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政策环评”相关结果33

      来源:中国青年网2015-03-04

      首先,要加快政策环评制度建设,特别是政策环评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缺位状态,因此需要尽快修订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政策环评的法律地位,从根本上杜绝因政策失误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促进自然资源优化使用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2014-11-24

      (二)统一的政策与规划环评措施新《环境保护法》第14条为政策环评的实施打开了大门。...京津冀地区在制定政策时,预先制定出多个政策方案,再预测、比对可选方案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最后进行优选或者否决。统一的规划环评实质内涵为环评会商制度。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4-11-04

      1.开展煤炭消费导向政策环评国家经济和环保部门联合组织应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各行业能源及煤炭需求,系统分析不同导向下煤炭消费格局对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最佳煤炭消费流设置方案以供决策。...从综合要求来看,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环评、重大项目布局、项目环评、总量控制、节能环保指标等。

      来源:中国工业报2014-09-24

      环保部门要放眼长远,更深地介入目前的国家和地方规划体系,把环保的本质要求体现在所有规划中,抓住政策环评这一实现科学决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抓紧完善协同机制、建立评估规范,对区域限批既要用好用足,又要严格规范...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评、排污单位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健全举报违法、公益诉讼等公众参与的程序机制。新《环保法》规定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国务院最近批准发布了关于排污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

      来源:新华网2014-09-23

      环保部门要放眼长远,更深地介入目前的国家和地方规划体系,把环保的本质要求体现在所有规划中,抓住政策环评这一实现科学决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抓紧完善协同机制、建立评估规范;对区域限批既要用好用足,又要严格规范...环保系统要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评、排污单位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健全举报违法、公益诉讼等公众参与的程序机制。潘岳说。

      来源:法制网2014-09-23

      潘岳表示,环保部门要更深地介入目前的国家和地方规划体系,把环保的本质要求体现在所有规划中,抓住政策环评这一实现科学决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制度,抓紧完善协同机制、建立评估规范;对区域限批既要用好用足,又要严格规范...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评、排污单位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健全举报违法、公益诉讼等公众参与的程序机制。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4-06-17

      此外,根据环保工作安排,将严格环评管理,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推动建立规划环评部门联动机制,开展能源、城镇化等政策环评试点。目前来看,这一预期还没有更多消息放出。

      来源:中华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4-05-26

      没错,这监督管理才是政府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包括了环境保护规划、政策环评、环境质量标准、污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鼓励优于标准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现场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制措施、环境责任考核、...这个定位比我们之前在大量研究课题和政策文件里面写的为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服务更精准,更强有力,也更突出了国家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上的责无旁贷。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王昆婷2014-05-21

      政策环评能否落地?...对于这一条款,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政策环评在新法中的体现。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在回答提问时介绍,这里没有政策环评的概念,新法规定对规划和建设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朱源2014-05-13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未建立起有利于政策环评的体制机制,评价的技术手段也不足,政策环评有效性不高,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环评,应侧重于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策环评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有利于政策环评的氛围尚未形成,因此政策环评的制度构建就更为迫切。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骆建华2014-04-25

      为确保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新法又作了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和创新,如第14条规定,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在制定经济、技术政策时,应当考虑环境影响,听取专家意见。这实际上为政策环评打开了大门。...如规划环评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四是确定了一些新的环境保护机制,如信息公开、公益诉讼等。这部法律的颁布正当其时,也有很多亮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2-02-08

      环保部巡视员牟广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项目决策之初就开始环评,就是政策环评;然后才是落实政策的规划环评;接下来是执行规划的具体项目环评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12-12

      ,部门间的利益纠葛曾导致与规划、政策环评相关的法规订立几度搁浅。...学者们的理论是,规划、政策环评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行,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的规划、政策已经被证明在执行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扭转的损害,比如当年“有水快流”的政策,就曾鼓励一大批没有任何治理设施的小企业盲目扩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