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作者:叶涛 1 王怡君 2唐子龙 1 潘国梁 2
单位:1.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 2. 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引用:叶涛, 王怡君, 唐子龙, 等. 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容量衰减及草酸恢复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3): 1177-1186.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838
本文亮点:1.通过dQ/dV等电化学特性曲线和化学滴定结果分析,确定了VRFB容量衰减的根本原因; 2.通过交换电极的方法,显著改善并稳定了碳毡的电化学性能; 3.提出了简便有效的草酸恢复电解液工艺,解决了草酸残留问题。
摘 要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易于规模化、环境友好和高安全性等优势,被视为一种适合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储能技术。然而,长期循环使用中出现的容量衰减问题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电池循环前后的电化学特性变化曲线,并结合高锰酸钾滴定的结果,确定了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即电解液失衡和电极退化导致的负极活性物质减少和极化加剧。此外,采用草酸还原的方法将电解液的放电比容量恢复至初始的92.7%,并通过互换正负电极缓解了电池的极化加剧,证实了通过电极交换可以有效恢复并稳定电极的电化学活性。最后,采用恒压充电的方法解决了草酸残留问题,并制定了一种草酸恢复电解液的工艺路线,成功将已用电解液的平均价态从3.580价恢复至3.508价。该研究全面分析了全钒液流电池容量衰减的深层次原因,为电解液的恢复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针对草酸恢复过程中的残留问题提出了简便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电解液的恢复和再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恢复;草酸还原;化学滴定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在净零排放目标的背景下,预计到2050年,全球几乎9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可再生能源。然而,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电网系统的电力质量和可靠性构成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以实现能量的有效储存和稳定输出。全钒液流电池兼具环境友好、循环寿命长、能量转换效率高、设计灵活且储能量大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运用前景的大规模储能设备。此外,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已成功产业化应用,充分证明了其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
然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全钒液流电池面临电极活性下降、隔膜结构退化、电解液成分失衡等问题,这将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并最终严重影响储能系统的整体使用寿命。特别是电解液作为活性物质的载体,其成分失衡是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的直接原因。另外,电解液的成本约占储能系统总成本的70%,在兆瓦级电池系统中,电解液的用量甚至可达到上百吨。因此,有效处理长循环后的电解液不仅关系到电池的性能和材料成本,还涉及因排污带来的高昂环境成本。总之,失衡电解液的恢复和循环利用是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失衡包括浓度失衡、体积失衡以及价态失衡。电解液浓度和体积失衡与钒离子和水在正负极之间的跨膜迁移有关,而电解液的价态偏差主要由副反应引起。理想情况下,仅有H+在充电过程中从正极转移至负极,并在放电过程从负极转移至正极。但离子交换膜的阻钒效果有限,在电场、渗透压等作用下钒离子也会通过隔膜转移,例如目前商用的全氟磺酸聚合物膜的钒离子渗透速率在3.6×10-9~6.72×10-6 cm2/min之间。并且不同钒离子(包括V2+、V3+、VO2+和VO2+)的跨膜转移速率存在差异,导致正负极电解液中的钒离子含量出现偏差。同时,由于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形成水合离子,H+和钒离子的跨膜迁移必然会引起水分子的迁移,导致正负极电解液中水含量产生偏差。而正负极电解液之间的钒离子和水含量偏差是引起电解液浓度和体积失衡的直接原因。因此,开发和应用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对于解决钒离子交叉渗透问题至关重要。另外,由于V3+/V2+(-0.255 V)的标准电极电势低于标准氢电极(SHE,0 V),在全钒液流电池运行过程中负极会伴随析氢寄生副反应的发生,这将导致正负极电解液中钒离子的平均价态逐渐升高偏离3.5价,从而造成放电能量损失。除此之外,空气中的氧气与负极电解液接触后会引起V2+离子氧化[式(1)],也会导致电解液的平均价态升高。
O2(g)+4H+(aq)+4V2+(aq)→4V3+(aq)+2H2O(l) | (1) |
目前,解决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失衡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混合、电化学还原和化学还原。将正负极电解液重新物理混合是平衡正负极电解液的浓度和体积简单有效的方法,包括利用连通器、液压分流器等实现自动回液的方法也能达到缓解电解液失衡的效果。然而,仅依靠物理混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副反应导致的电解液价态失衡,通常需要结合电化学还原或化学还原进行恢复。电化学法是通过搭建与电池结构相似的电解槽,在阳极侧电解水提供电子,将阴极侧的高价态钒离子还原从而恢复电解液平均价态。例如Li等通过混合正负极电解液加在线电解还原的方法,在120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1.39%。但电解还原通常需要贵金属催化剂(如Pt/C或IrO2)和额外的钒电解液,这将导致高昂的恢复成本。而化学还原法则是通过添加标准氧化还原电势低于VO2+/VO2+(1.01 V SHE)的还原剂,例如甲醇(0.0225 V SHE)、甲酸(-0.03 V SHE)、草酸(-0.43 V SHE)、抗坏血酸(0.35 V SHE),将电解液的平均价态还原至3.5价。并且这些有机还原剂完全反应后产生H2O和CO2,不会引入杂质,具有成本低廉和操作灵活等优势。Wei等将正负极电解液重新混合后,通过添加草酸还原的方法将电池容量从343 mAh恢复至472 mAh(初始容量为478 mAh),并通过交换正负极,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容量仍能恢复至473 mAh。尽管草酸具备标准氧化还原电势低、成本低等优势,但其在实际的恢复过程中还原速率较慢,容易出现草酸残留影响恢复效果。因此,开发一种简便有效的草酸恢复方法对于实现电解液的高效循环再利用至关重要。
在本工作中,首先采用电化学滴定的方法,研究了电解液在长循环后的体积、浓度及价态变化,发现负极电解液的浓度偏差是导致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并且通过分析微分电容曲线(d/d),发现电池容量衰减是由活性物质含量降低和极化加剧共同引起。另外,通过对比草酸恢复和交换电极恢复后的电化学曲线,验证了电极活性降低会导致极化加剧,并发现交换电极可部分恢复电极活性从而缓解容量衰减。最后,通过恒流恒压充电解决了草酸残留问题,制定了草酸恢复电解液的工艺流程。
1 实验部分
1.1电池组装及测试
在本实验中,依次将端板、绝缘板、集流板、双极板、密封垫、电极、隔膜组装成对称单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其中电极采用的是未压缩厚度为4.3 mm、活性面积为20 cm2的商用碳毡电极,隔膜采用的是厚度为50 μm的市售全氟磺酸膜。采用的市售电解液含有1.72 mol/L V3.5+(0.86 mol/L V3++0.86 mol/L VO2+)+ 3 mol/L H2SO4,分别在正负极中加入50 mL,并通过蠕动泵(KPK400,上海卡川尔流体科技)以110 mL/min的恒定流速循环。在测试前,向电解液罐中通入高纯氩气(99.999%)排出空气。采用电池测试系统(CT-4008Tn-5V12A-S1-F,深圳新威尔电子)对单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测试温度为室温(保持约为25 °C),测试电压窗口为1~1.55 V,测试电流密度为100 mA/cm2。
1.2钒离子滴定测试
采用电位滴定仪(905 Titrando,瑞士万通),通过液流电池行业标准NB/T 42006—2013中的滴定方法测量电解液中不同价态钒离子的浓度。滴定所用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滴定溶液标准物质[(1/5KMnO4)= 0.1009 mol/L,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和六水合硫酸亚铁铵(99.5%,上海凌峰化学试剂)。
1.3草酸恢复电解液
根据草酸还原VO2+的化学反应[式(2)],采用二水合草酸(99.5%,上海凌峰化学试剂)作为还原剂,通过式(3)计算将电解液恢复至3.5价所需要添加的草酸质量,其中为电解液中钒离子的平均价态,、分别为电解液的浓度和体积,为二水合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本实验为126.07)。
2VO2++H2C2O4+2H+=2VO2++2CO2↑+2H2O | (2) |
![]() | (3) |
2 结果与讨论
2.1容量衰减分析
为了探究长循环过程中电池容量衰减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分析了循环前后的电化学性能和电解液成分变化。将正负极电解液罐中分别放入50 mL原厂电解液,在室温(约25 °C)下进行100圈循环测试,其中测试电压窗口设置为1~1.55 V,电流密度设置为100 mA/cm2。如图1(a)所示,电池的放电比能量在循环4圈后达到最高的15.98 Ah/L,经过100圈后循环衰减至10.26 Ah/L,容量保持率为64.2%。类似的,电池的放电比能量从20.71 Wh/L衰减至13.06 Wh/L,能量保持率为63.1%,均表现出较快的衰减速率。循环过程中电池的库仑效率稳定在96.4%左右,说明隔膜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相对稳定的,但电池的能量效率从86.7%逐渐降低至83.37%。将放电能量比上放电容量得到电池循环过程的放电中值电压,如图1(b)所示,可以看到电压随着循环进行逐渐衰减,表明单电池内阻逐渐升高,并导致电池能量效率降低。
图1 (a) 原厂电解液循环100圈的放电比容量、库仑效率CE和能量效率η;(b) 放电中值电压曲线;(c) 循环前后电解液的组成对比;(d) 循环前后正负极电解液体积和浓度对比;(e) 第2圈及每10圈的放电曲线;(f) 微分电容曲线
通过高锰酸钾滴定的方法得到了循环前后电解液的钒离子的价态和浓度,结果如图1(c)所示。原厂电解液中V3+和VO2+的浓度分别为0.864 mol/L和0.86 mol/L,钒离子平均价态为3.5价。经过100圈循环后,电解液中V3+、VO2+和VO2+的浓度分别为0.754 mol/L、0.963 mol/L和0.036 mol/L,钒离子平均价态升高至3.59价,说明循环过程中会有析氢等副反应导致电解液出现价态偏差。另外,还分别测量了正负极电解液的体积偏差和浓度偏差,其中体积测量值是经过修正单电池内部电解液残留体积(正负极均残留约5 mL)后得到。如图1(d)所示,循环后正、负极电解液的体积分别从50 mL偏离至51 mL和47.5 mL,钒离子浓度分别从1.724 mol/L偏离至2.023 mol/L和1.424 mol/L。该结果表明,负极电解液体积和浓度的降低是导致电解液容量衰减的直接原因。因此,全钒液流电池循环后的理论比容量可以由式(4)表示:
![]() |
![]() | (4) |
式中,0为电解液的初始浓度;∆为负极电解液体积减小率;∆为负极电解液钒离子含量降低率。其中负极电解液浓度偏差和体积偏差分别为17.4%和5%。通过计算表明,经过100圈循环,电解液的理论比容量从23 Ah/L衰减为18 Ah/L,降低了约22%,表明正负极电解液失衡尤其是浓度失衡是造成电解液容量衰减的关键原因。
然而,22%理论比容量的降低并不能完全解释36%实际比容量的衰减。因此,对电池循环后的充放电曲线所反映的电化学特性深入分析。图1(e)展示了电池第2圈及每10圈的放电曲线,可以观察到放电平台随着循环累积逐渐降低。进一步将不同循环圈数的充放电曲线通过微分(d/d)后得到微分电容曲线,分析容量衰减的具体区域,其中上、下半区域的氧化/还原峰分别代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正负极钒离子的氧化/还原。从图1(f)可以看到,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充电过程中(图中Area 1)氧化/还原峰逐渐下降,同样在放电过程中也能观察到氧化/还原峰降低的现象。这说明电池中的活性物质含量在不断减少,对应了滴定结果中负极的浓度偏差和体积偏差导致的电解液理论比容量衰减。另外,从图1(f)的Area 2可以看到,随着充放电次数积累,放电过程中氧化/还原峰明显向低电位偏移,缩小了固定电压窗口(1~1.55 V)下的有效电压区域,导致容量快速衰减。氧化/还原峰的电势差从初始0.105 V增加至0.133 V,说明电池中极化现象加剧。而极化加剧可能是电解液的浓度失衡导致更严重的浓差极化,以及电极退化产生的电化学极化共同引起。同时,极化加剧会产生较大的极化电阻,从而引起电池放电中值电压[图1(b)]和放电平台[图1(e)]降低,并导致放电比能量快速衰减。
2.2容量恢复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在全钒液流电池循环过程中,负极活性物质浓度降低和极化加剧是造成容量衰减的直接因素,并且电解液失衡是导致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然而,电极退化会导致电化学极化,电解液失衡引发的浓差极化对于极化加剧的贡献尚未清楚。根据以往的研究,碳毡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与其电化学活性密切相关,电化学还原环境下含氧官能团的损失是电极退化的重要原因,因而负极的过电位会随着充放电循环显著增加。通过互换正负电极,在氧化电位下对负极进行活化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负极的过电位。因此,采用物理混合和草酸还原的方法消除电解液失衡,并通过交换电极的方法活化处理碳毡,进一步探究了极化加剧导致电池容量损失的原因。
相比于无水草酸,二水合草酸价格更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电解水副反应导致的水损失,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二水合草酸作为化学还原剂。如图2(a)所示,首先将循环后的正负极电解液混匀,重新均分放回正负极罐中,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恒流充电至1.7 V。随后通过式(3)计算得到恢复电解液至3.5价所需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加入正极电解液后,在45 °C水浴条件下充分反应,最后与负极电解液混合得到恢复后的电解液。如图2(b)中的高锰酸钾滴定结果显示,经过上述还原操作后,电解液中V3+和VO2+浓度分别为0.882 mol/L和0.983 mol/L,平均价态从3.59还原至3.52。然而,通过加入硫酸亚铁铵后滴定得到的总钒浓度低于V3+和VO2+浓度之和,即VO2+浓度为负值。这个异常结果表明加入电解液中的草酸并未完全反应,残留的草酸在滴定过程中会与高锰酸钾反应,影响钒离子滴定结果。将还原后的电解液均分后重新装入正负极罐中充放电循环,测试电压窗口设置为1~1.55 V,测试电流密度为100 mA/cm2。如图2(c)所示,草酸恢复后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从10.259 Ah/L恢复至14.822 Ah/L(初始比容量的92.7%),同时放电比能量从13.06 Wh/L恢复至18.91 Wh/L(初始比能量的91.3%)。电解液容量未完全恢复一方面是由于草酸残留,电解液的平均价态未完全恢复至3.5价所致;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电极退化引起的电化学极化。
图2 (a) 容量恢复流程;(b) 草酸恢复前后电解液的组成对比;(c) 草酸恢复后及交换电极恢复后循环的放电比容量;(d) 放电中值电压对比;(e) 微分电容曲线对比图3 (a) 恒流恒压辅助下草酸恢复时的充放电曲线及电解液组成对比;(b) 1.65 V恒压充电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c) 恢复前后电解液的组成对比;(d) 草酸恢复工艺流程
如图2(a)所示,在草酸恢复后,进一步通过交换电池正负电极,在1~1.55 V电压窗口和100 mA/m2电流密度下循环10圈活化处理碳毡。最后换回正负电极,并在相同条件下循环100圈。从图2(c)的放电比容量曲线可以看到,在交换电极恢复后电池的容量衰减明显减缓,经过130圈循环仍有12.12 Ah/L,容量保持率为81.8%,相比于原厂电解液循环100圈的64.2%保持率明显上升。同时,交换电极恢复后电池的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明显提升,说明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图2(d)展示了不同阶段电池的放电中值电压的变化,可以看到在草酸恢复后电压仅上升了0.004 V,而交换电极后电池的放电中值电压(1.299 V)甚至超过初始循环的电压(1.297 V)。从d/d曲线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结果,如图2(e)所示,草酸恢复后放电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峰峰位从1.328 V恢复至1.345 V,而通过交换电极可以恢复至1.362 V,与初始循环时峰位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极化导致的电池容量衰减由电解液失衡和电极退化共同导致,并且电极退化是造成电压降低的主要原因。另外,交换电极100圈循环后,放电中值电位相比于原厂电解液循环100圈后更高,分别为1.279 V和1.273 V;电势差相比原厂电解液更低,分别为0.121 V和0.133 V。这个现象表明通过交换电极不仅可以活化处理碳毡,还能改善碳毡的电化学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原厂电解液,草酸恢复后充电过程中d/d曲线的氧化/还原峰峰位向高电位偏移(1.456 V偏移至1.485 V),这可能是由于在高电位下正极电解液中VO2+浓度升高,促进了残留草酸参与式(2)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
2.3草酸恢复工艺探索
本研究的前期工作明确了全钒液流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的根本原因,即电解液失衡和电极退化导致的活性物质减少和极化加剧。同时验证了通过交换正负电极活化处理碳毡后,可以有效改善电池循环后的电极退化。然而,滴定结果表明,恒流充电至1.7 V并在45 °C水浴条件下草酸恢复正极电解液后仍有草酸残余,导致钒离子的平均价态并未还原至3.5价。通过d/d曲线分析显示,在高电位下,残留草酸会进一步反应。基于此发现,采用恒压充电的方法维持正极电解液中高浓度的VO2+,从而促进残留草酸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式(2)],解决草酸残留的问题。
如图3(a)所示,将70 mL已用电解液(0.695 mol/L V3++1.124 mol/L VO2+)均分至正负极罐后,在45 °C水浴条件下,直接在正极罐中加入理论所需的草酸[根据式(3)计算],并通过恒流恒压充电恢复。首先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恒流充电至1.55 V,再1.55 V恒压充电至电流不高于20 mA,最后恒流放电至1 V。将1.55 V恒压充电处理后的正极电解液进行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发现滴定出的总钒浓度(1.694 mol/L)低于VO2+浓度(1.769 mol/L),即VO2+浓度为负值,表明电解液中仍有草酸残留影响滴定结果。进一步将电压升高至1.65 V处理后发现,滴定出的总钒浓度(1.771 mol/L)等于VO2+(1.711 mol/L)与VO2+(0.06 mol/L)浓度之和,即VO2+浓度为正值,说明残留草酸已基本完全反应。该结果证明,在恒流恒压辅助条件下,草酸可以被完全反应。然而,经过上述处理并将正负极电解液混合后,电解液(0.838 mol/L V3++1.014 mol/L VO2+)平均价态仅从3.62价还原为3.55价。尽管在计算草酸用量时未考虑单电池内部残留的电解液,但对滴定结果修正后得到草酸还原后的价态也仅为3.53价,并未还原至3.5价。这可能是由于在低电位时加入草酸后,正极电解液中的VO2+浓度会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导致较慢的反应速率,因此恒流恒压处理的时间长达12 h。而电池长时间处于高电位会加剧负极电解液中析氢副反应的产生,进而导致电解液整体价态升高,大大降低了草酸恢复的效果。
为了缩短恒压充电时间,一方面需要在恒压处理前消耗大部分草酸,这可以通过先恒流充电后加入草酸初步反应一段时间达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恒压充电的截止电流。图3(b)展示了1.65 V恒压充电过程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当电流从2 A快速衰减至0.05 A后保持稳定,表明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达到稳定,即电极反应和草酸还原已基本完成。因此,在草酸还原过程中,将1.65 V恒压充电的截止电流设置为50 mA,可以有效缩短恒压处理时间。如图3(c)所示,将100 mL平均价态为3.580的已用电解液(0.719 mol/L V3++0.961 mol/L VO2+)装入单电池中。接着,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恒流充电至1.65 V,随后向正极电解液中添加根据式(3)理论计算所得的草酸。在45 °C的水浴环境中,让草酸与电解液充分反应。此后,在1.65 V的电压下恒压充电,直至电流降至50 mA(约5 min),以促进残留草酸的进一步反应。反应完成后,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恒流放电至1 V。最后,将正负极电解液重新混合得到恢复后的电解液,其V3+和VO2+浓度分别为0.826 mol/L和0.855 mol/L,平均价态恢复至3.508价。该实验结果证实,在恒流恒压充电的辅助下,草酸的恢复效果会显著提高。尽管平均价态未能完全恢复至3.5价,这可能是由于恢复过程中仍存在副反应的影响,例如析氢副反应和空气氧化,但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增加草酸的添加量和控制反应气氛来缓解。因此,如图3(d)所示的草酸恢复工艺,能够有效解决长期循环所导致的电解液失衡问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电解液容量恢复技术方案。
3 结论
首先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精确测定了电池循环前后电解液的变化,结果揭示了负极电解液中17.4%的浓度偏差和5%的体积偏差导致了电解液理论容量从23 Ah/L衰减至18 Ah/L,是实际容量衰减36%的主要原因。
其次,通过对比草酸恢复和电极交换恢复后的d/d曲线和放电中值电压,证实了电极退化引起的极化加剧是导致容量衰减的关键因素。同时,研究发现电极交换可以有效改善并稳定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减缓电池容量衰减,使得电池在经过1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1.8%。
最后,通过恒压充电技术解决了草酸残留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草酸恢复电解液的技术路线,将已用电解液的平均价态3.580价恢复至3.508价。
总体而言,本研究明确了电解液失衡和电极退化导致的活性物质减少和极化加剧,是全钒液流电池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为全钒液流电池的容量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此外,本研究提出了恒流恒压充电辅助草酸恢复电解液的工艺流程,为电解液容量恢复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一作者:叶涛(1998—),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材料。
通讯作者:唐子龙,教授,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材料、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技术、长余辉蓄光材料、热电材料、燃料电池材料以及多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通讯作者:潘国梁,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液流电池储能检测技术。
基金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2210)。
中图分类号: TM 911
文章编号:2095-4239(2025)03-1177-10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24-09-09
修回日期:2024-10-16
出版日期:2025-03-28
网刊发布日期:2025-05-07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京能集团评标专家征集根据京能集团发展需要,现面向集团内部及社会开展评标专家公开征集工作,吸纳具备现场评标工作能力的专家入库,参加招标采购评标工作,有关要求和入库流程如下。一、基本要求评标专家人员需符合申报条件且自愿参加京能集团项目评标工作,能够自觉遵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及评标专家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易成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开封时代正在建设3GW/年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现已建成1GW电池自动化生产线,预计2026年达到3GW产能。
6月17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到,对在各类先进电池、风电风热、光伏光热、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以及各类型的新型材料、电力电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7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文件明确,对新
6月13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公布了谷山梁300MW/1200MWh电源侧储能项目的实施主体优选结果。内蒙古钒星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内蒙古科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成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根据此前发布的优选公告,谷山梁300MW/1200MWh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地点选定在达拉特旗,将接入谷山梁50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国内首套“绿电#x2B;大容量储能#x2B;能源化工装置”一体化耦合重大技术示范装置已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实现稳定运行。这套技术集成拓宽了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边界,填补了煤化工领域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空白,为能源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这套技术集成由煤
日前,《阳泉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锚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按照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进行安排部署。关于印发《阳泉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各有关企业: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
文|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根据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5年5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共计6.32GW/15.85GWh,同比+193%/+228%。其中表前储能新增装机6.17GW/15.38GWh,同比+213%/+248%;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150MW/473MWh,同比-19%/+14%。相较去年同期,一季度新增装机
6月6日,阳泉市能源局关于印发《阳泉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推进风光新能源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国土空间资源,统筹优化布局,梳理全市风光资源现状及开发潜力。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利用和高质量发展,逐步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延伸发展
6月6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细化举措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风电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加强风电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全流程规范管理,指导市县能源主管部门持续完善风电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机制,优化项目竞争性配置评分标准,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技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6月6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细化举措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风电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加强风电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全流程规范管理,指导市县能源主管部门持续完善风电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机制,优化项目竞争性配置评分标
北极星储能网讯:6月11日,亚洲最大能源展会——第18届SNEC展拉开序幕,借此国内外光伏、储能领域的佼佼者齐聚一堂之际,也透露出当下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容量储能电芯量产在即、储能系统集成效率跃升、AI与储能的深度融合……北极星储能网收集到了众多参展企业带来产品,接下来按储能电池、储能系
6月16日,许昌市城投发展集团旗下襄城县誉盛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二期)EPC及监理招标公告。项目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本次建设规模为70MW/80MWh。储能电池采用集装箱户外布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作为储能介质,电池集成于标准集装箱内,储能集装箱采用模块化设计,
表后的涉电服务有很多种形式,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零售购电、分布式光伏以及工商业储能。对于同一个电力用户,这三类表后服务可能各有服务商,也可能是三者合一。先不论最后的服务主体是否是同一个单位,但这三类服务肯定存在一些重叠的地方。倒不是说某类服务所带来的效果其它类型的服务也可以替代,而是
自2024年5月,连续几次复燃,火灾最终足足持续了16天之久的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OtayMesa(奥泰梅萨)Gateway储能电站(锂电池)火灾事故后,2025年美国MossLanding储能电站两次起火以及德国、英国储能项目火灾事故,再次将储能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截至2025年1月,全球储能事故发生超过100起,储能系
据最新爆料,湖北楚能新能源已涉足整车制造领域,汽车业务部门已有百人规模。起点锂电求证相关人士,楚能新能源造车确实已在规划中。有接触到此项目的人士说:“第一款车可能会瞄准问界M5,做增程SUV,长期车型规划里增程和纯电都有。”一个有力的佐证在于,目前,楚能新能源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大量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9日上午,飞毛腿绿色储能智能制造项目在天津宝坻九园工业园区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500亩,由飞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建。项目将聚焦电力储能电池箱、电池簇、商用车换电PACK插箱、大型电力集装箱储能预制舱以及工商业储能系统、二轮换电电池PACK等高端产品的研发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时风集团分布式用户侧储能示范工程(三期40MW/80MWh)设备成功并网。时风集团分布式用户侧储能示范工程总投资2.2亿元,规划容量达100MW/200MWh,分三个阶段实施,覆盖旗下七大零碳产业园区。随着三期项目的顺利并网,整个储能电站项目的优势愈发凸显,为时风集团的绿色能源转
过去三年,中国储能产业以爆发式增长完成了从技术萌芽到规模化应用的跨越式突破。当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这个曾被视为“配角”的赛道,正以每年超200%的装机增速,悄然改写新能源产业的权力版图。储能电芯,作为这场变革的“心脏”,更是上演了惊人的技术跃迁#x2014;#x2014;从280Ah到314Ah,两
近日,由清华大学和鄂尔多斯实验室工业热储能团队自主研发的MWh级高温固体颗粒储热中试装置,在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实现全流程贯通运行,标志着将自然界的沙子变成储能电池的实际应用成为现实。这套中试装置基于清华大学魏飞—张晨曦团队提出的“沙子热力电池”颠覆性技术理念,核心在于将不稳定的风电
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近日发布,并将于2026年7月实施。新国标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一场关乎“安全”的技术竞赛已经展开。标准全面升级!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
6月17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中国石油济柴动力与宁德时代拟设合营储能企业,目前进入公示期。公示资料显示,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协议,拟共同设立一家合营企业。合营企业主要在中国境内从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产品的生产制造业务。本次交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华盛锂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公司近年持续关注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目前已完成了多种固态/半固态电池适配材料的实验室试制,比如半固态电解质添加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高纯硫化锂、新型硅碳负极、单壁
近日,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2亿人民币增至约17亿人民币,增幅4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注册资本增加,但股东数量、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增资,导致各股东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进一步反映了资本对公司前景的看好。资料显示,富临精工
近日,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公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7日消息,成都天齐锂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25亿人民币增至87亿人民币,增幅248%。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夏浚诚,经营范围包括金属矿石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专用化学产品制造、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6月10日,津巴布韦矿业部长温斯顿#xB7;奇坦多在内阁会议结束后的媒体吹风会上宣布,津巴布韦政府决定将于202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锂精矿出口,仅允许硫酸锂及以上加工产品的离境。这一政策标志着津巴布韦继2022年禁止锂原矿出口后,再次以“政策杠杆”推动矿业价值链升级,为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璞泰来接待机构调研,重点回应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情况。在设备端,璞泰来主要围绕固态电池前段、中段工艺设备解决方案进行研发投入,截至目前已形成多业务线条的技术布局。具体来说,公司固态电池相关干法成膜设备、干法复合设备、湿法涂布机、锂金属负极成型设备、搅拌
欧盟最新遴选了13个境外战略性原材料项目,作为其关键矿产供应链保障计划的重要举措。此次新增的13个境外项目,欧盟预计将需要总计5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50.5亿元)资本投资。具体来看,新项目覆盖13个国家:加拿大、格陵兰、哈萨克斯坦、挪威、塞尔维亚、乌克兰、赞比亚、新喀里多尼亚、巴西、马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6月13日,甘肃瑞志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在甘肃武威民勤红沙岗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正式破土动工。作为湖南优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甘肃瑞志新材料此次示范项目是优热科技Y-ECO(易科)石墨化炉技术全球首个规模化应用案例。该项目总投资约14.2亿
中国锂电企业的全球化进程虽早已开始,但自2025年以来,这一进程已步入一个以“产能落地”为核心特征的全新阶段。其关键区别在于,此前的战略多为宣告、框架协议或开工建设,而当前则转变为海外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由此带动了从材料到设备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海外布局。自2025年起,这一“落地”趋势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6日,星源材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研发团队开发的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已经具备量产化制备的条件,具有优秀的电化学性能,产品已经进入多家客户认证或测试阶段,并小批量供货给多家知名头部客户。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2日,赣锋锂业发布关于为合营公司提供财务资助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同意公司或控股子公司为合营公司MtMarionLithiumPtyLtd(以下简称“MtMarionLithium”)提供不超过15,000万澳元的财务资助,主要用于旗下澳大利亚MtMarion锂辉石项目日常运营,固定年利息7%,利息按季度支付,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