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核聚变”相关结果281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03-07

      不过现在我们对核聚变技术的认知愈加清晰,特别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的建设,让第一个电站规模的聚变堆成为现实。...《中国电力报》:刚才您也提到了iter项目,也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那么您能简单介绍下在iter项目中中国贡献了哪些力量吗?段旭如:在贡献率方面,iter项目有七个参与方,具体涉及到35个国家。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2-24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作为目前核能国际合作的重要部分,就计划使用氘氚混合物作为聚变燃料,为此,jet也一直被视为该计划的重要试验台。...不过,也有科研人员提醒称,人造的核聚变装置往往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而目前,要让核聚变反应发生,所需要的能量仍高于聚变过程产出的能量,这也意味着,核聚变技术距离真正投入商业化应用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来源:中核集团2021-11-02

      法国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7日,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组织(iter)宣布tac1联合体团队成功实现主机安装第一阶段任务,具备吊装真空容器的条件。...2020年5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重达1250吨的杜瓦底座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杜瓦底座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拉开了iter主设备安装的序幕。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10-28

      加大绿色技术合作力度,推动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建立健全氢制、储、输、用标准。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24

      法国当地时间9月16日,位于法国南部卡达拉舍的“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最后一个下部主要磁体部件——极向场超导线圈pf5成功落位,标志着iter项目主机安装第一阶段最后的里程碑完成...项目部坚持抗疫、施工两不误,克服进度要求紧、技术问题和变更多、技术要求高等困难,顺利完成杜瓦底座、杜瓦下部筒体、下部冷屏、极向场超导线pf5等一系列重大里程碑节点,按时、保质、安全地完成了阶段性合同任务,顺利跑完聚变安装

      来源:中核集团2021-09-17

      当地时间9月16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的最后一个下部主要磁体部件——极向场超导线圈pf5成功落位,标志着iter项目主机安装第一阶段最后的里程碑完成...克服了进度要求紧、技术问题和变更多、技术要求高等困难,打赢了“杜瓦底座“、“杜瓦下部筒体”、“下部冷屏”、“极向场超导线pf6”等一系列重大里程碑节点攻坚战,按时、保质、安全地完成了阶段性合同任务,顺利跑完了聚变安装的

      来源:中国网2021-04-27

      2007年,我国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iter是由世界上30多个国家共同合作的大型工程计划,目的是通过建造反应堆级的核聚变装置,把“人造太阳”的梦想变为现实。...早在1955年,钱三强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这与当时国际核物理学界对核聚变的关注几乎是同步的。

      来源:中核工程2021-04-23

      当地时间4月21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第四个重大部件——极向场超导线圈pf6成功落位,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系统的安装工作全面开启。

      来源:中国核动力院2021-04-19

      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日本、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等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00余家中外知名核电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参加展览。

      来源:中核集团2021-04-12

      “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是全球核聚变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于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01-28

      大力推进先进核技术研发,形成了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铅基快堆、聚变堆等先进反应堆系统。积极推进核聚变研究,并走在了世界前列,探索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建设。

      来源:中核集团2021-01-15

      当地时间1月14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第三个重大部件——杜瓦下部冷屏成功落位至杜瓦底座内侧上方,吊装工作圆满完成。...“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探索核聚变的过程中,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团队凝心聚力、携手并进,为推进iter项目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人类未来能源探索的道路上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来源:新华社2020-12-07

      新华社悉尼12月4日电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超级计算机帮助下创建的电子-分子碰撞模型数据库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采用,为iter开发控制核聚变的关键诊断工具提供了帮助,朝最终实现受控核聚变又迈出一步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04

      ,也是我国消化吸收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hl-2m装置是实现我国核聚变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将使我国堆芯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及相关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携手世界核聚变能开发的国际合作平台。

      来源:新华社2020-09-24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成功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研制出重要部件“校正场线圈”,并于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将运往法国iter建设现场。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09-18

      详情点击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中核集团12日披露,由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力支撑批量产品11日在贵州遵义正式启运。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08-03

      详情点击习近平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来源:中核集团2020-07-29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举行。...当地时间5月28日,中核集团成功实现杜瓦底座吊装,拉开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设备安装序幕。

      来源:新华社2020-07-29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计划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来源: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2020-07-20

      等离子体所成立于1978年9月,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是中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卢洪早指出核聚变是人类能源利用终极解决方案,希望双方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提前部署抢占能源发展制高点,对中国、对世界能源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