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结果444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12-08

      减缓气候变化是指改变全球能源生产方式,逐渐放弃使用化石燃料,适应气候变化则是指提高农业和基础设施(城市、港口、电站和公路等)对极端气候天气和海平面上升等威胁的适应能力。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1-25

      中国也在加强适应方面的工作,农、林、水、海洋和气象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42个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开展得很顺利,初步探索了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

      来源:国务院2014-11-25

      中国也在加强适应方面的工作,农、林、水、海洋和气象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42个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开展得很顺利,初步探索了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

      来源:嘉兴日报2014-11-20

      建设智能电网是构建新的能源供应保障与服务体系,对调整我国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清洁电网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是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嘉兴智慧城市发展需要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凸显了节能、清洁的优势。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4-11-05

      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减缓与适应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优先建设生物质多联产项目,加快发展沼气发电,推动城市垃圾焚烧和填埋气发电。实现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加快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生物质供气。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09-25

      近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适应减缓为主脉络,深入、详尽地论述了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全球环境、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受到的影响、未来将要受到的影响以及积极应对的措施

      来源:大智慧阿斯达克通讯社2014-09-23

      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要提高沿海城市和工大工程设施的防护标准,提升应对风暴潮、咸潮、强台风、城市内涝等灾害的能力,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标准等。

      来源:经济网2014-09-23

      而应对环境挑战,比如降低用水量、适应气候变化、确保能源效率,正是丹麦以及丹麦企业的兴趣点所在。这就是为什么众多丹麦企业来到中国,也是为什么丹麦首相带着我和气候、能源与建筑大臣来中国访问。...情况最好的城市,这一数据也在10%~15%。金砖国家是丹麦环保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丹麦gdp增长了80%,能源消耗却是零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还降低了13%。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14-09-11

      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或将成为我国治理城市雾霾的有力措施。研究表明,在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 个百分点,单位gdp 能耗可下降4%。...以完成碳承诺为目标的风电发展规模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争取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 温室气体排放量比

      来源:经济观察报2014-06-17

      弗勒丽达科提左表示,德国联邦研发部在2013年已经在气候变化研发领域投...中国的城市通常有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所以,公司在中国安装的净化设备都是大型的,这与德国本土的设备不同,所以,需要欧洲企业慢慢适应

      来源:《中关村》杂志2014-06-11

      我们要用2030年时间建立起适应自然的生态体系,才能真正长久地适应这种发展。...2013年的雾霾,让104个城市深陷其中。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的恶化到现在已经大概四十年了。

      来源:浙商网2014-06-10

      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坚持的是199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肖明2014-05-20

      另外最核心的是,产业政策应该更多地注重环保、气候变化,劳工权益的保护。此外对于创新环境和生态方面,应该做好服务。...各个行业发展也规定的很细,比如船舶行业要适应国际造船新标准,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配套设备;汽车行业要强化整车研发能力等。

      来源:中电传媒舆情监测室 作者: 张博庭2014-05-08

      他指出生态学研究必须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必须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粮食安全等有关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他号召学者对各种动、植物生态的研究,不能只强调保护...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oikos的含义就是住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2-25

      英国政府立法来减少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确保我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从而保证了科学证据在英国的气候变化政策的中心位置。...我们可以了解需要连接学界和工业界的支持方案以帮助他们达成合作伙伴的关系,例如,弹射创新中心(catapultcentres)大力推动科技成功转化,涉及先进制造、卫星应用、细胞疗法、近海可再生能源、未来城市

      来源:东海证券2013-12-12

      《战略》要求,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到 2020年,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是:适应能力显着增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3-12-05

      第二融资,除了绿色气侯基金的运作之外,第19届缔约方大会更加清楚表明融资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此外,我们还鼓励城市企业和四国家级一些国家充分参与到联合国框架公约当中,企业和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的主力军,在第19届大会上,我们决议当中,也提到两者的重要作用,华沙行动议程。

      来源:互联网2013-11-29

      去年,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符合国情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开展了中国新建建筑领域的碳市场项目,探索利用市场经济机制扩展建筑节能融资渠道;启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研究

      来源:中证网2013-11-22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发布气象局着手人工干预雾霾《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11月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

      来源:经济日报2013-06-19

      煤炭、石油、水力、风力等各种能源都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然后将电能通过电网延伸到城市、乡村和山间,广泛地满足城乡生产生活所需。...两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基础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满足了工业文明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终究会枯竭,同时也催生了环境破坏、气候变化、安全事故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