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整理2016-11-29
到90年左右,当时日本把这个专利买到日本做产业化发展,后到北美以及大连化物所和清华大学,在德国、韩国陆陆续续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包括其他的储能技术来讲,三大液流电池有这样的重要社交。
来源:中国科学网2016-11-17
11月15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研究员带领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团队在柔性化、微型化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获得了二维噻吩纳米片与石墨烯叠层结构复合薄膜,并应用于高性能、柔性化、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2016-11-16
随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杨向光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王幸宜教授、浙江大学毛建新副教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树东研究员和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马建学总工分别对所承担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考核指标、研究进度以及潜在的技术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6-10-28
在其他电池储能方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自主研发的2千瓦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已成功实现1万次以上的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减。...10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在2016发电侧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论坛上表示。电企试水储能各种技术路线目前,储能市场进入大胆尝试期,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总体偏乐观。
来源:中国煤化工产业网2016-10-13
项目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煤制烯烃技术(dmto),年产100万吨甲醇,配套生产烯烃。
来源:中国煤化工杂志2016-09-28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刘中民告诉记者,根据生产实践,以目前的煤价、电价水平,在油价30美元/桶时,煤制烯烃与石脑油制烯烃在经济性上就可以持平,甲醇制烯烃则在油价40美元/桶时与石脑油制烯烃持平
来源:钒电池2016-09-05
2000年,张华民放弃了千万日元年薪等优厚待遇,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从日本回国,进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工作。凭着敏锐的科学和市场洞察力,张华民和他的团队早早就开始了大规模高效储能技术研发。...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张华民2008年参与建立了大连融科储能公司,探索产学研合作。
来源:商业周刊2016-08-22
2006年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博融控股集团以知识产权共享的形式设立联合研发中心。两年后,大连化物所技术入股,与博融产业投资公司共同成立融科储能。
来源:科学网2016-08-05
在课题实施期间,大连化物所锂硫电池研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电池工程技术难题,在电池关键材料、关键部件、电池及电池组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7月28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新型锂硫化学储能电池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在北京参加了由科技部高技术中心能源处组织的技术验收。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6-08-02
据翟红介绍,目前阳煤已拥有一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技术中心,并与清华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大连化物所等多家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长期技术研发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晋煤金石化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园区分公司鲁奇炉所采用的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可以使用高硫煤为原料进行生产丑小鸭去产能将成黑骏马至少在未来30~50年内,煤炭仍是中国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6-08-02
目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自主研发的2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已成功实现10000次以上的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
来源:科学网2016-07-21
2015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江苏爱尔沃特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三方联合,为江苏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3#焦炉进行烟气脱硝治理,建设了脱硝工业示范装置。...7月18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树东、程昊研究团队开发的低温脱硝催化剂及工艺技术在江苏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1#、2#、4#焦炉烟气脱硝装置相继投入运行,至此该公司焦炉烟气已全部实现脱硝。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7-19
7月15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大连派思投资有限公司在大连化物所共同举办中科派思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暨锂硫电池项目产业化签约仪式。据了解,大连派思燃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燃气输配和燃气应用的上市公司。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6-06-13
经过10多年的创新研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自主研发的2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已成功实现10000次以上的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减。...在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的应用方面,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200 kw/800 k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已接入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网,成功并网运行;国电龙源5 mw/10 mw时储能电池系统工程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6-10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合作,开发出应用于柴油超深度脱硫的层状多金属硫化物催化剂。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6-02
在大连化物所的20年里,在中科院和大连化物所几届领导和学界前辈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包信和与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取得了天然气制芳烃甲烷直接转化制烯烃和氢气以及合成气直接转化制烯烃等一系列重要科技进展。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16-06-01
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刘中民、延长石油总工程师扈广法出席鉴定会并发表讲话。...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担任主任,中石化科技开发部主任、教授级高工谢在库担任副主任的鉴定专家委员会听取了延长石油副总经理罗万明的工作报告、大连化物所李灿的研究报告以及工业现场考核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对该技术给予高度评价
来源:《中国煤化工》杂志2016-06-01
2010年8月8日,采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联合开发的煤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业化技术建设的神华包头60万吨/年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投料试车成功,使我国甲醇制低碳烯烃工业化技术一举超越德国鲁奇、美国uop等企业
来源:煤化工网2016-05-26
这篇论文介绍了由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开发的合成气高选择性一步反应生产低碳烯烃的重大科研成果。...此前,业界普遍认为,氧化物做催化剂,只能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而此时若无分子筛配合,一氧化碳和氢气会大部分生成甲烷。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开发了氧化物加分子筛复合催化剂。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05-26
大连化物所首席科学家张华民告诉记者,该项目将全部采用全钒液流电池。作为国家能源局在全国首次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对储能技术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都将产生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