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10-16
新环保法:建立完善土壤修复制度2015年1月1日将实施的新环保法第三十二条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土壤修复是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4-08-05
加快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提升区域生态屏障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障太湖流域和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方案》实施情况评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08-01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中摘录生态环境部分如下:第五章 共建珠江西江生态廊道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创新生态环保合作机制,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携手共建生态安全屏障,把经济带建设成为千里绿色生态走廊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4-07-09
因此内陆核电站正常运行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均有保障。第三,尽管我国核电厂址安全条件远优于日本,不可能发生类似福岛的地震和海啸,但依然采取了纵深防御理念进行核电站设计、建造和运营,构筑安全保障体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2014-07-02
另外矿区、油田及周边土壤污染严重,危及饮用水源及生态安全;最后流域性区域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势态凸显,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建设和国家环境外交。...虽然我国初步探索了风险评估办法,制定修正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技术示范,但还缺乏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同时土壤修复行业缺乏融资机制。
来源:甘肃省环保厅2014-06-26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完善汞污染防治工作政策措施,加大汞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促进涉汞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
来源:中国水网2014-06-20
2015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完成30~50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2020年,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将投入1000亿,启动50-70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初步建立我国湖泊生态安全管理体系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贾科华2014-02-19
国家能源局认为:常规燃煤火电项目煤炭消耗量大,污染排放集中,关系生态安全和公众利益,属限制发展类项目,有必要通过政府审批控制规模和科学布局。...委托国家级咨询机构对省级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报送的年度项目方案进行科学评估,据此下发年度分省火电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四是实施全程监管。
来源:《能源》 作者:王高峰2014-02-17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极大重视,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等表述,在近期中央很多会议和文件中都能找到。...近期公布的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显示,过去几年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而节能环保的约束性指标却有四个未达标。环保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依然无法协调。
来源:《能源》作者:王高峰2014-02-14
来源:国家能源局2014-02-02
常规燃煤火电项目煤炭消耗量大,污染排放集中,关系生态安全和公众利益,属限制发展类项目,有必要通过政府审批控制规模和科学布局。...委托国家级咨询机构对省级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报送的年度项目方案进行科学评估,据此下发年度分省火电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四是实施全程监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01-16
二是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研究编制关于构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指导意见,抓紧推进试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研究提出城市之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从落实《决定》提出的有关制度入手,破除现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弊端,加大生态环保职能和相关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严格的生态保护监管体制、严格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
来源:东海证券2013-12-12
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是指,根据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不同地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合理配臵与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郭安丽2013-12-09
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产业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地质灾害隐患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资源型城市自身发展,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把好能耗增量关口。继续加大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设备淘汰力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来源:中证网2013-11-22
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是指根据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不同地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重点任务全面落实,主要指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显著增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1-09-28
要确保流域生态安全和增强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要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世界各国在水电建设生态环境管理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瑞典和欧盟建立了绿色水电认证制度,美国开展了低影响水坝评估,邻国不丹则为了保护森林植被而基本将水电站建在地下。
来源:新浪读书新浪文化读书2011-02-27
5.全面评估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坚决遏制过度开发,确保中国最重要水源地的生态安全。...他指出,这段生态通道是“关系到上游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存和三峡水库渔业资源增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任何水利工程。这样的自然生态通道。
来源:中国电力2009-01-16
开展太湖、巢湖、三峡库区生态安全评价,全面启动生态安全监测工作。...认真开展灾区生态环境评估,参与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规划》,为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5-01-20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于不依法进行环评审核,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的项目,最重可以作出勒令拆除的处罚,另罚款20万元人民币。 ...川渝两大输电建设项目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审批便违法开工,18日,国家环保总局紧急勒令停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