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相关结果92

      来源: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3-01-31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驰麟带领的团队,提出了对聚合物电解质和转换反应正极的双重氟化策略,率先构建出大尺寸软包构型的固态锂-氟化铁电池,获得了高达500-600 mah/g的可逆容量

      <mark>上海</mark><mark>硅酸盐</mark><mark>所</mark>陶瓷基锂氟转换固态电池<mark>研究</mark>取得系列进展

      来源: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2023-01-30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带领的团队提出了“原位气体清洗-去垢”和“可合金粘流体焊接”的策略,分别用以消除和转换li2co3钝化层以及持久愈合li/llzo界面,进而实现了li-fe-f

      <mark>上海</mark><mark>硅酸盐</mark>所在高电压层状正极<mark>研究</mark>中取得系列进展

      来源: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3-01-30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研究团队针对高电压下层状氧化物正极的晶体结构稳定性、表界面稳定性和低温性能不足等问题,发展出了浅表层梯度掺杂和可控表界面均匀包覆等策略,实现了高电压下层状氧化物正极的高循环稳定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1-19

      公司成立先进材料事业部,聚焦锂离子固态电池粉体及储能电池制造工艺、介孔碳、硅碳负极、钠离子电池负极等,以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团队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基础,以产出迭代性技术和材料为目标

      室温钠硫电池硫化钠正极的发展现状与应用挑战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09-14

      然而,高温钠硫电池所依赖的密封材料、耐腐蚀外壳等关键技术由日本ngk公司、美国ge公司等少数企业垄断。近年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β"-al2o3陶瓷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也进行了中试。

      新展馆、新市场、新机遇丨第十五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行业唯一盛会相约青岛!

      来源:CIOAE在线分析仪器应用论坛2022-03-07

      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宜宾学院、浙江大学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来源:REFIRE重塑科技2022-02-28

      首批“燃料电池产业专家组”由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东华大学以及行业上下游企业共29位专家组成,形成了强有力的“产学研用”创新支撑。

      来源: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0-08-18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研究团队在高比电容少层介孔碳电极材料的宏量制备方法、极速储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钛电极材料、超高倍率电容式储能的纳孔氧化铌基单晶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mark>上海</mark><mark>硅酸盐</mark>所在锂氧气电池碳基复合正极载体材料<mark>研究</mark>中取得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0-05-09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团队提出碳骨架和超薄非碳皮肤层相结合发展稳定的碳基复合正极载体的思路。...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硅酸盐所在读博士生杨楚舒,导师为张涛研究员。

      中国能源<mark>研究</mark>会储能专委会李泓:力争储能系统成本降低到0.5元/Wh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9-12-06

      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有望解决电池本体安全性问题,目前该类储能技术正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电芯的研制开发。...现场直播丨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2019储能分论坛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泓作了“先进储能技术发展展望”的主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请关注 12月份氢能行业大事件!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19-12-02

      本次研讨会也邀请了许多国内氢能研究相关科研院所,分享最新的科研技术进展。此外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将参会探讨交流。

      来源:NE时代2019-10-28

      国内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也正在孵化或准备孵化相关的创业公司。资本市场不少公司也对固态电池做了布局。

      固态电池量产技术迎重大突破!

      来源:连线新能源2019-08-14

      国内方面,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除了集中在各大高校,例如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青岛能源等科研机构都开展了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电池制备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各大动力电池厂商也都将固态电池技术作为下一代重要的技术储备

      来源:材料委2019-05-23

      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投入到热电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中。

      <mark>上海</mark><mark>硅酸盐</mark><mark>研究所</mark>&华中科技大学:耐高温与高载量LiFePO4锂离子电池厚电极

      来源:材料牛2019-01-30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胡先罗教授带领的团队合作,在前期耐高温、不燃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工作基础上(advanced materials

      <mark>上海</mark><mark>硅酸盐</mark><mark>所</mark>高储能新型无铅介质陶瓷材料<mark>研究</mark>获系列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院2018-11-14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显林团队开展了储能电容器用新型无铅介质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科技网2018-11-0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靳俊介绍说,近几年我们实验室主要开发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硫电池体系。用固体电解质修饰金属锂后,可以发现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

      来源:中国科学院网2018-10-25

      在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永祥团队合作开展微结构表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钒酸铋材料内部存在着大的局域应变起伏。经过深入的系统研究,揭示出该反常光伏效应起源于应变起伏诱导的局域对称破缺机制。

      新材料助力黑臭水体治理

      来源:兵团日报2018-08-13

      这一科研成果,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黄富强带领两家科研机构,历经7年攻关获得。...上海轻工业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治理仅7天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代表性指标均从劣五类水改善至五类水以上。

      来源:绵阳广播电视台2018-06-27

      其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来自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弱光发电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钛酸锂储能电池技术,是一种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的储能电池技术,项目方是全球唯一能够量产固态钛酸锂电池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