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2024-09-20
到2027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4%以上,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新增省级创新平台50家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单位gdp
来源:电联新媒2024-08-29
gdp能耗...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升10.9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58.2%;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十年增长了35%,清洁能源产业成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柱;人均生活用电量十年翻一番,历史性解决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十年间单位
来源:国新网2024-08-29
与2012年相比,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能源资源实现了绿色集约化开发。
来源:攀枝花市发展改革委2024-08-27
制造业龙头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9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4%,202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增速-7.7%,环境空气质量指数重点指标so2、no2、co分别下降9.6%、11%、4.8%。
来源:永康市人民政府2024-08-23
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力争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任务目标。...26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按照年初增速(增幅)的目标已完成,绝对值目标因核算方式不同存在差距;规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等3项指标离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来源:嘉兴市发展改革委2024-08-23
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高耗低效企业帮扶提升,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组织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用足用好绿证抵扣能耗政策,积极增购省外绿电绿证,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0%以上。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8-20
国家“十一五”规划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国家“十二五”规划在把单位gdp能耗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的同时,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08-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速推进,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突破50%,煤炭消费比重年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7%,降幅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来源:《学习时报》2024-08-14
来源:长治市人民政府2024-08-07
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确保“十四五”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5.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下降率达到18.5%。...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降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二、重点任务(一)建立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1.协同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节能降耗。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8-07
加强能源节约高效利用,落实非化石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管理,实施能耗强度年度目标弹性管理,切实增强省级用能调控,“十四五”前3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位居全国前列。
来源: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2024-07-30
到2030年,全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水电、风电、光伏等总装机容量达800兆瓦,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4-06-28
今年“双碳”政策开始加速推进,年内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分别要求下降2.5%和3.9%,该降幅与2021年水平相近,具备一定挑战性。
来源:合肥包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6-28
gdp能耗为0.1700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6.6%,超额完成市级4.2%的目标任务,降幅位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您提出的“推进低碳化绿色产业园区建设”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包河区积极响应减碳增绿的号召,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构建低碳、环保、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23年,全区单位
来源:彭州市人民政府2024-06-26
到2027年底前,组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5个,我市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至15%。对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按其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5%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
来源: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2024-06-19
“双控”工作机制,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5%以上,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双控”工作机制,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5%以上,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来源:抚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06-11
立足我市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偏大,单位gdp能耗下降较慢,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 年下降15.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9%以上。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5-27
10年来,安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近30%,产业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