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钛锂电池”相关结果273

      来源:广东新闻网2015-04-26

      据珠海银隆新能源集团(以下简称银隆集团)董事长魏银仓透露,银隆集团下属的奥钛公司率先成功研发了第四代高密度钛酸锂电池,该款领先全球的新产品相比第三代产品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增加30%。

      来源:OFweek 锂电网2014-12-25

      这种新型电池尚没有投入大规模生产和走向市场的明确时间表,但它所使用的钛纳米管是一种易于加工的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原料,所以前景十分光明。显而易见这种新型电池的推广将极大的改变整个科技产业界。...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2014年度锂电池十大前沿技术,回顾今年锂电池行业取得的新技术成果。1.特斯拉充电新解?

      来源:微能源微信2014-10-27

      针对这一问题南阳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锂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在2分钟之内充电至最大容量的70%,并且可以服役长达20年,数倍于现在各种设备中的充电电池寿命。...这种新型电池尚没有投入大规模生产和走向市场的明确时间表,但它所使用的钛纳米管是一种易于加工的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原料,所以前景十分光明。显而易见这种新型电池的推广将极大的改变整个科技产业界。

      来源:OFweek 锂电网2014-10-27

      针对这一问题南阳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锂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在2分钟之内充电至最大容量的70%,并且可以服役长达20年,数倍于现在各种设备中的充电电池寿命。...这种新型电池尚没有投入大规模生产和走向市场的明确时间表,但它所使用的钛纳米管是一种易于加工的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原料,所以前景十分光明。显而易见这种新型电池的推广将极大的改变整个科技产业界。

      来源:OFweek 锂电网2014-09-19

      为了产生电压,这种混合物会流经另一种材料:石墨、钛溶液、硅和不同形式的碳(依情况而定)。...充满电解质的高密度锂电池在发热量超过一定程度之后有时会爆浆或爆炸,虽然这一情况很少见。

      来源:中化新网2014-08-26

      (三)贵州省钛材深加工及含钛精细化学品新产品开发及生产;磷-电-化一体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重晶石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及生产;己二酸与尼龙66生产;天然植物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4-08-25

      钒制品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钒基合金、钒基功能材料、钒精细化工产品)10、 1万吨/年以上专用钛白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化纤、造纸、油墨、塑料专用,限于对现有装置改造)11、石墨烯和纳米碳材料、细结构石墨、生物炭、锂电池负极等新型碳材料的开发及生产

      来源:燕赵都市报2014-05-26

      仅2012年,以冀南新区为依托,邯郸便签约了15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929亿元,其中武安大唐发电、金狮棉机等50个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奥钛新能源、华捷传感器、洁神锂电池等772个超亿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4-01-20

      据相关资料显示,加入石墨烯材料,同等体积的电容可扩充5倍以上的容量,而锂电池电极中加入石墨烯则可大幅度提高其导电性能。...钛金属由于具有高强度、延展性好、耐腐蚀、无磁性等优越性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石油、电力等领域。

      来源: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2011-10-11

      对风电企业实行先储再并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终止以调峰为名批准建立的小火电、小水电项目,以无污染、无排放的锂电池储能堆取代这些污染大的项目。今年年底,各省电力公司都将成立节能公司。

      来源:科学时报2011-10-10

      对风电企业实行先储再并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终止以调峰为名批准建立的小火电、小水电项目,以无污染、无排放的锂电池储能堆取代这些污染大的项目。今年年底,各省电力公司都将成立节能公司。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09-27

      提到储能电池,陈院士告诉记者,中国目前在储能电池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北京普能收购了加拿大vrbpower公司,而珠海银通整体收购了美国奥钛公司研发团队及专利技术,成为全球唯一的钛酸锂材料技术及划价的控制者...,从而结束了中国在锂电池材料领域无知识产权、无划价权、无话语权的被动局面,在全国同行业内唯一拥有了核心材料、核心专利、核心技术三个核心的银通集团,目前已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条件,中国这两大企业控股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来源:广东新闻网2011-06-24

      取而代之的应是无污染无排放的锂电池储能堆。”陈院士认为,目前中国在储能产业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如果政府能结合解决“电荒”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的话,中国将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有大的发展和突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