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企业正文

超20家车企“杀入”人形机器人赛道!锂企卡位“秀肌肉”

2025-04-01 08:44来源:电池中国作者:CBEA电池中国关键词:电动车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

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

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同源等优势,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方面,

广汽集团已发布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小鹏旗下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其工厂被投用,小鹏计划明年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人形机器人;奇瑞汽车子公司Aimoga推出的人形机器人Mornine,已在马来西亚奇瑞汽车4S店“上岗”;小米旗下团队已发布人形机器人CyberOne,首批量产机器人将率先“投身”其工厂,此外小米集团还投资了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

比亚迪不仅战略投资智元机器人,有消息称其还启动了人形机器人项目,内部代号为“尧舜禹”;上汽创投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A3轮战略融资;长安汽车近日对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启动供应商公开寻源,计划未来五年投资超500亿元,在2027年前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蔚来汽车组建团队,调研机器狗项目;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公司100%将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赛力斯成立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后者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

特斯拉CEO马斯克称,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今年将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生产5000台;目标2026年达5万台年产量;奔驰在其柏林工厂测试人形机器人Apollo,用于拣选零件、协助组装等,并向其制造公司Apptronik投资数千万欧元。

的背后,或有以下原因:

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层面高度同源,部分零部件可以复用,整机感知、规划和控制技术可以复用或借鉴。

车市竞争激烈,车企亟需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是一个突破口。

人形机器人应用广泛,不仅限于工厂自动化应用,未来还将规模化进入家庭、服务、零售等诸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不仅反映出车企对未来技术的前瞻性布局,还体现了

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元年。值得注意的是,锂电企业也纷纷“秀肌肉”,加速布局这一新兴赛道。

人形机器人市场对电池提出极其严苛的需求,需同时满足等多重要求。

据报道,已接洽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及车系客户,其应用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应客户诉求,围绕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快充或换电等需求,亿纬锂能提出相应的电池解决方案,且已向部分客户交付和组装样品。

值得一提的是,亿纬锂能还将其子公司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更名为惠州金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

近期透露,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30Wh/kg,循环寿命超4000周,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轻量化等优势,将于2025年量产,有望率先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商业化。

其与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已对接固态电池相关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在2025年内送样。

近期,据披露,其研发的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预计超400Wh/kg,未来产品将被广泛应用于乘用车以及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新新兴领域。

3月25日,在无极耳21700-5.0AH电池量产发布会上,睿恩新能源推出“9系超高镍正极+硅碳复合负极”体系的RS50系列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超270Wh/kg;并与杭州海康机器智能达成合作,开启“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曾透露,宇树科技是其机器人/机器狗锂电池应用领域的客户。也表示,其电池产品可以配套机器人使用,并对新兴市场保持密切关注。

虽鲜少披露其对机器人用电池相关的态度及研发情况,但近期有消息称,其在上海组建团队,布局研发工业机器人,并计划投资人形机器人公司,这也给业界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孚能科技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处于量产前夕,所使用的电池方案带电量较小,大部分仅能满足2小时以内续航。展望未来,当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场景时,续航时间将被提升至8- 12小时,这将进一步提升对与的要求,届时小容量的消费类电池或难以满足需求,预计采用软包封装的固态电池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电池的主要技术方案之一。

据相关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到2060年总保有量有望达到30亿台。

我国在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不仅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而且将驱动电池技术创新突破。固态电池等前沿电池技术,迎来市场卡位良机,并有望带动固态电解质等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此外,有长期合作基础,为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合作提供了信任和便利,也将深化彼此间的联系。目前,人形机器人电池在和之间,将成为影响未来电池企业装机量的关键。

原标题:超20家车企“杀入”人形机器人赛道!锂企卡位“秀肌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车企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