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5年,锂电池行业发生关键性转折的一年,多年后回望,也许你会发现2025年将成为诸多技术产品的爆发元年。
其中,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高压密磷酸铁锂、9系超高镍、磷酸锰铁锂、无极耳大圆柱、兆瓦超充、盐湖提锂、新型钠电池,以及更加安全的锂电池系统,以上10大技术和对应产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迭代和企业的优胜劣汰。
TOP1 固态电池
2025年,固态电池技术将从半固态逐步向全固态演进,2025年有望实现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的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39亿元,并有望实现兆瓦级应用。
其中,卫蓝新能源表示,2025-2030年将是半固态电池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凭借其较强的技术优势,以及与多家整车厂的合作,有望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并计划2027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清陶能源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和第二代固态电池(液体含量<5%)都将在2025年在多款车型上实现批量搭载;第三代全固态电池正在验证中,预计2027年量产装车。
此外,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鹏辉能源、赣锋锂电等多家企业也都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的中试研发或小规模生产。
TOP2 硅碳负极
硅碳负极作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快充性能,逐渐成为电池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远超传统石墨材料的372mAh/g。
此前受困于成本和生产规模限制,硅碳负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电动工具锂电池和民用无人机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领域。2025年,多家车企的新能源高端车型将应用含硅负极技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的大圆柱电池已明确使用硅碳负极。
其中,贝特瑞作为硅基负极材料龙头,其硅基负极产能达到0.6万吨/年,宁波4万吨硅基产能基地建设中,印尼二期8万吨项目于2025年3月投产,摩洛哥6万吨项目规划中。
杉杉股份:硅氧负极批量供应海外客户,宁波4万吨一体化产能基地一期已投试产。
此外,璞泰来的硅碳负极也已经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安徽芜湖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
TOP3 高压密磷酸铁锂
所谓高压密磷酸铁锂(LFP)是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材料配方,使LFP电池的压实密度从传统的2.4-2.55 g/cm³提升至2.6 g/cm³以上。通过提升电池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高压密技术显著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需求方面,2025年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预计占据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的半壁江山。比亚迪也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倍率较一代刀片电池提升。
在供应方面,2025年,高压密LFP市场预计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价格和加工费将显著优于常规铁锂产品。
其中,富临精工的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已大规模出货,主要供应宁德时代,年供应量近14万吨。
湖南裕能的CN-5系列和YN-9系列已逐步放量,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YN-13系列已通过重要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
德方纳米的动力型高压密新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超高压密新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龙蟠科技推出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S526,粉体压实密度2.62g/cm³。
万润新能的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在2025年实现批量销售。
TOP4 磷酸锰铁锂
磷酸锰铁锂(LMFP)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兼具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优势。相较于磷酸铁锂(LFP),LMFP将电压从3.4V提升至4.1V,能量密度更高,且成本介于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之间。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5到10年,新型“磷酸锰铁锂”电池已成电动汽车的最优选择之一。
2025年,磷酸锰铁锂的应用市场将进一步打开,出货量显著提升。特斯拉、奇瑞等车企已开始在部分中端车型中应用LMFP,预计2025年中国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超20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超100亿元。
其中,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德方纳米等企业在LMFP领域布局较早,已实现量产或规划大规模产能。据悉,容百科技旗下的斯科兰德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企业,目前其第二代磷酸锰铁锂产品已完成论证与一阶段定型,单吨瓦时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获得了客户充分认可,完成批量稳产验证后,预计2025年将完成产线改造,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
TOP5 超高镍材料
超高镍材料(如NCM9系、NCA9系等)是指镍含量达到90%及以上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低钴含量等优势,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和低空飞行器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产量预计将增长至7万吨。
然而由于超高镍材料的产业化难度较大,对生产工艺和材料体系要求极高。目前,全球仅有少数企业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在国际上,松下、LG新能源、三星SDI等一直在积极推进超高镍电池的量产。
在国内,容百科技在高镍领域已经形成技术壁垒和产业优势。其9系超高镍单晶正极产品的全电池测试1/3C容量已经达220mAh/g,经过产品快速迭代,可匹配不同客户的需求,部分客户已实现量产供应。2024年,其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的出货量已经达到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2025年,容百科技的二期4万吨高镍产线也实现试生产。
此外,当升科技、华友钴业、振华新材、格林美等在超高镍材料领域也已经实现对电池企业的出货。2025年下半年,随着技术创新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超高镍材料有望在高性能动力电池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TOP6 无极耳大圆柱
无极耳(全极耳)电池取消了传统电池上的极耳,通过将电池的正负极集流体直接与电池壳体或盖板连接,显著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了充放电峰值功率,并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无极耳大圆柱电池的需求显著增加。预计2025年全球大圆柱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44.2GWh至235GWh。无极耳大圆柱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其中,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的新电池制造厂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投产,预计后续将逐渐推进4680电池排产。2025年3月,亿纬锂能也发布了其18650 30PL与21700 50PL两款全极耳圆柱电池新品。2025年,宝马即将量产装车大圆柱电池。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大圆柱会成为中高端乘用车的主流方向。
此外,鹏辉能源、比克电池、睿恩新能源也已经成为国内无极耳大圆柱电池的主要量产企业。其中,睿恩新能源2025年将实现“国产高倍率、高比能无极耳大圆柱锂离子电池一期项目”14-16GWh产能。
TOP7 兆瓦超充
2025年3月,比亚迪发布了兆瓦“闪充”技术,最大充电功率为1兆瓦,电池最高充电倍率达10C,最大充电电流为1000安。之后4月分,华为也发布了兆瓦超充解决方案。该方案可稳定输出2400安电流,补能效率是传统方案的4倍,可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
兆瓦级的充电技术,正在成为乘用车、重卡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新的内卷“战场”。
目前,比亚迪已经规划在全国各地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此前,岚图汽车超充站的超快充桩峰值功率达到1000kW,峰值电流1000A,最大电压1000V。国家电网则采用Ultra Chaoji标准的国网兆瓦功率超级充电站已在全国多地落地。
TOP8 盐湖提锂
2025年,碳酸锂供给增加趋势明确,下游需求趋于稳定,锂价继续下跌。因此与锂辉石、锂云母等锂资源相比,盐湖提锂成本相对低廉,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尤其是吸附法和膜法相关盐湖提锂技术的改进,这种耦合工艺能够在高镁锂比的盐湖中实现高效提锂,目前已经逐渐成为青海盐湖提锂的主流工艺。
其中,盐湖股份目前在察尔汗盐湖拥有4万吨锂盐产能,并计划新建4万吨锂盐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藏格矿业旗下藏格锂业采用吸附法提锂工艺,成功从超低浓度卤水中提锂。
青海锂业应用离子选择迁移法技术,解决了结晶、选择效率和质量波动等问题,东台吉乃尔盐湖区域的青海锂业预计2025年碳酸锂产量维持在1.2万吨。
2025年下半年,盐湖提锂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整合,有可能将成为碳酸锂供需格局的最新变量。
TOP9 新型钠电池
2025年,新型钠电池的量产将形成对锂电池的潜在挑战,钠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并实现量产出货。宁德时代的“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175Wh/kg。钠电池循环寿命有望突破5000次大关,NFPP电芯循环寿命有望突破1万次。
其中,宁德时代的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2025年6月正式量产,与一汽解放合作落地。
中科海纳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45Wh/kg,近日其发布的新一代钠电池新产品能量密度已突破165Wh/kg。
海辰储能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计划2025年四季度实现GWh量产。
比亚迪也披露200Ah大容量钠电池,在安全性及-30℃低温性能方面已超越磷酸铁锂,其钠电池储能系统已陆续向储能市场导入。
此外,超威电池、星恒电源、孚能科技、正力新能也纷纷推出钠离子电池。2025年钠电池量产成本降至0.5元/Wh,钠电电芯BOM成本有望在2-3年后降至0.20元/Wh左右。钠电池在长时储能、乘用车混动、分布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将逐步扩大。
TOP 10 零自燃的锂电安全系统
最后一项是“零自燃的锂电安全系统”。2025年4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明确要求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必须保证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和300次快充循环后的安全验证。
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推动锂电安全系统从“被动防护”向“主动防御”转变,也必将推动锂电池安全体系的全面迭代。
从技术层面主要包括:多层级安全防护体系、多级灭火方案将成为行业标配;电池管理系统也将升级为双向主动均衡算法;与此同时对于电池的智能监控与管理也将得到加强,通过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功能,实现对电池状态、使用场景的监控,以及突发事故的及时应对。
而在材料与技术方面,新型锂盐和导电剂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了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同时半固态电池的量产和固态电解质的应用,也将避免电解液泄漏的风险,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此外,据了解,这次新国标的起草单位包括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车企以及检测、测试机构。比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欣旺达、蜂巢能源这些电池厂以及极氪、小米、一汽、小鹏、宝马、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等整车厂。
同时有78%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能够做到电池单体热失控后,不发生热扩散导致整个电池系统起火和爆炸。新国标的实施将加速行业洗牌,技术实力不足的企业可能被淘汰,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星云股份发布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表。针对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公司表示,随着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加深,新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动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电动飞机、电动船舶、机器人等诸多新型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固态及半固态电池技术也陆续取得突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海目星发布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公司深度参与新一代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设备的开发,与某固态电池的技术领军企业达成5年期战略合作协议,并签订了价值4亿元的2GWh固态电池设备量产订单,成为了行
4月30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能源储能电站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广东深圳,采用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电池簇级管理器,液冷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储能单元、配套工程。容量为300MW/1200MWh。建成后可实现220KV交流输出1200MWh,满足4小时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恩捷股份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7.3亿元,同比上升17.2%;归母净利润为2599万元,同比下降83.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20万元,同比下降80.4%;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4亿元,同比下降72.7%;EPS(全面摊薄)为0.0268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477.46亿元,较上年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公司将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根据公告显示,义龙三期项目原计划总投资62.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10亿
近日,由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准固态动力锂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顺利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专家组验收。该项目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5家科研单位,攻克准固态电池产业化核心技术,推动我国准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取得重要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4月30日,宁夏电投永利(中卫)新能源有限公司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300MW/600MWh储能电站EPC工程招标公告发布,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光伏基地储能工程拟建形式为电源侧储能,储能项目包含3座储能电站,分别设置于三座新建330kV升压站内。每座升压站的储能设施容量均为100MW/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星云股份发布投资者活动关系记录表。针对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公司表示,随着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加深,新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动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电动飞机、电动船舶、机器人等诸多新型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固态及半固态电池技术也陆续取得突破
5月6日,中国电建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电建水电十二局凉山盐源牦牛坪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EPC工程项目68MW/136MWh构网型储能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四川凉山,本次采购的范围为额定容量68MW/136MWh储能系统所需设备的供货及指导安装,包括电池系统(集装箱形式)、储能变流、箱变、
欧洲最大的锂电池企业Northvolt破产后,一系列后续问题接踵而至。5月5日,沃尔沃旗下锂电池公司NOVOEnergy宣布启动深度重组计划,将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并调整运营规模,这将导致50%的员工面临裁员。据了解,此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仅保留关键技术团队及首期工厂运维人员。其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的首期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海目星发布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公司深度参与新一代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设备的开发,与某固态电池的技术领军企业达成5年期战略合作协议,并签订了价值4亿元的2GWh固态电池设备量产订单,成为了行
4月30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能源储能电站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广东深圳,采用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电池簇级管理器,液冷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储能单元、配套工程。容量为300MW/1200MWh。建成后可实现220KV交流输出1200MWh,满足4小时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硫化物及复合物路线均取得较大突破,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品产业化开发阶段,产品、工艺及生产设备均处于开发中。硫化物固态电池沿用公司完善的叠片软包电池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30日,国家电投2025年度第一批5GWh储能系统中标候选人公示,海博思创、融和元储、新源智储、天合储能、中车株洲所、天诚同创6家企业入围。整体报价为0.422-0.477元/Wh。据悉,此次集采规模共5GWh,其中标段一集中式4GWh,标段二组串式1GWh。其中,集中式储能系统的中标候选人分别为
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智利正成为全球储能领域新一轮巨头角逐的热土。近日,由阳光电源供应储能系统的智利BESSdelDesierto储能电站完工,智利能源部长迭戈·帕尔多参加了其落成典礼。该项目规模达200MW/800MWh,该项目开发商称其为拉丁美洲首个大型独立储能项目。项目位于244
光伏行业深陷泥沼,多数企业严重亏损之下,依然有企业高歌猛进,业绩甚至成倍增长。近日,光伏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业绩年报、快报。据北极星统计,截至目前,有10家企业在2024年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在凛冽寒冬中划出一道强势增长曲线。营收榜单中,捷佳伟创一马当先,以116.26%同比增幅领跑;拉普
欧洲最大的锂电池企业Northvolt破产后,一系列后续问题接踵而至。5月5日,沃尔沃旗下锂电池公司NOVOEnergy宣布启动深度重组计划,将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并调整运营规模,这将导致50%的员工面临裁员。据了解,此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仅保留关键技术团队及首期工厂运维人员。其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的首期电池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为满足海外市场客户需求,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加快了海外建厂步伐。今年以来,众厂商对马来西亚的布局力度明显提速,截至目前投资金额将近200亿元人民币。今年4月,仅仅十天之内就有两家中国企业加码马来西亚市场。4月24日,金杨股份公告称,该公司拟投资建设马来西
北极星储能网讯:面对新一代数据中心对高能效与高可靠的极致追求,4月26日,全球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市场的领航者——双登股份以技术革新破局,震撼发布重磅新品:数据中心“浸卫”高压锂电系统。以极致安全、卓越性能重塑行业标准。四大硬核特性,引爆行业关注01极致安全,全浸没防采用创新全浸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4日,罗源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正式动工。该项目由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罗源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65亿元,占地约900亩,规划建设工业标准化厂房及国际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40GWh新能源电池,年产值超百亿元,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在其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名称“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项目实施内容由“年产20GWh动力锂离
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其中,装备与技术的深度协同是最为明显的表现。4月22日,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此前的固态电池合作,围绕全极耳固态电池、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此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此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3月国内动力电池数据中,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6.6GWh,环比增长62.3%,同比增长61.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0.0GWh,占总装车量17.7%,环比增长55.2%,同比下降11.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6.6GWh,占总装车量82.3%,环比增长63.9%,同比
2025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首次明确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后不得起火爆炸,这一严苛要求不仅将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对兼具动力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9日,总投资20亿元的众钠能源眉山总部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众钠能源眉山总部基地项目作为企业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智能化生产基地,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3万吨硫酸铁钠正极材料、2.5GWh硫酸铁钠电芯及5GWh硫酸铁钠电池PACK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40亿元以上,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