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池巨头”相关结果588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2016-04-12

      据有关专家介绍,与日韩电池巨头相比,我国电池厂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安全性和一致性。业内人士指出,从材料到电池包的多种技术以及生产工艺、品质管理等综合能力方面,国内厂商目前的差距不小。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04-06

      记者从天能集团获悉,十三五期间,天能也在努力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300-400瓦时每千克。同时在充电时间、安全性上进一步提升。同时,国际动力锂电池巨头也纷纷进军中国。

      来源:网易汽车2016-04-01

      日韩锂电池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对国内锂电池企业产生巨大压力,但吴扬表示,日韩电池设计有其独到之处,尤其在电芯的设计,但同样的也存在缺陷。微宏不燃烧电池安全性世界第一。

      来源:盖世汽车网2016-03-28

      在三星、lg等动力电池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建设生产工厂之后,作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商的松下终于也忍耐不住,日前其正式对外公布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大连兴建一座汽车锂电池工厂,投资500亿日元(约4.12

      来源:前瞻网2016-03-26

      在日韩电池巨头的威胁下,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形势将发展巨大变化,以往的规模化优势不再,未来市场进入质量时代,国内锂电池亟待技术提升。...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新能源车市快速发展,国内动力锂电池企业也因此赚个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中国利好的锂电池发展形势,也吸引了日韩电池巨头相继进入中国。

      来源:新材料在线2016-03-22

      在国外电池巨头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之际,中国的电池技术突破不但是与世界电池巨头抗衡的关键手段,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来源:盖世汽车网2016-03-11

      随着韩国电池巨头三星、lg设立生产基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产地。为了满足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对锂的需求,韩国相关企业正积极扩建产能。

      来源:网易汽车2016-03-07

      这三家电池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引来了不小的恐慌,如今再来一个博世,将会对国内电池企业产生巨大冲击,若技术跟不上、成本降不下来,则地位岌岌可危。...国外企业优势明显 本土电池企业应如何应对三星、lg、松下以及博世等几大国外电池厂商的到来,之所以让国内电池企业如此紧张是因为看到了这几大巨头的优势,这也是lg、松下等电池厂商能够吸引众多汽车厂商的原因。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6-03-04

      过去一个月内,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决定引发了本土动力电池企业的抗议、集体上书,而韩系电池巨头也从最初的震动、声称撤资,到近几日的集体封口。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6-03-03

      ggii分析师李俊华指出,尽管国内各大动力电池厂商都提出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充计划,但国产动力电池在产品性能、能量密度、关键材料、制造工艺、核心技术等方面都与松下、三星、lg等国际锂电池巨头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

      来源:木东经济2016-03-03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值得关注:(1)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但与三星、lg等国际锂电池巨头相比,国内企业在电池性能、能量密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电池续航里程短成为限制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大障碍

      来源:摩尔金融精选2016-03-02

      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方面。2015年以来,锂电池产业链实现爆发式增长,并成为上市公司募投最为密集的领域。但与松下、三星、lg化学等国际锂电池巨头相比,国内企业在电池性能、能量密度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

      来源:家电网2016-03-01

      至此,lg化学已经与美国汽车市场三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2009年,lg为通用volt提供电动汽车电池,2010年与福特达成合作意向。...特斯拉不是唯一一家打造家用电池的企业。随着埃伦马斯克对powerwall的不断鼓吹,其他商家,比如三星、松下和韩国电池巨头lg chem,也开始跟风打造类似的储能设备。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2016-03-01

      并且因为日韩企业的电池性能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存在,越来越多的整车厂采购外资电池。而日韩电池巨头近年来纷纷在国内跑马圈地,三星sdi和lg化学已在中国设厂,松下也投入巨资新建工厂并计划在2017年投产。

      来源:盖世汽车网2016-02-23

      在博世之前,韩国三星和lg,以及日本松下在中国建立动力电池基地和工厂,并且已经在赶工建设中。这三家电池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引来不小的恐慌,如果又来一个博世,国内动力电池的竞争可想而知。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6-01-18

      编者评论:目前,国内锂电池供应商能够进入整车厂供应链的只有少数几家。随着国际电池巨头在中国大规模量产,国内企业必然会受到冲击。...编者评论:与日本相比,中国锂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是集中度明显偏低,有规模的企业就有几十家,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上百家锂电池企业,导致资源严重分散,市场无序竞争。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6-01-15

      欧阳明高认为,目前已有三星、lg等国外电池巨头在我国建厂,如果国内企业仍然依赖技术引进、简单复制进行生产,将不利于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他认为随着动力锂电池比能量的提升,以及燃料电池电池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成熟,电池成本将大幅下降,新能源汽车也将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的家庭。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6-01-12

      国际巨头市场争夺战预警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供应商能够进入整车厂供应链的只有少数几家。随着国际电池巨头在中国大规模量产,国内企业必然会受到冲击。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6-01-07

      另外,2015年,除了乐视、苹果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宣布造车外,动力电池企业也陆续宣布将造新能源汽车。...松下4.12亿美元在大连建首个汽车动力电池工厂在三星、lg等海外动力电池巨头进入中国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厂家之后,松下终于来了。

      来源:动力电池网2016-01-07

      瞄准于此,全球动力电池巨头近年来都虎视眈眈的紧盯中国这块蛋糕,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三星和lg在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先后完工,并都将于201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这其中,由于具备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catl已经成为全球车用动力电池、电网、商业及家用储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