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能源煤炭国际正文

美国近期能源政策及相关主张持续扰动全球市场

2025-03-24 17:16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关键词:天然气石油煤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石油市场需求端疲软与供应端潜在增量共同施压

进入3月,国际石油市场从供需结构看,仍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欧佩克+”增产计划推进,供应压力逐步显现;另一方面,美加征关税的政策预期,进一步抑制石油需求。具体来看:

在供应侧,3月3日,欧佩克发表声明说,8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按既定计划自4月1日起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以回撤2023年宣布的自愿减产措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8国代表当天举行线上会议,就国际石油市场形势及前景进行讨论。根据声明,鉴于当前市场基本面稳健、前景积极,8国决定自今年4月1日启动增产计划。同时,8国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增产节奏,以维护石油市场稳定。上述8国最初于2023年11月宣布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此后多次延期,并于2024年12月决定延长至2025年3月底。

数据显示,受伊拉克、委内瑞拉和阿联酋产量增加的推动,欧佩克原油日产量升至一年多来的最高水平。2月,欧佩克日产量增加24万桶,达到2735万桶,为2023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伊拉克在其最大油田发生火灾后恢复了供应,而委内瑞拉在美国收紧限制措施前加强了出口,阿联酋也增加了出货量。伊拉克日产量增加10万桶,达到416万桶。阿联酋日产量增加7万桶,达到330万桶,几乎比其商定的日产量上限高出40万桶,其出口量也达到3个月来最高。委内瑞拉在其石油工业苦苦挣扎的同时被免除了“欧佩克+”配额,将日产量提高8万桶至98万桶,这是6年来的最高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巴西于近日加入“欧佩克+”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欧佩克+”的供油能力。2月18日,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西尔韦拉宣布,巴西加入由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西尔韦拉还表示,巴西将同时加入欧佩克《合作宪章》,这意味着巴西将参与讨论市场战略的论坛。但巴西不参与欧佩克通过减产来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行动。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巴西是全球第七大石油生产国,其日产量约为430万桶,占全球产量的4%。2024年,原油超过大豆,成为巴西最大的出口产品,占巴西出口额的13.3%。对于巴西来说,作为全球重要产油国之一,加入“欧佩克+”将使其从“市场跟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直接参与全球原油供应政策的制定,提升国际影响力。一方面,巴西可通过“欧佩克+”平台与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巨头协调政策,避免因调整产量导致的市场波动风险。另一方面,“欧佩克+”成员国在油气勘探、开采技术(如深海钻井)方面经验丰富。巴西可借此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支持,加速盐下层油田开发,降低开采成本。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还可以与沙特阿美、俄罗斯石油公司等行业巨头开展合作,拓展产业链。对于“欧佩克+”来说,巴西是南美洲首个加入“欧佩克+”的主要产油国,此举有助于该组织突破“中东-俄罗斯”主导的地缘格局,增强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伴随着巴西的加入,其他拉美产油国(如圭亚那、阿根廷)也有望逐步向“欧佩克+”靠拢,从而削弱美国在美洲的能源影响力。此外,巴西的加入使“欧佩克+”的原油产量占比从约40%提升至接近45%,进一步增强其对全球油价的控制力。尤其在非欧佩克产油国中,巴西的增量潜力(未来10年预计增产150万桶/日)将强化该组织的供应调节能力。“欧佩克+”可更灵活应对美国页岩油增产、地缘政治冲突(如乌克兰危机)等外部冲击。

在需求侧,关税和反制措施可能对全球经济中的石油密集型领域构成阻力,从而降低需求,加剧全球经济放缓的预期。3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对等关税将于4月2日开始征收,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关税将于3月4日生效。特朗普表示,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没有达成共识的空间。此前,特朗普于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产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加拿大能源产品的加税幅度为10%。对加拿大能源产品征收10%关税、墨西哥原油征收25%关税的举措,引发两国激烈反应。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加拿大每日向美国输送440万桶原油,相当于美国炼油系统总需求的27%。加拿大重质含硫原油是美国中西部炼油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他们为此投入了几十亿美元改造设备,专门处理这种高硫、高黏度的原油。而墨西哥去年向美国出口原油62.5万桶/日,其中近80%流向墨西哥湾沿岸炼厂加工。墨西哥玛雅原油是含硫量低于0.5%的重油,是炼制柴油和航空煤油的最佳原料,25%的关税相当于每桶原油成本骤增7.5美元,直接击穿原有盈利模型。

3月4日以来,标普500指数的能源板块下跌7.3%,同期WTI期货持仓量锐减12%。高盛集团大宗商品分析师指出,投资者正在规避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精炼油出口合约的违约率已从2%升至5%,墨西哥和加拿大买家正针对定价条款进行重新谈判。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美国向墨西哥出口精炼油价值87亿美元,向加拿大出口精炼油价值76亿美元,潜在损失规模可见一斑。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5年夏季,美国汽油均价可能突破4.5美元/加仑,较去年同期上涨18%,这意味着每个美国家庭每月将多支付75美元的燃油费。

3月13日,国际能源署在最新一期《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分析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且不够明晰,加上潜在的报复与升级风险,导致不确定性剧增,构成2025年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阻碍。鉴于美国威胁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给宏观经济带来下行风险等影响,该机构决定下调对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下调后的预测数据比上月预测数据少7万桶,调整后日均需求量预期为1.039亿桶。供应方面,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日均产量将比2024年增加约150万桶,超出日均需求量约60万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正在大幅增产石油,预计将成为2025年最大的石油供应增长来源。

截至3月20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8.26美元;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2.00美元。摩根士丹利将二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调整为70美元/桶。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预计2025年WTI、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为70.68美元/桶、74.22美元/桶,2026年分别为64.97美元/桶、68.47美元/桶。

天然气市场大概率维持供需偏紧格局

进入3月,欧洲逐步回归至正常的气候环境,然而该地区供暖用的天然气库存明显已偏低。截至3月10日,欧盟地下储气库库存为410亿立方米(占库存容量的37.1%),低于去年同期的684亿立方米(占库存容量的60.6%),低于过去5年同期均值(519亿立方米)。由于天然气库存量远低于前两个冬季末期的库存,欧洲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和资金,以便在2025—2026年冬季来临前补充库存。与此同时,俄罗斯天然气从今年1月1日开始停止过境乌克兰运输,这意味着一些东欧国家也无法再得到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只能寄希望于欧盟采购的LNG。据计算,欧洲可能需要在今年夏季额外进口250批LNG,才能在11月1日前按照法规要求,将天然气库存补充至90%。

今年年初,欧洲天然气价格一直高于亚洲,美国80%以上LNG流入欧洲,且由于长时间的寒流侵袭,欧洲气价甚至在2月份创下了两年来的新高。除了欧洲庞大的需求以外,国际天然气市场也出现了供应收紧的趋势。国际能源署上月警告,今年全球LNG市场将更加紧俏,虽然北美LNG设施扩建使全球LNG供应量有望同比增长5%,但俄罗斯通过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中断将抵消这一增长。全球最大的LNG贸易商壳牌则补充称,严寒的冬季和低风力发电量,导致现存的大量天然气储备被消耗,再加上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关闭,天然气价格已被推高。在正常情况下,冬季天然气价格一般会高于夏季价格,但由于欧洲过去两年的囤积行为,该地区天然气夏季期货的价格反而高于冬季价格,这十分不利于夏季补库。德国等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公用事业和市场运营商已呼吁政府对此进行干预,以便其在下一个冬季来临前补充天然气库存。

近期,欧盟宣布将与各成员国协同合作,探索未来数年更为灵活的天然气储存填充方式,旨在缓解近期致使天然气价格攀升至两年新高的系统压力。欧盟委员会在3月5日公布的文件中表示,将考虑在“特定市场条件”下允许天然气储存的灵活性,将考虑价格高涨致储气目标无法实现等因素。欧盟委员会称,成员国仍应致力于在11月1日前将天然气储存设施储满90%的天然气,但如果各国能解释为何未能实现目标,则可允许将最后期限推迟至12月1日。2024年11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成员国必须在2025年实现的中期目标,以确保到2025年11月1日天然气储存设施的库存量至少达到90%,以符合欧盟《天然气储存条例》的要求。这些目标是欧盟成员国需要达到的最低门槛,以确保2025—2026年冬季的天然气供应安全。

据彭博社3月14日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可能达成能源合作协议,可能会增加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之后欧洲天然气期货下跌。3月13日,普京在莫斯科的一次简报会上表示,如果美国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达成合作,那么可以确保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供应。普京还称,这将有利于欧洲,因为其将获得价格低廉的俄罗斯天然气。随着今年1月1日经过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中断,俄罗斯通过土耳其溪管道的一段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仅为以前的一小部分。普京发表讲话后,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下跌4.5%,抹去了早些时候的涨幅。目前,市场正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同时猜测俄乌冲突的结束可能会使俄罗斯天然气重新流向欧洲,而此时的欧洲正需要天然气的供应。受乌克兰谈判影响,近期欧洲电力期货价格随天然气价格同步下跌。这一变动的原因是市场对美国斡旋俄乌冲突谈判可能促进能源供应恢复的猜测。电力期货价格上涨主要出于市场对天然气储存量的担忧。然而,随着乌克兰可能实现停火,以及俄罗斯可能恢复对欧洲部分天然气供应的预期,期货价格出现了相反的走势。

从近期局势变化分析来看,特朗普上任后,俄乌关系有望缓和,但也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天然气重返欧洲可能性有限。一方面,欧洲国家推进能源转型,欧盟于2022年提出,到2027年停止所有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非约束性目标,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意愿较低。另一方面,特朗普能源政策的目标意在推进美国LNG出口,而更多俄罗斯天然气重返欧洲市场与其政策目标相悖。因此,今年欧洲市场大概率会维持当前供需偏紧格局。市场供应紧张意味着,即便相对较小的变化也会引发价格响应,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25年底至2026年初新供应项目上马才有可能发生变化。乐观情景下,如美国放松对北极LNG 2号项目(660万吨/年)的制裁,推动部分管道气回归欧洲,欧洲市场将偏向宽松,带动国际气价下跌。2024年,欧洲进口俄罗斯管道气来源仅有过境乌克兰管道气(全年流量165亿立方米)和土耳其溪管道气(全年流量172亿立方米)。因北溪1号管道已经损毁,回归难度较大,假设过境乌克兰管道气恢复至2024年165亿立方米/年的水平,叠加北极LNG 2号项目正常投运,市场供应量才有望立即增加。

原标题:中能财经 | 美国近期能源政策及相关主张持续扰动全球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