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固态电解质”相关结果686
      <mark>固态</mark>电池进入“军备竞赛”阶段 2030年或迎大规模量产

      来源:盖世汽车2020-06-28

      上述分析师坦言,固态电解质在安全性与部分电化学性能上虽优于液态电解质,但由于其固体的形态,也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譬如,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效率直接影响了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

      来源:中国网2020-06-10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易燃电解液,同时可采用金属锂负极和高电压正极等新型材料,拥有很高的发展潜力。...据悉,根据战略合作,双方将以推动固态动力电池装车应用为核心原则,充分发挥固态动力电池技术潜力,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整车验证与测试。

      来源:电池中国2020-06-09

      从技术上讲,全固态电池必须先攻克两大难题:固体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偏低;和固体电解质/电极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好多说要量产的“固态电池”大多是“固态锂离子电池”,这种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固态,但在电芯中有少量的液态电解质,所以应该统称为“准固态电池”;而全固态电池的量产难度更大。

      来源:中国电池联盟2020-05-29

      如使用固态电解质之后,固态电池存在电导率偏低,界面阻抗和稳定性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找到合适的电解质,让它的结构能达到既让锂离子顺畅通过,又能解决接触的问题。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0-05-28

      这种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在高温下不易燃,还能抑制锂枝晶生长避免穿刺短路。此外它使用银碳(ag-c)复合层作为阳极,能将能量密度提高到900wh/l。...除了第5代电池技术,三星sdi的固态电池技术也有新消息。今年3月,三星sdi宣布发明了一种提高全固态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方法,使这种电池有望替代目前的液态锂离子电池。

      储能材料丨宁波材料所在高比能锂金属负极保护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来源: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20-05-27

      基于此理论认识开发的少层石墨烯-三维储锂结构,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液态电解质下锂金属的循环稳定性,还能够改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的界面稳定性(adv. sci.2020, 2000237)。

      深度分析丨2020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来源:汽车知识产权2020-05-25

      从技术路线看,正极减钴到无钴、负极加硅、电解液向固态方向发展;固态电池成本主要在于固态电解质研发,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以后实现商业化。

      来源:新能源Leader2020-05-20

      固态电池是目前研究最多,也得到最多认可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液态有机电解质,能够在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0-05-18

      据了解,三星全新固态电池的秘密在于它的电解质,与传统电动汽车电池采用的液体电解质不同,三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发出固体电解质技术,其密度远远高于液体电解质

      来源:盖世汽车2020-05-18

      不过,与锂离子可以自由移动的液态电解质不同,由于锂离子的移动被限制在一个坚硬的固态晶格中,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只有液态电解质的1/10至1/100。

      来源:电池中国网2020-05-14

      这种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在高温下不易燃,还能抑制锂枝晶生长避免穿刺短路。此外它使用银碳(ag-c)复合层作为阳极,能将能量密度提高到900wh/l。据悉,三星对全固态电池的预期是率先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来源:能源学人2020-04-23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黄佳琦教授对可充电池中两种典型界面:负极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和正极电解质界面(cei)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概括总结。...(来源:公众号 能源学人 id:energist 作者:energist)【文章解读】1.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形成机制当电极与电解质接触时二者之间会存在热力学能隙。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4-22

      “在固态电池的开发上,我们应该考虑四个因素——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稳定化学界面、用于表征的有效工具、可持续的制造过程,以及可回收性设计。”...“比如固态电解质能否实现快充这个问题,我认为如果用双核心技术,辉能科技的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基本是等同于采用了相同的活性材料,即能够达到快充状况。”杨思枏举了个例子来描述固态电池的高成本问题。

      来源:西安网2020-04-21

      该策略在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负极之间设计一种由固态电解质纳米颗粒和离子液体电解液复合而成的多功能界面层,在电池负极侧形成低阻抗、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界面,从而显著实现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大幅度跃升。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0-04-16

      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动力电池有三个发展趋势,第一是在材料和体系方面创新,从有机液态电解质,到无机的固态电解质;第二是借助智能制造、回收和人工智能,发展智慧电池;第三,是在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创新

      来源:中国储能网2020-04-14

      shirley meng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将重点从追求更高的离子电导率转到关注固态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稳定性。”由于固态电解质通常不如液态电解质透明,因此深入了解纳米级电池的运行情况更为复杂。

      中科院化物所研制出高比能全<mark>固态</mark>钠离子电池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20-03-20

      传统的钠离子电池多采用液态电解质,容易出现漏液、燃烧等问题,而使用固态钠离子电解质取代易燃的有机液态电解液,可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是,固态钠电池的发展也存在着问题:(1)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低;(2)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接触差;(3)电极材料在脱嵌钠离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大,导致固态电池的内阻大、容量低、寿命短。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提出离子超导新机制及<mark>固态</mark><mark>电解质</mark>设计新思路

      来源: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03-18

      论文链接基于基本“结构单元”的固态电解质模板化设计示意图(左)与新型低维反钙钛矿结构固态电解质晶体结构(右)...3月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陆子恒与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francesco ciucci合作,提出固态电解质中离子超导的新机制并设计了新型低维反钙钛矿固态电解质

      2035年储能市场年收入将增长到5460亿美元

      来源:粉体网2020-03-13

      这一增长将由若干关键创新技术的商业化推动,包括固态电解质电池和液态电解质电池。...固态电池提供了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安全性,因此最有可能取代现在的锂离子电池。薄膜电池能够推动可穿戴设备、医疗应用和物联网设备的创新。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03-11

      “近年来通过紧密的‘产学研’交流合作,我国已经在固态电解质、聚合物锂电池、液流电池及压缩空气储能等关键材料、器件及核心集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我们对此依然要有全方位的认知和危机意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