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1-28
据了解,科达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10月,主营业务为负极石墨化加工、人造石墨负极产品。依托于上市公司科达制造在负极材料布局,核心团队在人造石墨材料研发、生产制造超过10年的技术沉淀与工艺积累。
来源: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2022-12-07
在表面层多功能修饰的作用下,这种富锂锰基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循环性能:半电池循环600 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82.1%,和商用石墨负极组装成的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可达604 wh kg-1,循环140
来源:电池中国2022-11-28
年硬碳负极成本将降至与石墨负极相当;技术方面,硬碳前驱体路线多样,原材料供应与成本是核心考量,未来硬碳路线或呈现百花齐放格局;供应链方面,硬碳前驱体的调控、改性、掺杂、包覆是当前负极厂商首要解决的产业化问题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11-16
10月份,贝特瑞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在深耕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同时,贝特瑞加快石墨负极传统技术路线及工艺革新,加快推进对硅基负极、钠电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的前瞻性布局。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11-15
其一,圆柱电池的劣势是成组效率为70%左右,低于方形电池的80%,想要实现和方形电池相同的能量密度,必须使用更高效的方案,采用高镍三元材料和硅负极体系;其二,硅负极相比石墨负极具有更高的膨胀系数,圆柱电池相比方形电池内应力分布更均匀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10-26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翔丰华10月25日发布公告,子公司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拟与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管委会签署项目投资合同,该项目拟建设年产2万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负极碳化生产线和年产4万吨人造石墨负极原料粉碎整形线及包覆线生产线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10-13
万吨天然石墨负极一体化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20万吨鳞片石墨及5万吨天然石墨负极一体化(含球形、提 纯、成品等工序)。预计建设周期为18个月; 二期规模同一期,三期建设10万吨天然石墨负极一体化。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09-27
大软包电池单次充放电膨胀应力的变化为7320 n,约为石墨负极的4倍。...本工作采用商业化的siox和石墨复合作为负极材料,与高比能ncm811正极材料,组装成60 ah大软包电池。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08-24
本工作研究了滴定-气相色谱仪(titration gas chromatography,tgc)技术在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上定量检测析锂的有效性,实现了该方法在石墨负极析锂定量检测上的应用,最小检测极限为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2-07-27
比如,石墨负极每吨材料电费占比接近60%,811电池正极材料碳排放占电池生产排放的80%。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能耗大、成本高、碳排放较严重。...下一步,我们要进行全方位控制,尤其是要加入负极定位的传感器,把电池分成正负极,分开进行控制。在软件方面,要引入人工智能,大幅提升安全检出率、降低误报率,这已经在很多车辆上使用了,在电池中也能大有可为。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22-07-26
水分子还会使嵌锂的石墨负极部分脱锂,在sei膜底部形成氢氧化锂。另外,电解液中溶解的o2也会加速lifepo4电池的老化 。...石墨负极的杂质含量越高,造成的不可逆的容量损失也越大。化成方式对电池造成的失效活性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首先体现在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过程中消耗的锂离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7-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龙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板块拥有磷酸铁、磷酸铁锂产能各5万吨,石墨负极产能2.5万吨,今年4月份开始量产并对外销售,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预计三季度末达标达产...另有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二期)5万吨预计年底建成,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5万吨预计三季度建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6-28
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上表示,日前工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会、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遏制了碳酸锂的价格上涨趋势,但目前锂资源仍处于高位运行,同时钴、镍以及石墨负极用的石油焦等原材料也在大幅涨价
来源:电池中国2022-06-01
公司在焦作投资建设的年产20万吨磷酸铁、20万吨磷酸铁锂和10万吨石墨负极项目二期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计划2023年建成投产。...公司负极项目4月份开始量产,预计全年产销约1万吨左右。(来源:微信公众号“电池中国”id:cbea_battery )据介绍,龙佰集团目前拥有磷酸铁、磷酸铁锂年产能各5万吨,石墨负极年产能2.5万吨。
来源:高工锂电2022-05-24
另一方面,受石墨化供应紧缺,上游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今年q1人造石墨负极均价较去年普遍增长5%-10%。...价格方面,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负极材料价格势必向下跌落。ggii预测,随着国内针状焦产能以及石墨化产能进一步释放,负极材料价格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出现拐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5-19
在动力电池巨头持续加码的同时,国内主要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大产能规划,杉杉股份、璞泰来、翔丰华等人造石墨负极头部企业均加速扩张石墨化产能及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来源:高工锂电2022-05-19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id:weixin-gg-lb)据悉,2025年,奔驰将在g-class车型中采用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通过使用硅基负极,能量密度比目前石墨负极电池高20%-40%。
来源:电池中国2022-05-05
资料显示,每生产1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需要石油焦1.3吨-1.5吨。因此,石油焦是负极材料的一大成本构成。...2021年以来,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翔丰华、尚太科技、凯金能源等人造石墨负极头部企业均在加速扩建石墨化产能及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随着行业高景气度持续,跨界“选手”也奔袭而来。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2-04-29
ig公司正在开发一个设施,对石墨精矿进行试点测试,用于加工生产用于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ig公司表示,位于西澳大利亚州南海岸springdale的浅层石墨矿床可以为collie的石墨加工提供原料。
来源:高工锂电2022-04-25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杉杉股份、璞泰来、凯金能源、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翔丰华等人造石墨负极头部企业均在加速扩张石墨化产能及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同时,受石油等价格上行影响,针状焦、石油焦q1价格环比上涨5-10%,推高负极材料成本,叠加石墨化成本高位运行,负极材料也成为近期价格仍保持上行的少数原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