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1-20
按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开发建设工业园,以核心产业链为中心形成物质流、能量流和水循环为主的生态工业链网,形成“互联互动、共生耦合”的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持续推进太阳能光热、光伏一体化建设和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地源热泵等清洁取暖技术,加快工业余热、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具备条件的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采用“地热能+”多能互补形式
来源:嘉兴市发展改革委2023-11-15
,积极推动多能互补、生态智慧、规模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强化能源项目创新示范,印发《嘉兴市“光伏+储能+虚拟电厂”“三位一体”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结合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在全省率先打造光伏、储能、虚拟电厂耦合协同发展体系。
来源:天津市科学技术局2023-11-15
负碳领域开展低成本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低成本规模化二氧化碳化工和生物利用等技术,研究ccus与工业流程耦合技术、与生物质集合的负碳技术(beccs)以及碳捕集关键材料和分离利用核心装备研发。...3.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包括动态源清单与大气环境自适应智能模拟技术、多尺度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跨介质的耦合机制、大气复合污染健康损害机制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多污染物源排放全流程高效协同治理与资源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物所2023-11-14
自2010年,上海应物所开展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技术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基于钍基熔盐堆系统的多能融合新能源体系。...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上海应物所soec团队已经建成了系统完备的soec技术研发平台,开发了材料、电池、电堆、模组和系统集成技术,掌握了关键设备和电堆模组耦合等核心技术,并拥有cma制氢材料与氢能产品检验检测中心
来源:中国环境2023-11-13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热+”模式将成为后续光热项目重点发展方向,利用光热与光伏风电等多种能源形式耦合,形成多能互补的运行模式将大幅度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光热+”的模式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
来源:防城港核电2023-11-13
同时,加大新能源与在运、在建核电机组耦合应用场景的创新和开发,推动清洁电力大规模消纳和源、网、荷、储深度协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11月8日,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核光风储”绿色能源示范基地首期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我国西部核电基地中首个有效结合了核电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的项目,是防城港核电站以“核能+综合智慧能源”绿色能源建设为依托
来源:中广核集团2023-11-10
来源:北京市发展改革委2023-11-09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能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多能耦合、互联互济、智能高效的供热系统。...浅层地源热泵(不含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中深层井下换热型地热,再生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鼓励优先应用低碳热泵技术),绿电蓄热,绿氢供热,集中式空气源热泵以及新能源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等新能源供热系统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09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能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多能耦合、互联互济、智能高效的供热系统。...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供热为主,城市供热大网、燃气锅炉房等常规能源辅助,多种能源高效耦合的供热系统,保障安全可靠运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来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2023-11-07
大力推进绿电园区建设,采用并网外送、离网制氢、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等多种开发模式,加快实施分布式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制氢配套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以及农光互补等“光伏+生态”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06
综合能源系统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以复杂网络形式来实现各类能源技术耦合集成和供需协同的多能互补系统。...那么,从多能耦合理论与循环系统、集成建模优化算法,还有综合评价与决策按三个层次进行突破,依托多能互补系统实现能源电力体系的节能减碳、降本增效,便是这个系统主要的功能和要实现的目标。
来源:发展北京2023-11-06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能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多能耦合、互联互济、智能高效的供热系统。...发展方式方面,鼓励地热资源按区块整体开发利用,支持新能源与常规供热设施耦合应用,构建互联互济的新型供热系统。
来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23-11-06
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绿氢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取得显著成效,力争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规模达到300万吨。...大力推进绿电园区建设,采用并网外送、离网制氢、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等多种开发模式,加快实施分布式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制氢配套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以及农光互补等“光伏+生态”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2023-10-31
作为集团公司首个风氢储多能互补项目,该项目投产运行后将真正实现可再生氢“制储输用”以及耦合氢能应用场景“最初一公里”一体化运营,也为打造京津冀地区绿氢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赤城风氢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制氢加氢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的科技示范,采用自建风场的电源开展电解水制氢。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10-27
项目首次采用“多能协同,智能耦合”的超低碳综合能源系统,以地源热泵为主,燃气锅炉、电制冷和蓄能技术作为调峰,实现多重供能保障。...采用多能耦合技术 推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第4组团,利用北人厂老旧厂房等工业遗存,融合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项目建成为“科技+配套服务”的综合园区。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2023-10-23
浅层地源热泵(不含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中深层井下换热型地热、再生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鼓励优先应用低碳热泵技术)、绿电蓄热、绿氢供热、城镇集中式空气源热泵和新能源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等新能源供热系统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0-19
新能源供热项目浅层地源热泵(不含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中深层井下换热型地热、再生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鼓励优先应用低碳热泵技术)、绿电蓄热、绿氢供热、城镇集中式空气源热泵和新能源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等新能源供热系统
来源:阿拉善盟行政公署2023-10-13
“十四五”期间,应加快探索先进能源模式,推动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区域微电网、智慧能源等先进模式,着力提升新能源应用比例和就地转化能力,形成以火电为主、新能源为补充的多能协同供应体系;积极拓展绿色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