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结果688

      来源:能源 于洋2013-06-06

      因此,能源行业不仅要继续探索节能减碳的技术进步路径;也要重视能源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研发;更要在投资和布局时,将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纳入思考。...除了新技术鼓励政策上的调整,对未来能源系统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选择,也应纳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考量。在推进相关改革进程时,不仅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3-04-17

      这与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而推进能源转型是一致的,但不切中时弊。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清洁的非化石能源,即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到50%左右。

      来源:中国能源报 肖蔷2013-04-17

      洮南热力站示范项目最大的意义有两点:一是通过实践证明采用的弃风供暖技术及运营方式可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运行方式调整灵活;热量输出调整响应速度快,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供热效果好;储能效果明显,风电消纳稳定可靠

      来源:慧聪网2012-08-16

      我称之为金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开创可持续的未来,这是实现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包括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动力。为此,我在2011年设立了人人共享可持续能源新倡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变化势头不可逆转。这一方面的例证俯拾即是,在大国小国、富国和穷国随处可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李泽民2012-07-13

      :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实力,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推动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支撑十二五时期和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来源:科技部网站2012-07-12

      认识气候变化规律、识别气候变化的影响、开发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制定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参加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规则的制定等,无不需要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

      来源:参考消息网2012-06-05

      首先,大型水坝对湿地和人类居住模式的影响限制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后一点,水电基础设施的昂贵性和持久性令人们很难或无法对它们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农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人类居住模式未来的改变。另外,中国的大坝建设热潮将对它与邻国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2-03-05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1-12-02

      德班会议的两个焦点问题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和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技术转让。...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1-11-16

      ,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巴哈马国一样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1-11-09

      碳信息披露项目中国办公室负责人郭沛源表示,上市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日趋积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进行低碳转型,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样本上市公司报告中,有15%成立了专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治理机构或领导机构,有1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气候变化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在71份报告中,92%的企业披露了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具体行动。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11-07

      目前,主要有气候公约下的全球绿色基金、气候变化特别基金、最不发达国家基金,《京都议定书》下的适应基金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各国政府推出的多个碳基金。...这些基金用于帮助能源、运输、工业、水利、农林等行业,解决气候适应能力脆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损等一系列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全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解决了急需的资金问题。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1-10-31

      据报道,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29日在中非智库论坛第一届会议上表示,为提高非洲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一直积极推进100个援非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包括太阳能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1-10-28

      如何使那些中等收入或者低收入的国家他们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来适应气候变化,这会是一个更加难的讨论了。这也是一个我们想要投资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在水这方面和能源这方面也是一样的,我们主要一个在气候变化下的话题就是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去创新来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而且要加大我们的力度。

      来源:江苏新沂供电公司2011-05-09

      连日来,苏北地区高温天气持续攀升,为适应气候变化全力做好保电工作,新沂供电公司北沟供电所早动手、早准备,把各项工作做在前头,保证了安全可靠供电,受到客户的称赞。

      来源:搜狐绿色2011-04-18

      为风能制造空间尽管对迁移物种的影响仍然令人担忧,但是最新研究报告坚称,“开发那些已存在人类开发足迹的区域”,避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遗失,对野生动物适应气候变化有着积极影响。

      来源:互联网2011-03-14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来源:新华网2009-12-10

      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近日表示,计划投入7亿美元,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清洁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提供融资。 亚行说,这笔资金将来自“清洁技术基金”和“战略气候基金”。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09-11-12

      此外,与会中外专家委员还将就一系列报告与政策建议进行讨论,包括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研究、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政策、城市发展的能源效率政策、中国农村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煤炭可持续利用与污染控制政策等

      来源:互联网2009-11-10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杨雄年表示,希望将cdm全面引入到中国沼气建设中,进一步推动与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沼气工程cdm的实质性合作,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研究与示范,组织培训增强农业领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