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用电法规”相关结果1071

      来源:河北省司法厅2023-06-27

      第十条【投诉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举报非法阻挠、破坏电力建设,危害破坏电力设施,非法侵占、使用电能以及损害用户合法用电权益的行为。...第九条【宣传教育】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及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电力法律、法规和电力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低碳生活、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意识。

      来源:电联新媒2023-06-06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国家开始推出早期的政策和法规,以鼓励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国内绿电交易是需要进行电量交割(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后中长期合同只做差价结算,不涉及电力交割)的中长期合同,暂时还未考虑电力的实时平衡与发用电匹配问题,只用于绿色环境价值的声明和最终结算凭证,因为交易双方的发用电曲线不可能做到完全匹配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3-06-02

      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国网浙江电力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宣贯活动,通过班前会、“以案释法”等活动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学习安全生产法等安全法规,加强典型案例剖析...近期,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结合迎峰度夏工作要求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加大重点线路通道、变电设备巡检力度,保障夏季用电高峰期电网安全运行。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3-06-01

      商品交易市场、商业综合体、商业办公用房、产业园区等既有用户在其用电区域内向终端用电人供电的,应当及时向终端用电人公示电费收缴明细。...第六条 供电企业应当依法向用户提供电力普遍服务,履行法律、法规规定和供用电合同约定的义务,向用户安全稳定供电,并提高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

      来源: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05-29

      推动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光伏系统+储能设备+直流配电+柔性用电)、蓄冷蓄热、虚拟电网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法规政策和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建设方式加快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绿色建筑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建造方式加速推广

      来源:山东省住建厅2023-05-29

      到2025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55%;到2030年,公共建筑电气化比例达到30%,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65%。...5月26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印发《山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法规政策和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建设方式加快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29

      同时,极端热浪天气往往还伴随着野火风险提升,这也意味着用电高峰期往往会存在电力传输限制。...在化石燃料使用方面,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最新出台的限排法规,燃煤电厂排放受到严格限制,可能导致燃煤电厂运行受限;同时,美国境内化石燃料运输可能存在瓶颈,导致煤炭以及天然气输送不及时。

      来源:新疆发改委2023-05-19

      第五条 满足市场准入条件的独立储能企业,按照“一个市场主体、两个交易单元”(××储能企业—发电;××储能企业—用电)的模式,在新疆电力交易平台进行市场注册。电力交易机构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商注销等导致不再符合准入条件;2.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等方式违规进入市场,且拒不整改的;3.严重违反市场交易规则,且拒不整改的;4.企业违反信用承诺且拒不整改或信用评价降低为不适合继续参与市场交易的;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5-04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胡兆光表示,由于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主体,在发电侧可调整的地方十分有限,需要想办法让用户侧的用电“随风光起舞”,这将提升新型电力系统保供安全的效率。...德国的经验,包括法规先行并适时调整、规范并网运行管理、重视灵活性资源作用、注重分布式能源发展以及发挥电网区域互联互通的作用、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平衡机制,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亮点。

      来源:广东省能源局2023-04-23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电力市场,以本办法为基础,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本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共同构成广东电力零售市场管理体系。...(四)遵守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定,执行用电负荷管理。(五)根据电网企业(包括增量配网企业)出具的结算通知单支付或收取结算电费、获取或开具电费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

      国家能源局:3月分布式光伏并网存在困难、上网电费结算、补贴转付不及时等问题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3-04-21

      个别供电企业未严格落实用电“三零”服务有关要求,导致群众用电报装受阻。投诉举报量靠前的2个省份为内蒙古(8件)、黑龙江(5件)。2.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问题。...二、当月处理情况(一)受理情况2023年3月,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对属于监管职责范围的593件投诉举报进行了受理,占接收数量的93.68%;其他不予受理的,已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进行了及时转办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4-10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颇为复杂,涉及法规、政策、体制、技术及框架构建等各个方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王志轩认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不仅是形态之新,更是电力系统的一系列创新之“新”,包括传统电源、电网、用电、储能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来源:余姚市发展和改革局2023-04-0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促进我市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有效应对夏、冬季高峰用电紧张情况,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宁波市空调用电负荷管理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余姚市空调用电负荷管理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来源:国能神福(晋江)热电有限公司2023-03-28

      该公司认真分析春季防火形势,对照消防标准检查表及消防重点部位检查表,对公司消防器材、防爆工具、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重点部位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积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健全完善现场火灾隐患排查机制...同时,各生产班组不断加强春季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在班组活动会上组织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规,开展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学习灭火器使用方法和应急预案学习等活动,加强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员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2023-03-27

      推进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纂,进一步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落实电网投资界面延伸到建筑区划红线要求,对符合条件的高压普通用户,逐步取消设计审查、中间检查和外部工程实施环节,试点将办理环节压缩为“用电申请、供电方案答复、竣工验收与装表接电”。

      来源:江苏能源监管办2023-03-06

      并承担保密义务;(四)不受所在供电区域的限制,自主选择交易对象、方式,按有关管理规定进入或退出江苏电力市场;(五)服从电力调度机构的统一调度,在系统特殊运行状况下(如事故、严重供不应求等)按电力调度机构要求安排用电

      工信部等八部门: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

      来源:工信部2023-02-08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鼓励试点城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出台运营补贴、通行路权、用电优惠、低/零碳排放区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适应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按照需求牵引、政策引导、因地制宜、联动融合的原则,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02-06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和机制创新,健全绿色低碳法规标准体系、政策体系,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益。...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2-06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按照需求牵引、政策引导、因地制宜、联动融合的原则,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通知》明确,完善政策支撑体系,鼓励试点城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出台运营补贴、通行路权、用电优惠、低/零碳排放区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适应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的政策体系。

      工信部等八部门:推动充换电设施纳入市政设施范畴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02-06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鼓励试点城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出台运营补贴、通行路权、用电优惠、低/零碳排放区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适应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按照需求牵引、政策引导、因地制宜、联动融合的原则,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