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8-09
在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合理疏导煤电成本方面,《报告》建议,结合各地煤价变化情况,统筹考虑本区域内煤电发电利用小时、固定成本、长期贷款利率等因素,开展煤电基准价评估,研究建立煤电“基准价”调整制度与燃煤上网电价浮动机制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7-07
欧盟发达成员国在用电达峰基础上,煤电发电份额稳定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互联电网使得北欧和南欧富余的可再生能源能输往西欧东欧,替代当地的煤电);美国部分州因替代能源成本下降,在用电达峰后煤电就进入下降通道。
来源:电联新媒2023-06-07
截至5月31日,环渤海九港合计库存增至3039.9万吨,创历史新高;纳入中电联燃料统计发电集团燃煤电厂库存合计11343万吨,同比增长2151万吨。”从需求侧看,煤电发电增长缓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4-13
电力系统重构的关键在“十四五”时期,因为只有在2025年扭转煤电发电上升趋势,2030年以后才有空间实现碳中和。...在业内专家看来,近年来,以风光储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装机量、发电量均突破历史新高,但风光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无法独立支撑用电负荷稳定运行的需求。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3-03-28
另一方面,贵州政府通过建立联合办公机制,统筹各地州政府、电网企业、主要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联合办公,集中协调煤炭生产、电煤价格、铁路运输、煤电发电等问题,实现煤炭、煤电、电网、负荷一体调度、联调联动,“1
来源:上海电气电站集团2023-02-27
近日,巴基斯坦国家电网公布了新一期发电顺序排位。塔尔煤田一区块电站凭借低发电成本,在巴基斯坦煤电发电排行榜中位列第一,同时,位列全国可满负荷发电煤电项目第一。
来源:电联新媒2023-02-16
,从主力电源向基础电源转变,来满足新能源快速发展的系统调节需求;达峰后以煤电碳捕获改造、容量有序清退、合规机组延寿运行(备用)为重点,从基础电源转变为补充电源,煤电发电存量由新能源逐步替代,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平稳过渡和煤电高质量有序退出
来源:电联新媒2023-02-15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2-10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电将与非化石能源并存,煤电地位由“主体”向“兜底”转变,煤电发电利用小时数减少、占比逐年下降,面...预计“十四五”期间煤电规模及发电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装机容量增长约在2亿千瓦;“十五五”后期,将逐步削减煤电存量,不过削减量不大;到2030~2035年,削减会加速;到2060年,我国仍需要保留5亿千瓦左右煤电
来源:华夏能源网2023-01-31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浙能电力下属煤电厂发电量约占全省煤电发电总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其被扣除的电费也最多,合计达到13.51亿元,占比54%;其余五家被扣除的电费从0.34亿至5.08
来源:电联新媒2022-12-13
2021年煤电发电装机占比46.6%,发电量占比60.0%。煤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发挥了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来源:中国环境2022-11-08
朱法华给出了他的答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电将与非化石能源并存,煤电地位由“主体”向“兜底”转变,煤电发电小时数减少、占比逐年下降,面对高比例非化石能源发展的新时代,煤电在未来需积累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发电相结合的经验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08-09
预测不同阶段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2020-2030年仍以煤电发电为主,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2030-2040年初步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煤电逐渐退出主导地位,非化石能源发电逐渐成为主体能源。2040-2060年新型电力系统逐步成熟,新能源主体地位不断加强,煤电加快退出。
来源:宏春观察2022-05-13
我国煤电热效率约为35%(如果考虑各环节效率的乘积可能还低一些),也就是说,在煤电发电、传输、利用过程中,约三分之二的能源浪费掉了。...因此,“双碳”不是一刀切地不要煤炭和煤电。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3-17
多位专家还称,为满足新能源调峰需求,煤电系统灵活性改造提上日程。未来,煤炭既要保证平稳供应,也要适应煤电发电小时数的变化。...当新能源发电出力不足、能源供应阶段性紧张、煤炭价格大幅波动时,通过释放煤矿产能及时填补能源供需缺口,发挥其兜底保障作用。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12-16
煤电在电力供给侧主导地位持续弱化,但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满足仍有差距,煤电发电量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煤电在一定时期仍是保障电力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