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池热”相关结果137
      软包磷酸铁锂电池高电压浮充后热安全研究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08-22

      278.65 ℃,提前破裂释放能量使得热失控触发温度升高,但并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热失控最高温度由484.67 ℃升至516.08 ℃,最大温升速率也明显升高,且热失控触发到最高温度时间缩短,高电压浮充后电池热稳定性变差

      荷电状态和电池排列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的影响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08-18

      因此,对成组的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通常由热滥用、电滥用、机械滥用引起。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7-05

      在2021年内,松芝股份在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方面,大中型客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动重卡电池热管理系统共交付超过5900套,较去年同比增长181%;在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业务领域,已推出首款水冷机组产品并通过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6-09

      公司还作为主要成员,牵头参与制订了机车及动车组牵引用动力电池系列标准共计6项,涵盖了动力电池安全性设计、锂离子动力电池试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热保障系统等,从根本上保证了机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5-30

      电池热管理方面,天工电池将使用哪吒汽车自主开发的hozonept4.0恒温热管理系统,具备行车时保持电池恒温、停车后智能保温等功能。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5-20

      此次推出的两款evantage热管理系统包括:借助于evantage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无论是炎热的夏日午后,还是冰冷的冬日清晨,用户可在各种环境下全面控制电池温度。

      储能<mark>电池热</mark>管理系统液冷和风冷优劣势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来源:埃泰斯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22-05-05

      图7 储能电池投资成本结论风冷系统具有有初投资小、维护费用低、异于维护等优点,比较适合小型民用或者商用电池热管理方式。但是,液冷逐渐在大型地面电站等大容量,高能量比的领域成为主流的电池冷却方式。

      青岛能源所在高比能锂电池热失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科院青岛能源所2022-03-17

      固态能源系统中心科研人员系统地研究了li-s软包中电解质/电极的热兼容性、多硫化物穿梭对电池热安全的影响以及电解质的分解路线,揭示了li-s电池的放热链式反应最初是由硫正极衍生物与电解液溶剂反应引发,然后由锂金属负极与电解液以及熔融硫的反应加速

      来源: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2-02-24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通过“翰凯斯超级底盘+”和“燃料电池热电联产供能站计划”,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技术、运营场景、市场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共同开发模块化的燃料电池智能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针对移动式充电设备、

      来源:豫氢动力2022-01-24

      此次由河南豫氢动力打造的燃料电池热电联系统,搭载了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堆、发电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等核心部件,系统发电效率超过51%,低热值热电联供综合效率超过95%,系统交流并网峰值功率为150kw。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仿真研究进展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12-13

      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进行仿真通常使用热滥用模型,热滥用模型是在电池热模型的基础上,定义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主要的4种副反应作为热源,预测电池在热失控下的温度分布。...kriston等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滥用集总模型,通过表面热源和内短路触发热失控。研究发现,影响热失控剧烈程度的主要原因是触发能量和短路电阻,电池自产热主要来源于正极和电解

      燃料电池领域全球专利监控报告(2021年10月)

      来源:燃料电池专利情报2021-12-01

      潍柴动力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方法,当车内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发动机的冷却液与车内的第一散热器的制冷剂交换热量,充分利用燃料电池发动机预热,将散热器冷却液热量引入车内,对车内进行加热,提高换热效率

      来源:孚能科技2021-09-06

      本次双方合作主要围绕深化动力电池安全系列技术展开,包括高比能软包动力电池系统热蔓延阻断、全生命周期无析锂超级快充、云端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固态电池热安全特性及优化、高品质本质安全动力电池开发等多个议题。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08-03

      具体包括满足2 吨的氢气储存设备及其配套零部件、满足加氢规模500kg/d 的35mpa固定加氢站1 个所需的设备、70mpa 加氢试验台所需设备、实现200kw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用的相关辅助设备、35mpa

      来源:亮报2021-07-28

      示范工程制氢与发电功率100千瓦,储氢容量200立方米(标准状态),供电时长逾2小时,“制氢—燃料电池热电气联供”全系统综合能效超过72%,整体技术国际领先。

      来源:高工锂电2021-03-18

      电池热管理方面,基于电池的物理化学特性,精确掌控温度/电压/电流等安全边界,确保电池在安全舒适区工作,完善监控模型,第一时间识别安全风险并及时预警。

      来源:河南科技厅2021-02-23

      豫新汽车热管理近期新承担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围绕2020年国家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标准,积极布局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发攻关。

      动力电池新技术落地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2-03

      欧阳明高同时提醒,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从材料层次设计、单体电池热蔓延与热管理方面着手,同时还要通过电池智能管理与充电控制系统进行热失控提前预警,这是整车企业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

      来源:高工锂电2021-02-01

      针对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给出的建议是,一是电池热管理系统效能优化,包括ptc加热器、热泵空调、电机激励加热等;二是,面向冬季工况的动力系统能量综合利用,包括回收电机运行的废热,进行电池加热

      银隆钛酸锂可耐超低温 有效解决新能源车辆冬季运营难题

      来源:银隆新能源2021-01-21

      针对电池对低温环境“不耐受”这一现象,不少企业研究出各种类型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希望对动力电池进行保温、加热等来解决“怕冷”问题。...针对冬季锂电池掉电现象,研发电池热管理系统虽则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但效果或安全风险是否又如期待,还须进一步验证。银隆钛酸锂可耐超低温 有效解决新能源车辆冬季运营难题那么,有没有本身耐低温的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