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智能配电系统”相关结果1055
      构建源网荷储数智化新生态——2024年首届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圆满落幕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5-31

      针对配电公司,也需要研究更有效的特许经营权政策,特别是基于绩效的监管政策,以适应不断进化的配电系统运行形态。...王卫华从电源、电网、储能、充电桩、虚拟电厂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源网荷储充一体化与虚拟电厂在泰达的实践,泰达电力致力于建设一个安全、绿色、弹性、智能的一个电网,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挖掘新的商业主体和商业模式,给用户的红利和市场政策将是主导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31

      自2018年入职天津电科院以来,祖国强致力于新型配电系统及供需互动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3项,出版专著2部,...2022年至今,祖国强带领团队开展“大规模电动汽车安全充放电与车网智能互动关键技术”项目研究与示范应用,针对社区、快充站、广域聚合调控三大互动场景,打造车网互动示范样板,目前已完成台区边缘智能充放电装置等样机研制

      上海E-Prix | ABB开放核心专利,赋能中国电气行业发展

      来源:ABB电气2024-05-27

      abb电气中国配电系统一次开关设备产品组负责人黄明表示,smartube技术的研发凝聚了abb研发团队多年的智慧和努力。...smartube技术通过先进的集成智能化设计,显著提升了中压成套开关柜在电场分布、空气净距、机械强度、能耗以及一二次融合智能化等方面的性能,为用户带来了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分布式开发之路:单户开发到集中协同的跨越与蜕变

      来源:​创维光伏2024-05-21

      “光”“一站式”应用交直流混合、配电物联网、高低压穿越等新技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配电系统,实现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云”基于末端感知终端、智能断路器及各类智能传感器,实现设备间的全面互联、互通;聚合分布式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电力市场交易;创维光伏与天津大学国家级储能实验室携手打造-云储智控能源管理平台,是「绿能

      东南大学汤奕教授:主配微协同将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方向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5-17

      通过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算法,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准预测和智能决策,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这样的变化在江苏、浙江等地电网有非常多的体现。...电网的形态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配微多级协同的新形态开始显现,更加复杂,也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新型配电系统正在形成。

      来源: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24-05-15

      标准制定背景微电网作为一种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集合在一起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具有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模式,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标准主要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电网智能调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了并网微电网智能调度系统总体要求、微电网调度处理和调度系统功能等方面技术要求。

      打造新型<mark>配电系统</mark>,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第四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召开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5-11

      我们迫切地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创新实践来解决当前乃至未来配电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深入开展配电网故障快速处置提升工作,全面推广应用第二次融合开关设备,在构筑三道防线的基础上,提升新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5-06

      综合来看,可将现代智慧配电网视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形态(新型配电系统),通过“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有源配电网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赋能新型配电系统,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现代配电网发展目标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4-1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引起电力行业广泛关注。...安全保供始终是配电网发展的根本基础,通过构建标准清晰、灵活智能的配电网架建设,补齐电网薄弱短板,消除供电质量问题,提升综合防灾能力是安全保供的重要建设内容。

      许继电气中标南电预装式电动重卡自动充换电站2024年框采

      来源:南方电网2024-04-11

      (包括由配电系统、外壳系统、监控室、智能换电机器人、充电系统、物联检测及定位引导系统、站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辅助设施、换电控制器等组成)。3.固定充分布换电动重卡换电站系统(固定充电站系统)。

      来源:南网50Hz2024-04-08

      光伏自发自用,余电自动储存 福田供电局建设起“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复用天台既有的遮阳棚支架搭建光伏,实现绿色用能和直流供电。光伏自发自用,余电自动储存,夜间通过储能系统再对大楼进行供电。...相较传统绿色建筑,这里的建筑碳排放多元化管理系统对接深圳“双碳大脑”、虚拟电厂,可承接电网指令,“指挥”智能电器设备降低功率,帮助电网精准调节负荷,使建筑和电网“互动”起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同时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节能降碳成效

      许昌<mark>智能</mark>: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67%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3-27

      许昌智能3月22日披露2023年年报。...新型配电系统形态如下图所示:在应用层面,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分别对配电网提出了安全化、智能化等更高要求:就供给端而言,分布式电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提高了对配电网的硬性要求,因为分布式电源广泛采用逆变器等设备并网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3-26

      我们建设‘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复用天台既有的遮阳棚支架搭建光伏,实现绿色用能和直流供电。”...相较传统绿色建筑,这里的建筑碳排放多元化管理系统对接深圳“双碳大脑”、虚拟电厂,可承接电网指令,“指挥”智能电器设备降低功率,帮助电网精准调节负荷,使建筑和电网“互动”起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同时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节能降碳成效

      国家电网欧阳昌裕: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数智化坚强电网创新实践

      来源:国家电网2024-03-21

      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大力推广调度智能辅助决策、灾害预警与主动防御、新能源发电集群协同控制等典型应用场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创新驱动“强支撑”。...面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围绕新能源、新型储能、新型负荷(电动汽车、电氢耦合等)、虚拟电厂、综合能源,以及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光储直柔等配电网新形态发展需求,推进分布式能源广域协同调控、中低压配电系统跨电压等级柔性互联组网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024-03-18

      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使配电系统中发电与用电并存,该文件的发布能够促进分布式光伏消纳、助力光伏高质量发展。...支撑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江华,王青,白桦林,张天宇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2024-03-15

      《意见》提出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

      ABB参加CAIMRS 2024,共筑低碳新生态

      来源:ABB电气2024-03-14

      abb各工厂积极利用自有的能源管理系统,源网荷储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需求侧响应,大规模地使用绿色能源,从供电、配电、用电的维度推动自有设施和制造基地的能源脱碳,实现配电系统安全运行、设备资产健康管理、能源效率优化提升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使配电系统中发电与用电并存,该文件的发布能够促进分布式光伏消纳、助力光伏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体制机制创新是根本保障体制机制是构建新型配电系统的制度保障,是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实现“即插即充(放)”智能便捷交互,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满足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就地消纳要求的分布式智能...通过部署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3个维度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在增强配电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更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同时,也为新型储能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创新发展电力系统新业态,促进配电系统协调优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