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相关结果336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2-04-28

      会议同时得到了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研究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力支持。...未来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具备竞争力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表示,在全固态电池不能迅速产业化的背景之下,中科院提出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既有望发挥固态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的优点,又易于工程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发布:2021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2.4GW/4.9GWh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2-04-26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发展策划部主任冯凯、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钟海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分别作主旨报告

      华为入手钠离子电池 储能技术格局或将颠覆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4-14

      中科海钠创始人胡勇胜,还有另一个身份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深受研究人员和资本青睐的钠离子电池究竟何处与众不同?

      华为隐形“造车”局?再度入手钠离子电池“小巨人”!

      来源:中工汽车网2022-04-07

      天眼查app显示,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主攻混合固液电池与全固态电池,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目前,在国内已拥有三座电池生产基地。...至此,华为不到两周已经连续投了两个中科院团队,而且都是电池赛道。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3-30

      项目单位山西盛宏玖方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享储能运营技术,在全国多地有新型储能项目案例;光储网充示范工程采用“钠离子+飞轮储能”技术,是山西省首个“光伏+混合储能”的光储网充电示范工程,由华阳集团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作

      来源: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2-03-29

      文章重点报道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团队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2022年3月23日,最新一期的全球顶级期刊《nature》重点报道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大成果。

      来源:高工锂电2022-03-29

      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主攻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研发与生产,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总部位于北京。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2022-03-28

      11.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2.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有限公司14.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16.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7.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mark>物理研究所</mark>李泓:先进电池是我国双碳战略和电动中国战略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3-27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言指出,先进电池是我国双碳战略和电动中国战略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在生产、生活、国家安全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在这些应用领域,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吴凡团队,在过去三年一直在致力于发展空气中稳定的、水稳定的硫化物电解质,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

      央视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快车道” 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来源:央视网2022-03-21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纪律:我们既可以通过电动机带动压缩机,把空气压缩,也是将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压力能储存了。这个技术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和接入。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3-10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清刚谈到,碳达峰、碳中和为能源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这里面我们特别是最近的习总书记在政治局学习的一次讲话里面,系统的阐述了双碳目标,包括这里面的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能源和碳减排之间是又矛盾又是我们发展新的机遇

      来源:中国科学院2022-03-03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清刚,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分别围绕“双碳”目标,介绍了能源生产、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工艺、生态系统观测与碳汇等方面的工作基础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3-03

      当天发布会上,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吕清刚研究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院士,分别围绕“双碳”目标介绍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和专家在能源生产、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工艺

      什么是碳卫星?碳卫星如何监测全球CO2浓度?

      来源:环球零碳2022-02-15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玉权解释,太阳光经过空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对许多精细的颜色有了不同程度吸收。...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中国碳卫星”和中科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碳专项”等的资助下,大气所团队核心成员、博士杨东旭研发了卫星遥感反演算法。

      来源:新华网2021-12-31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2021年的最后一天,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消息:12月30日晚,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12-24

      详细阅读国际首个4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南京签约12月22日,苏盐集团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储国能公司在南京隆重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同建设国际首个4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

      来源:苏盐集团2021-12-23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海生,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夏勇,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俞兵华,中科院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良出席了仪式。...苏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朱俊强分别在仪式上致辞,中储国能公司总经理纪律介绍了合作项目相关情况。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2-01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认为,规模化储能要达成一些硬指标,要做到本质安全,在运输、安装甚至突发系统事故时不起火爆炸。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度电成本低于0.2元,实现吉瓦时级储能电站。

      来源:电气风电2021-11-24

      对话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主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各方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mark>中科院</mark><mark>物理研究所</mark>李泓:“十四五”储能前沿技术分析

      来源:能见APP2021-11-16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在储能主题论坛上发表视频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