风科技新一代深远海22MW风电机组下线
2024年12月5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和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联合会承办的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于汕头盛大召开。会议以“探索风电发展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为主题,就如何共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能源蓝图,创新平台共铸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