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5年,锂电池行业发生关键性转折的一年,多年后回望,也许你会发现2025年将成为诸多技术产品的爆发元年。
其中,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高压密磷酸铁锂、9系超高镍、磷酸锰铁锂、无极耳大圆柱、兆瓦超充、盐湖提锂、新型钠电池,以及更加安全的锂电池系统,以上10大技术和对应产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迭代和企业的优胜劣汰。
TOP1 固态电池
2025年,固态电池技术将从半固态逐步向全固态演进,2025年有望实现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的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39亿元,并有望实现兆瓦级应用。
其中,卫蓝新能源表示,2025-2030年将是半固态电池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凭借其较强的技术优势,以及与多家整车厂的合作,有望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并计划2027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清陶能源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和第二代固态电池(液体含量<5%)都将在2025年在多款车型上实现批量搭载;第三代全固态电池正在验证中,预计2027年量产装车。
此外,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鹏辉能源、赣锋锂电等多家企业也都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的中试研发或小规模生产。
TOP2 硅碳负极
硅碳负极作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快充性能,逐渐成为电池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远超传统石墨材料的372mAh/g。
此前受困于成本和生产规模限制,硅碳负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电动工具锂电池和民用无人机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领域。2025年,多家车企的新能源高端车型将应用含硅负极技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的大圆柱电池已明确使用硅碳负极。
其中,贝特瑞作为硅基负极材料龙头,其硅基负极产能达到0.6万吨/年,宁波4万吨硅基产能基地建设中,印尼二期8万吨项目于2025年3月投产,摩洛哥6万吨项目规划中。
杉杉股份:硅氧负极批量供应海外客户,宁波4万吨一体化产能基地一期已投试产。
此外,璞泰来的硅碳负极也已经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安徽芜湖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
TOP3 高压密磷酸铁锂
所谓高压密磷酸铁锂(LFP)是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材料配方,使LFP电池的压实密度从传统的2.4-2.55 g/cm³提升至2.6 g/cm³以上。通过提升电池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高压密技术显著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需求方面,2025年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预计占据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的半壁江山。比亚迪也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倍率较一代刀片电池提升。
在供应方面,2025年,高压密LFP市场预计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价格和加工费将显著优于常规铁锂产品。
其中,富临精工的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已大规模出货,主要供应宁德时代,年供应量近14万吨。
湖南裕能的CN-5系列和YN-9系列已逐步放量,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YN-13系列已通过重要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
德方纳米的动力型高压密新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超高压密新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龙蟠科技推出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S526,粉体压实密度2.62g/cm³。
万润新能的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在2025年实现批量销售。
TOP4 磷酸锰铁锂
磷酸锰铁锂(LMFP)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兼具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优势。相较于磷酸铁锂(LFP),LMFP将电压从3.4V提升至4.1V,能量密度更高,且成本介于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之间。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5到10年,新型“磷酸锰铁锂”电池已成电动汽车的最优选择之一。
2025年,磷酸锰铁锂的应用市场将进一步打开,出货量显著提升。特斯拉、奇瑞等车企已开始在部分中端车型中应用LMFP,预计2025年中国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超20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超100亿元。
其中,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德方纳米等企业在LMFP领域布局较早,已实现量产或规划大规模产能。据悉,容百科技旗下的斯科兰德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企业,目前其第二代磷酸锰铁锂产品已完成论证与一阶段定型,单吨瓦时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获得了客户充分认可,完成批量稳产验证后,预计2025年将完成产线改造,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
TOP5 超高镍材料
超高镍材料(如NCM9系、NCA9系等)是指镍含量达到90%及以上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低钴含量等优势,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和低空飞行器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产量预计将增长至7万吨。
然而由于超高镍材料的产业化难度较大,对生产工艺和材料体系要求极高。目前,全球仅有少数企业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在国际上,松下、LG新能源、三星SDI等一直在积极推进超高镍电池的量产。
在国内,容百科技在高镍领域已经形成技术壁垒和产业优势。其9系超高镍单晶正极产品的全电池测试1/3C容量已经达220mAh/g,经过产品快速迭代,可匹配不同客户的需求,部分客户已实现量产供应。2024年,其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的出货量已经达到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2025年,容百科技的二期4万吨高镍产线也实现试生产。
此外,当升科技、华友钴业、振华新材、格林美等在超高镍材料领域也已经实现对电池企业的出货。2025年下半年,随着技术创新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超高镍材料有望在高性能动力电池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TOP6 无极耳大圆柱
无极耳(全极耳)电池取消了传统电池上的极耳,通过将电池的正负极集流体直接与电池壳体或盖板连接,显著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了充放电峰值功率,并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无极耳大圆柱电池的需求显著增加。预计2025年全球大圆柱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44.2GWh至235GWh。无极耳大圆柱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其中,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的新电池制造厂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投产,预计后续将逐渐推进4680电池排产。2025年3月,亿纬锂能也发布了其18650 30PL与21700 50PL两款全极耳圆柱电池新品。2025年,宝马即将量产装车大圆柱电池。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大圆柱会成为中高端乘用车的主流方向。
此外,鹏辉能源、比克电池、睿恩新能源也已经成为国内无极耳大圆柱电池的主要量产企业。其中,睿恩新能源2025年将实现“国产高倍率、高比能无极耳大圆柱锂离子电池一期项目”14-16GWh产能。
TOP7 兆瓦超充
2025年3月,比亚迪发布了兆瓦“闪充”技术,最大充电功率为1兆瓦,电池最高充电倍率达10C,最大充电电流为1000安。之后4月分,华为也发布了兆瓦超充解决方案。该方案可稳定输出2400安电流,补能效率是传统方案的4倍,可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
兆瓦级的充电技术,正在成为乘用车、重卡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新的内卷“战场”。
目前,比亚迪已经规划在全国各地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此前,岚图汽车超充站的超快充桩峰值功率达到1000kW,峰值电流1000A,最大电压1000V。国家电网则采用Ultra Chaoji标准的国网兆瓦功率超级充电站已在全国多地落地。
TOP8 盐湖提锂
2025年,碳酸锂供给增加趋势明确,下游需求趋于稳定,锂价继续下跌。因此与锂辉石、锂云母等锂资源相比,盐湖提锂成本相对低廉,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尤其是吸附法和膜法相关盐湖提锂技术的改进,这种耦合工艺能够在高镁锂比的盐湖中实现高效提锂,目前已经逐渐成为青海盐湖提锂的主流工艺。
其中,盐湖股份目前在察尔汗盐湖拥有4万吨锂盐产能,并计划新建4万吨锂盐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藏格矿业旗下藏格锂业采用吸附法提锂工艺,成功从超低浓度卤水中提锂。
青海锂业应用离子选择迁移法技术,解决了结晶、选择效率和质量波动等问题,东台吉乃尔盐湖区域的青海锂业预计2025年碳酸锂产量维持在1.2万吨。
2025年下半年,盐湖提锂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整合,有可能将成为碳酸锂供需格局的最新变量。
TOP9 新型钠电池
2025年,新型钠电池的量产将形成对锂电池的潜在挑战,钠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并实现量产出货。宁德时代的“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175Wh/kg。钠电池循环寿命有望突破5000次大关,NFPP电芯循环寿命有望突破1万次。
其中,宁德时代的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2025年6月正式量产,与一汽解放合作落地。
中科海纳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45Wh/kg,近日其发布的新一代钠电池新产品能量密度已突破165Wh/kg。
海辰储能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计划2025年四季度实现GWh量产。
比亚迪也披露200Ah大容量钠电池,在安全性及-30℃低温性能方面已超越磷酸铁锂,其钠电池储能系统已陆续向储能市场导入。
此外,超威电池、星恒电源、孚能科技、正力新能也纷纷推出钠离子电池。2025年钠电池量产成本降至0.5元/Wh,钠电电芯BOM成本有望在2-3年后降至0.20元/Wh左右。钠电池在长时储能、乘用车混动、分布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将逐步扩大。
TOP 10 零自燃的锂电安全系统
最后一项是“零自燃的锂电安全系统”。2025年4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明确要求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必须保证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和300次快充循环后的安全验证。
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推动锂电安全系统从“被动防护”向“主动防御”转变,也必将推动锂电池安全体系的全面迭代。
从技术层面主要包括:多层级安全防护体系、多级灭火方案将成为行业标配;电池管理系统也将升级为双向主动均衡算法;与此同时对于电池的智能监控与管理也将得到加强,通过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功能,实现对电池状态、使用场景的监控,以及突发事故的及时应对。
而在材料与技术方面,新型锂盐和导电剂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了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同时半固态电池的量产和固态电解质的应用,也将避免电解液泄漏的风险,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此外,据了解,这次新国标的起草单位包括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车企以及检测、测试机构。比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欣旺达、蜂巢能源这些电池厂以及极氪、小米、一汽、小鹏、宝马、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等整车厂。
同时有78%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能够做到电池单体热失控后,不发生热扩散导致整个电池系统起火和爆炸。新国标的实施将加速行业洗牌,技术实力不足的企业可能被淘汰,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新疆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哈密浩辰星辉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GWh固态电池项目土建基础工程顺利完成进入到主体建设阶段。项目现场负责人苏毛说:“项目的落地不仅补齐了当地储能材料、电池模组等关键环节短板,构建起了从纳米级正级材料研发到终极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据介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8日消息,华丰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研发新型储能电池,研发主要路线是锂金属固态电池,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后续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路径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继续审慎推进。
近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依托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建立2025年云南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共纳入382个项目,总投资3456.62亿元,覆盖能源工业、能源以外工业、农业、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商贸物流、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行业领域。其中包含新安硅材料(瑞丽)有限公司1-4#炉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9日消息,近日,四川成都郫都区生态环境局发布公告,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该项目名称为“清陶固态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征地约446.02亩,建设3栋电芯厂房(每栋1条生产线)用于生产电芯,建设1栋模组车间(4条生产线)用于将电芯组装成完整的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8日,海目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深度参与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负极材料,能量密度达450Wh/kg以上,显著高于当前量产的半固态产品,并通过了针刺、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测试,安全性性能得到认证。目前,该固态电池已经运用于亿航智能的载人
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国正以“三场替代战役”与“四大突破”为战略支点,开启一场颠覆传统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承诺兑现,更将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规则。当欧美国家还在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中国已用特高压电网贯通山河,以光伏矩阵点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亦庄已启动申报2025年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新动能项目,聚焦25个细分方向遴选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项目予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细分方向最多,包括新型动力电池研制及产业化、热管理系统研制及产业化、线控底盘关键系统研制及产业化等10个,其中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科达利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主要围绕公司扩产进度、海外基地发展、降价影响、固态电池业务以及人形机器人市场布局等问题进行问答。在扩产方面,公司表示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并将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动态调整战略。海外基地方面,匈牙利一期生产基地已投产,
刚刚过去的CIBF2025中国深圳电池展上,固态电池成为绝对主角,除了多家参展电池企业展出了多款半/全固态电池产品外,相关产业进程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除此之外,固态电池概念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也持续攀升。如此强劲发展势头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是否能够提前到来?这一点或许从固态电池发展现状
5月20日,《美国化学会会刊》刊发了一则论文显示,中国科研领域在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组成的团队,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破解了固态电池短路难题。来源丨北极星电池网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德尔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公司固态电池研发的进展和优势。德尔股份表示,2023年,公司在日本研发的固态电池样品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实验。2024年,公司固态电池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24年8月,公司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
近日,日本瑞翁株式会社(ZeonCorporation)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于2024年1月5日,在以电池用材料的生产销售公司中国深圳好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好电科技)及董事长王键为被告提起的民事诉讼中,于2025年5月7日,中国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公司胜诉的一审判决((2024)粤03民初3308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8日,200万千瓦“阿电入乌”区域互济新能源项目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开标记录公布。共有16家企业参与投标,除平高储能外,有效报价15家,报价范围0.46-0.576元/Wh,平均报价0.499元/Wh。根据招标公告,项目招标人为内蒙古能源集团旗下的内蒙古蒙能斓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拟建
近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依托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建立2025年云南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共纳入382个项目,总投资3456.62亿元,覆盖能源工业、能源以外工业、农业、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商贸物流、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行业领域。其中包含新安硅材料(瑞丽)有限公司1-4#炉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临
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极寒天气,电力系统几近崩溃,近500万人陷入无电可用的困境。这场灾难暴露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在中国西北的风光资源富集区,另一类矛盾同样尖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的风光发电利用率在9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提出了一种具有突破潜力的新技术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种新型电池原型装置,其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可达当前电动汽车所用锂离子电池的三倍以上。该成果有望推动交通方式向电动化迈进。相关研究成果于27日发表在《焦耳》杂志上。此次的新电池是一种燃料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云南能投曲靖发电有限公司小塘储能电站项目顺利实现并网投产,装机规模达100MW/200MWh。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配备20套5MW/10MWh储能单元,通过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220kV升压站扩建的100MVA主变35kV侧母线,经升压后借助原火电送出通道将电能输送至电网。
5月26日,“中国成都#x2014;德国智能制造产业供需合作会议”在德国法兰克福隆重举行。作为2025成都工业企业出海拓市场、促交流、抢订单的重要活动之一,会议以“数字赋能#xB7;智链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成都与德国在技术、产业、资本等多维度的对接平台,促进双方企业精准匹配需求,共同推动智能制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云南省楚雄市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全容量一次并网成功,该项目是西南地区首个采用“共享模式”的大型储能电站,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该储能电站位于云南楚雄市吕合镇,由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承建,装机规模200MW/400MWh。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安装8
传统储能电站安全防护技术多基于气体、温感和烟感等传感器进行被动监测和事后消防处置,难以应对电池仓内部锂电池热失控、电解液泄漏、电弧放电和绝缘材料高温老化等突发性隐患。采日能源凭借在储能领域的技术沉淀,创新推出“微粒子主动安全预警技术”,以“防患于未然”的科技理念,为储能电站构筑起
日前,甘肃生态环境厅印发《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文件提出,到2027年,制定出台3-5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省级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全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文如下:关于印发《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5月27日,安徽省安庆市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一期)2.5MW∣5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发布招标公告,招标人为安庆高新吉电能源有限公司。本项目建设内容为设计5MW/20MWh的储能电站,总占地约8.58亩,项目先行建设2.5MW/5MWh储能电站,并预留扩建接口。本项目作为安庆高新区源网荷储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中国安储能源发布2024年报。截至2024年23月31日,全年收益为46700万元,同比减少27.6%;毛利105.7百万元,同比下降28.5%;纯损大幅扩大至361.1百万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2.52分。截至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6.0百万元,资产净值为394.8百万元,资产负债比率升至130.
今年以来,宝马确认将在其第六代平台车型规模采用该技术。同时,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厂商正积极推动其进入eVTOL领域。在此之外,大圆柱电池还不断加速渗透PHEV和电动两轮车市场。这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低电量”但高需求。4月,吉利银河推出星耀8插混系列,定位C级中大型车。其
近日,百思凯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总投资32亿元的“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零碳工厂项目”,项目落地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标志着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本项目总占地面积380亩,建成后将实现年处理30万吨退役动力电池、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10万吨再生电池级磷酸铁的战略目标,同
曾被贴上“电动化掉队”标签的大众,突然放出个大招。近日,大众汽车正式公布了其未来几年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在ID.1以及SSP平台面世前的过渡期内,继续沿用现有MEB平台。但在明年“MEBPlus”平台面世后,其所有电动车型将逐步迁移到这个升级版平台,并全面采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6日,天奈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指出在锂电池市场方面,公司继续加速推进公司碳纳米管产品替代传统导电剂的同时,大力拓展公司产品在正极材料中的应用,同时积极推动在硅基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在其他应用领域方面,凭借公司在锂电池市场的成功经验,拓展公司产品
电芯已成为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技术也亟需突破。2025年,储能电芯已进入深度洗牌与技术博弈的产业周期;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正在倒逼动力电池向“更严苛的安全标准”、“更全面的性能提升”方向进行着“质”的跃迁;此外,低空经济的推进下,激活了eVTOL电池市场。在这场电芯产业竞
近日,位于河北唐山曹妃甸工业区钢铁电力园区的中冶新材料项目二期整体已完工75%,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施工,即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中冶新材料项目”是中冶集团抓住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市场机遇,依托自身矿产资源优势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综合技术优势打造的关键项目。项目共分两期建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3日消息,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将通过一项新的电池技术突破,将富锂锰基(LMR)方形电池单元商业化应用于未来通用电动卡车和全尺寸SUV。通用汽车目标成为首家在电动车上部署LMR电池的汽车制造商。由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资成立的Ultiumcels公司拟于2028年前在美国启动LMR方形电池单
近期固态电池市场再度升温,行业关注点也经历深刻转变。据观察,相较于以往对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的讨论、主机厂与电池制造商的布局、量产时间表的预期以及eVTOL等新兴应用的探索,当前市场的目光更聚焦于若干核心层面。具体来看,以固态电解质膜为代表的关键材料革新、以硅碳负极为核心的负极材料迭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湖南盐业集团下属轻盐晟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湖南湘盐福舜固电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该基金由湖南盐业集团、华福证券和临武县产业基金联合发起设立,首期规模2亿元。据介绍,基金成立后,将从原材料供应
7万元/吨后,碳酸锂价格还在更剧烈地下跌。5月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跌1400元/吨,五一节后三日降幅超1800元/吨,现来到6.5万元/吨的关口。而期货价格已经跌破6.5万元/吨。5月8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6.3万元/吨,刷新历史最低。此前,7万元/吨被业内视为碳酸锂价格的成本线,但即便在目前击穿成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