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交直流大电网”相关结果1211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12-18

      坚强交直流大电网支撑保供和转型多年来,河南特高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速发展。...河南电网也率先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阶段。2020年7月15日,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建设的输电大通道——±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电。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3-12-18

      他们聚焦新能源领域发展变革,以能源保供为基础,以清洁低碳为方向,通盘谋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政策、技术、创新等全要素发力,逐步构建交直流混联坚强大电网,建强能源“保障网”,打造能源“生态圈”;他们紧密抓住地方建设

      来源:电规总院2023-12-15

      基于稳定工作会精神,我国建立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和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大电网安全防御体系。稳定工作会议对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电力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达到25.6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达到约3亿千瓦,已建成发电装机总容量和电网规模最大、远距离输电能力最强、大规模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全世界最复杂电力系统,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用电需求

      来源:电联新媒2023-12-11

      20年间,国网浙江电力全力打造安全可靠坚强智能的浙江电网,实现了特高压交直流技术落地应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世界第一输电铁塔等获得重大突破,全面支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电力营商环境显著提升,电网绿色...国网浙江电力全面落实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以系统规划为引领,加快构建省内“煤电兜底、核电主力、气电顶峰、新能源全消纳”,省外“扩大交易时序、购电策略灵活、做大入浙总量”的能源供应结构,瞄准浙江“受端大电网与分布式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12-06

      据了解,这套关键技术攻克了交、直流耦合和新能源高比例接入背景下的电网安全主动防御难题,可成功遏制线路放电、对地距离不足等原因引发的大电网系统性连锁故障。...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当前湖北电网形成了“交直流混联、送受端并存、微电网共生、多主体互动”的电网形态,电力系统“双高”特征显著,电力系统抵御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来源:南网50Hz2023-11-28

      陈勇认为,农村地区是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最好舞台,“很多农村用户分散、单体负荷小、离大电网远,规模化的基础设施难以应用。”这些特点却适合更加灵活的、因地制宜的能源发展模式。...对于南方电网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直流并联运行电网而言,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更加重要。高压柔性直流技术是南方电网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南方电网开创了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技术并成功应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11-28

      近年来,国网甘肃电力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利用大电网互联优势,将甘肃的绿电输送到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促进能源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变。...通过打造“不停电示范台区”和“共享储能”新模式,该工程将建成光、储、充、直柔微电网基地,形成低压交直流柔性互联、充电设施高效承载、新型储能多元利用、源网荷储高效协同的新型智慧配电网系统。

      湖北:全面推动新型电力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

      来源: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11-28

      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建筑一体化利用,有序推进主动配电网、微电网、交直流混合电网应用,提高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调能力。...推动电网更好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增强电网就地平衡能力,大力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11-24

      经过多年发展,江苏电网进入特高压、大电网、高负荷时代,已建成特高压“一交四直”、500千伏“七纵七横”和220千伏分区运行的交直流混联骨干网架,负荷破亿成为江苏电网运行常态。

      西电电力电子第三代SVG垂入百亿赛道 核心技术助力电网安全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11-21

      01需求高企 优势玩家技术壁垒高截至目前,国内高比例接入电力电子装备的新能源电网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和突破稳定性难题,交直流串并联复杂大电网数字化调控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防控体系重构技术,以及针对极端天气和外部攻击的主动防御与快速恢复技术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1-15

      鉴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指出,项目在大电网安全、提升电网经济运行水平、电网规划分析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说明了构建仿真平台的有效性。...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调度控制中心技术人员谭贝斯介绍:“基于国产化全数字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我们完成了张北柔直工程送电能力分析工作,包括40余种交直流运行方式,200多个交直流故障,共计8000个工况的电磁暂态仿真计算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3-11-03

      在这样的考虑下,在电网公司的角度,用制氢的绿电通过大电网送到受端,本地再制氢,其实等效就是用电网在帮着输氢。...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拥有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全球最领先的技术,输电技术的成熟性和现阶段的经济性肯定比输氢好。在国家电网和石化行业在跨领域合作方面,也是围绕送端协同的模式。

      来源:国家电网2023-11-02

      ,实施西电东送通道调整工程配套稳控系统高可靠性升级改造;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细化完善电网风险管控措施,牢牢守住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国网安徽电力聚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为主线任务,全力打造“一型三力”皖美电网,加强电网协调发展体系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协力推进长三角地区新增跨区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加快构建省内特高压交流网架

      中国电科院副总工:“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电力转型发展探索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10-26

      第二个关注点,它将来是交直流混合的组网形态,末端的配电网复杂性很强,我们列了几个观点,交直流的自组网技术,交直流的故障诊断、保护技术、运行控制技术都是这里面要关注的难点。

      来源: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2023-10-19

      在打造“不停电示范台区”和“共享储能”新模式下,实现光、储、充、直柔微电网基地,形成低压交直流柔性互联、充电设施高效承载、新型储能多元利用、源网荷储高效协同的新型智慧配电网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有效消纳途径电力外送是促进富余清洁能源有效消纳的重要途径,国网甘肃电力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利用大电网互联优势,让甘肃“绿电”输送向全国21个省市,能源优势正在加快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变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3-10-18

      当前,沙特电力公司正大力推动交直流电网规划建设,加快电网互联互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辛保安指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运营管理着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持安全运行纪录最长、清洁能源发展最快的电网,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运行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位列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10-17

      河北电科院攻关交直流多级微电网的协调运行和控制关键技术,不仅在工程中接入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多种电源形式,还提出了一种创新应用分级自主控制技术的交直流混合多级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实现了对微电网电能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度“南网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公告

      来源:南方电网公司2023-10-17

      南方电网交直流混联,远距离、大容量、超(特)高压输电,安全稳定特性复杂,驾驭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公司掌握超(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电网节能经济运行、大容量储能、超导等系列核心技术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10-12

      近年来,公司在推动成立新的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加快国际标准布局和标准国际化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在特高压、大电网、新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近年来,依托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实践,公司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95项,并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发起创立8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技术委员会,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电力行业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0-11

      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系统结构愈加复杂,交直流混联大电网与微电网等新型网架结构深度耦合,“双高”“双峰”特征凸显,灵活调节能力不足,系统性风险始终存在。...一是加强大电网骨干网架安全监管。组织开展直流系统安全管理现场调研,开展跨省重要输电线路重点监管、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管理专项监管,推动有关文件落地实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