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市”相关结果6979
      绿证新时代

      来源:《能源》杂志2024-09-14

      1044号文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指出绿证同时还支撑绿色电力交易、认证绿色电力消费、衔接碳市场、推动绿证国际互认,绿证权威性和通用性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核协2024-09-14

      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支持核能供热管网建设,包括推动核能供暖、供汽、制冷项目通过 ccer 进入碳市场,通过城市供热保障基金予以支持等。四是创新商业模式,探索核能综合利用新的商业化路径。

      来源:宁夏国资委2024-09-14

      2023年10月27日,银川热电提前完成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碳配额清缴履约工作,实现了在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100%履约。...碳减排精准管理宁夏电投集团西夏热电公司是宁夏最早参与碳市场交易的企业,实施的减碳减排技术改造和管理优化创新曾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来源:北京生态环境2024-09-12

      北京碳市场已经平稳运行11年,总体规范有序,碳价稳步走高,市场主体也会出现“惜售”“看涨”等行为,为了保障碳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并为完成配额清缴确有困难的重点碳排放单位提供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核协2024-09-12

      明确核电的绿色价值属性,推动核电全面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在碳市 场、电力市场等机制设计中,充分考虑核电的市场地位和价格机制,促进核电产业 健康发展。

      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2024-09-12

      shcercir1可以用于上海碳市场配额履约抵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愿碳抵消、自愿碳注销或者公益捐赠。

      来源:吉林生态环境2024-09-12

      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调研帮扶行动是为了实地摸清企业工作情况,点对点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诉求,助力企业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帮扶组就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相关政策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行宣传解读,对企业提出的原料分解等问题逐一进行解答,并系统讲解了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及核查要点。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9-11

      此外,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陶瓷、纺织、数据中心、交通等行业领域纳入碳交易市场,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成交金额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首位。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2024-09-11

      深度解读2024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预测了今年的扩容,主要根据就是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很明确提出碳市场要扩容。 那么,这次碳市场的扩容对于碳市场有什么影响,对于从业者来说又有什么机会呢?

      来源:上海环境2024-09-10

      shcercir1可以用于上海碳市场配额履约抵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愿碳抵消、自愿碳注销或者公益捐赠。...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9月3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本市碳排放交易2023年度履约工作的通知》,上海碳市场纳管企业可购买shcercir1用于今年的配额清缴。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4-09-10

      目前,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全国碳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显著,碳市场在中国碳定价机制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

      重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4-09-09

      9月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工作方案》提出,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做好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工作

      重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4-09-09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9月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环办便函〔2024〕299号。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9月19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9-09

      当前,绿电、绿证交易与碳市场、自愿减排机制等衔接不完善,各环境权益产品之间缺少衔接。...各地碳市场在抵扣标准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模式,市场用户一方面难以鉴别绿电、绿证的区别,另一方面普遍存在“难以获得碳排抵扣认证”的疑虑。

      来源:人民日报2024-09-09

      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推动发展绿证市场,加强电力市场、绿证市场、碳市场等有效衔接。推动终端能源消费转型由电能替代为主向电、氢、氨等多元清洁替代转变,推动主要用能领域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引擎。

      来源:沙钢集团2024-09-06

      当前,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钢铁、水泥等行业纳入已然是大势所趋。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碳管理能力,积极主动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9月2日,沙钢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启动碳管理体系建设。

      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4-09-04

      三、2024年度预分配配额发放为逐步增强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提升碳市场活跃度,纳管单位在完成2023年度配额履约清缴后,对其按2023年度审定排放量的80%发放2024年度预分配配额,可用于市场交易。

      来源:浙电e家2024-09-04

      当前,绿电、绿证交易与碳市场、自愿减排机制等衔接不完善,各环境权益产品之间缺少衔接。...各地碳市场在抵扣标准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模式,市场用户一方面难以鉴别绿电、绿证的区别,另一方面普遍存在“难以获得碳排放抵扣认证”的疑虑。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9-03

      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大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建立健全绿证、绿电、碳市场协同机制,强化市场和价格机制对用能行为的引导和激励,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绿色能源消费。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9-03

      碳普惠是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可将个人和中小企业的低碳行为折合为碳减排量,通过交易等方式实现价值变现。近年来,碳普惠交易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