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市”相关结果671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2023-01-29

      所以不要迷恋碳汇,真正碳市场中,碳汇这个产品所占的份额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来源:环球零碳2023-01-06

      这一现象表明,全国碳市场上可交易的配额过多,不利于总体减排目标的实现。02 首个履约周期交易市场流动性不足回到前述问题,为何会出现2022年全年的交易额不足2021年的1/3?

      来源:中国华能2022-12-15

      随着cbam扩容至欧盟碳市场下所有行业,我国出口欧盟受影响贸易比例将提升至12%。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12-08

      如果参与到碳市场中进行交易,生物质能项目到底能获得多少额外收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当“碳市场”“碳交易”不断成为“热词”,对于生物质能企业而言,“经济性”问题往往是最关注的焦点话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12-08

      如果参与到碳市场中进行交易,生物质能项目到底能获得多少额外收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当“碳市场”“碳交易”不断成为“热词”,对于生物质能企业而言,“经济性”问题往往是最关注的焦点话题。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2022-12-02

      一个控排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自愿减排量宣称实现碳中和,但这不代表他在强制碳市场下可以不履约。但在巴黎协定之下,这井水与河水也开始变得混淆不清了。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11-29

      ■■探索制定一批碳计量测试标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升企业排放数据质量的措施上,碳市场驱动企业降低排放的前提条件是可靠可信的排放数据。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11-29

      ■■探索制定一批碳计量测试标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升企业排放数据质量的措施上,碳市场驱动企业降低排放的前提条件是可靠可信的排放数据。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11-28

      所谓“碳排放交易”是为了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主管部门设定好碳排放配额总量后,给需要强制减排的企业发放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每年比配额少排放的部分可以到碳市场上出售,超过配额的部分则要购买

      来源:中外对话订阅号2022-11-16

      它们也不需要以任何方式在全国碳市场上交易碳排放权。“这只是说它们需要报告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这是一个好主意,”瑞克雷夫指出。他补充说:“据我所知,除了北京之外,广东和福建也采取了这种方式。”

      来源:安徽省林业局2022-09-15

      自2017年起,国家暂停“核证自愿减排量”新增项目审批备案工作,碳市场上流动的ccer项目均为存量项目。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9-14

      数据显示,全球约700多家企业已经提出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相关承诺,企业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等方式逐步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在自愿碳市场中,通过购买碳信用来抵消其不可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

      来源:中国海油2022-09-06

      一段时间内,有关部门核准确定控排企业碳排放总额,通过免费分配等方式,将这些额度分配给全国碳市场内的控排企业。

      来源:中国海油2022-09-06

      一段时间内,有关部门核准确定控排企业碳排放总额,通过免费分配等方式,将这些额度分配给全国碳市场内的控排企业。

      来源:中国海油2022-09-02

      一段时间内,有关部门核准确定控排企业碳排放总额,通过免费分配等方式,将这些额度分配给全国碳市场内的控排企业。

      来源:金华市生态环境局2022-08-24

      中国人保财险金华市分公司联合金华市生态环境局、银保监局,深入研究碳配额管理上的需求和发电企业在参与全国碳市场中所面临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研发发电行业碳超额排放费用损失保险。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践与挑战

      来源:《中国财政》2022-08-09

      ▲全国碳市场成交量及收盘价情况(截至2022年6月15日)运行第一年,全国碳市场的市场价格、交易量和活跃度经历了启动初期的小幅波动,在履约期前后达到峰值后均趋于平稳,整体随碳排放管理周期呈现符合碳市场规律的合理波动

      来源:中国石油2022-07-26

      中油电能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唯一的发电企业,充分发挥油田优势,以管理和技术手段为碳交易活动提供支撑,成交量在全国碳市场中名列前茅。

      来源:中国环境APP2022-07-18

      在基于总量的碳市场下,所有企业都要为减排支付成本;在基于强度的碳市场下,只有排放达不到行业排放基准要求的企业才会支付成本。所以,基于强度的碳市场对企业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影响最小。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7-14

      一方面,要加强碳排放数据核查工作,使其反映真实生产成本的同时,充分量化、反映氢能对减排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尽快将清洁氢的减排量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中,以推动其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加强国际间的碳排放标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