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液化氢”相关结果92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5-21

      新工厂将利用龙渊工厂生产的副产品氢,采用林德的氢液化技术生产液氢。为了新工厂的建设,晓星和林德将于年内成立合资公司。

      鸿达兴业投资液氢分析

      来源:势银能链2020-03-16

      基于氢气资源优势,鸿达兴业积极布局储氢技术,已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签订国内第一份民用液氢项目合作协议,借助其及下属企业在液化氢装置及技术方面的优势,结合公司现有装置的制氢能力,将实现液氢大规模制取、...日本、德国、加拿大都有类似的报道:日本2019年12月底,世界上第一艘液氢运输船在日本亮相,由川崎重工在神户工厂启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hastings港口的氢能供应链项目将把从拉物罗布谷褐煤生产的液化氢运往日本

      来源:大同日报2020-03-12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制氢+储氢+加氢”同步建设,计划制氢能力达每日5000千克,并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和风电电站;二期工程拟以“液化氢+光伏+供热”三位一体综合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抓紧选址。

      来源:大同日报2020-03-11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制氢+储氢+加氢”同步建设,计划制氢能力达每日5000千克,并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和风电电站;二期工程拟以“液化氢+光伏+供热”三位一体综合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抓紧选址。

      加氢站供氢模式的选择及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

      来源:广州化工2020-03-09

      ,压缩氢气和液化氢气的百公里运输成本均在20元/kg以上。...氢气压缩过程占氢全部能量的10%左右,但公路运输装载量有限(一般不超过4000nm3),液氢运输装载量可增加至压缩氢的6倍以上,但液化过程耗能高达全部氢能量的30%~40%,参照cng和lng的运输成本计算

      来源:氢能联盟CHA2019-12-23

      整个实验涵盖了褐煤气化、液化氢的长距离大量运输、液化氢的装卸、储藏,并以未来30年内达到商用化为目标。技术一旦被验证将极大地扩大绿色能源的货运能力,突破氢能远距离运输的技术壁垒。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9-12-17

      日本川崎重工业12月11日举行了世界首艘液化氢运输船的下水仪式。该船将于2020年秋完工,并启动将澳大利亚生产的氢运往日本的实证试验。...氢气如果冷却至摄氏零下253度即可液化,可使体积压缩至800分之1,适合大量运输。运输船内置储存液化氢的特殊储存罐,为了保持隔热状态,以不锈钢制的外壳覆盖。结构犹如真空热水瓶。

      来源:国际船舶网2019-12-12

      根据规划,在试点阶段,由川崎重工建造的液化氢运输船将每三个月从澳大利亚向日本运输液化氢。...川崎重工从2014年开始研发世界上第一艘液化氢专用运输船,利用lng船的设计和建造的丰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液化氢储存系统。

      来源:能链2019-11-05

      神户机场岛的装卸基地除了有直径19米的储藏箱外,还配备了从船上转移液化氢的起重臂。运来的液化氢是无需精制的高纯度,可以立即供给燃料电池。...在澳大利亚政府的协助下,由川崎重工、岩谷产业等6家公司组成的技术研究组,进行了褐煤气化、液化氢的长距离大量运输、液化氢的装卸、储藏的实验,并以未来30年内达到商用化为目标。

      来源:能源杂志2019-11-01

      在储运上,主要采用“高压气态+管道”方式,拥有蔚山、丽水、大山为中心的氢气管道,液化氢和液态储运技术仍处于前期研发阶段。应用环节,乘用车发展较快,现代公司nexo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世界领先。...目前采用主流的高压气态储氢和压缩气体车辆运氢,同时研发低温液化储氢和管道输氢模式。

      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竞争形势正在加剧——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例

      来源:能链2019-07-30

      ▲图3:建设未利用能源供氢链示范项目概要资料来源:nedo“氢能社会建设技术开发项目/大型氢能利用技术开发中期评估”该计划旨在利用以澳大利亚的褐煤和液化氢的运输为目标的“构建大规模未使用褐煤制氢海上运输供应链实证项目

      来源:静说日本2019-07-11

      第一代的氢能源汽车(fcv)全长4.890米,它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它不用汽油,也不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而是使用液化氢气。...打造这一个产业链,日本已经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从液化气的进口(国际商社)、氢气制造加工储存(岩谷产业等公司)、氢能源汽车的制造(丰田等)、高压气罐的研发制造(三菱重工等)、汽车与气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东丽公司等

      行业报告丨中国氢气储运技术与成本分析 管道输氢或是最优运输方式

      来源:EVTank2019-07-05

      关于储氢技术,伊维经济研究院将氢气的储存技术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压液化氢储存及储氢材料储存等三大类。...但问题在于,目前氢气的液化能耗较大,液化过程以及运输过程有能量的损耗,把气态的氢变成液态的氢难度仍然较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7-03

      “短距离的氢能运输已有管道,在美国、荷兰等国家都有管道铺设,但液化氢要在零下260摄氏度下进行液化,比液化天然气的温度还要低100度。...“比如卡车中应用的液化天然气就可以被氢能所替代,氢能市场应该在重型交通行业以及工业(如煤化工)中使用,这可能是未来二三十年氢能的发展趋势。

      日本今年超40亿投入加氢站、PEFC、水电解等领域

      来源:能链2019-07-02

      )提高氢液化效率低温氢气体压缩机的高压、大容量化的技术开发为了实现装载臂的大型化、低成本化的技术开发液化氢升压泵的大容量化、低成本化的技术开发开发适合海上运输用和陆上储存罐的大型化隔热系统(国际供应链:

      来源:第一元素网2019-07-01

      预计2030年,煤制氢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ccs技术进步并普及应用,氢能在能源中端消费比例进一步提升,本地化可再生电解制氢、天然气管网输氢、掺氢天然气、液化氢、加氢站等产业得以发展。

      来源:角马能源2019-06-11

      但是要将氢进行液化,就跟天然气的情况一样,需要在零下260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非常冷的环境。天然气是零下160度,液化氢还要再低100度。所以这种流程我们现在的了解还不足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5-17

      prax公司2018年11月在德克萨斯州la porte开工建设第五座液化氢工厂,计划2021年投产,产能超过30吨/天。...2018年初,日本川崎重工引领的财团与澳大利亚政府达成一致,在维多利亚州建造煤制氢基地工厂和氢液化工厂,预计2022年达产,设计液化能力770吨/天,液化后-253℃的低温液氢最终通过两艘20万m的液氢船运往日本

      万亿级产业拉开序幕 加氢站建设成本及经济性分析

      来源:氢云链2019-04-23

      未来在液化氢技术达到标准且氢气需求量规模上升(100t/d)的情况下,将考虑采用液氢运输的方式运送氢气。...除了加氢站本身建设成本之外,氢气储运也是加氢站较为重要部分构成,氢云链认为气氢拖车满足现阶段要求,液化氢技术是发展方向;目前,运氢的方式主要分为气氢拖车运输、气氢管道运输和液氢罐车运输。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9-04-12

      此外,使用液化氢是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这在卡车和大巴车上易于实现,但要应用到乘用车上存在一定困难,因为乘用车经常要放到地下车库,而液氢有蒸发特性。...我国氢能技术落后于燃料电池技术,传统氢能技术如碱性电解槽、压缩机制冷氢液化等存在效率偏低、成本偏高的问题,需要全产业链共同推动技术突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