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能量管理”相关结果978

      来源:OFweek2012-10-08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自动化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时间同步,要求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等基于统一的时间基准运行,以满足同步采样、系统稳定性判别、

      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2012-09-29

      在电子产品领域,菲尼克斯最新推出的功能强大的empro系列多功能电量表为配电及用电系统中的能量管理提供了最优选择。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离不开通信网络的支撑,通信质量的好坏将对整个系统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2-09-19

      另外还有些配套产品:汇流箱、智能配电系统,整个能量管理调度系统,光伏并网的监控系统,凡是电站所具备的东西,除了组件、支架、电缆不做之外,我们几乎承接了电站的所有设备。

      来源:21ic2012-08-28

      它承担着局部能量管理、负荷控制,电池管理,逆变,保护等功能,将和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mgems)一起完成对整个微电网的管理功能,将是构建微网系统的核心设备。

      来源:中国电科院2012-07-17

      2012年7月11日,国电南瑞中标河南省电力公司全部18个地调能量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合同额1.78亿元。该项目的成功中标,再一次彰显国电南瑞在调度自动化领域的雄厚实力和显著优势。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7-12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构成有三部分:光伏阵列、能量管理系统和光伏并网逆变器。其中光伏阵列是基础,光伏逆变器是并网的核心设备,而能量管理系统及监控系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作者:赵无量)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7-12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构成有三部分:光伏阵列、能量管理系统和光伏并网逆变器。其中光伏阵列是基础,光伏逆变器是并网的核心设备,而能量管理系统及监控系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作者:赵无量)

      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2012-07-05

      示范目的:微网的控制策略、保护;微网上层能量管理。ge 公司微网能量管理框架(8)狂河市(mad river)安装地点:vermont州waitsfield。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6-29

      它承担着局部能量管理、负荷控制,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专业委员会2012-06-20

      储能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各个环节,美国电力存储协会(electricitystorageassociation)总结了储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发电系统:能量管理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2-05-04

      大容量储能与间歇式电源发电出力互补机制,储能系统与间歇式电源容量配置技术及优化方法;储能电站提高间歇式电源接入能力应用控制与能量管理技术;储能电站的多点布局方法及广域协调优化控制技术。...多接入点光伏系统并网及其与配电网协调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屋顶、建筑幕墙与光伏一体化技术,并探索并网运营的商业模式;功率可调节光伏系统与储能系统稳定控制技术、区域性高密度、多接入点光伏系统的电能质量综合调节技术、新型孤岛检测与保护技术、能量管理技术

      来源:深圳商报2012-04-18

      包括车身空气动力学、车身轻量化、轮胎摩擦阻力、电器设备智能化和能量管理等多学科构成。台架试验表明,如果车辆风阻系数减少10%,比如从0.36减小到0.32,每百公里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2-04-18

      基于我国现有技术基础及需求,规划中设定发展目标为研究自治运行的水/光/储互补发电设计集成、新型逆变、储能控制、稳定控制与能量管理技术,以及与公共电网并网的风/光/储互补发电的设计集成和综合利用技术。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2-04-18

      基于我国现有技术基础及需求,规划中设定发展目标为研究自治运行的水/光/储互补发电设计集成、新型逆变、储能控制、稳定控制与能量管理技术,以及与公共电网并网的风/光/储互补发电的设计集成和综合利用技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1-12-29

      目前金风的2.5兆瓦风机、503千瓦光伏、4种储能方式和两种负荷,都是为了测试是否能有效运用能量管理平台对智能微网进行调度管理保护控制的配套负荷。...倪波告诉记者,通过能量管理平台对金风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网进行有效调度,这一示范工程将带来多重收益:建立风光储能多能互补综合示范平台;风电、光伏并网和离网运行方式下的适应性研究以及建立变流器的研究和测试平台

      来源:国家电网2011-12-20

      12月15日至16日,受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委托,国家电网公司东北电力调控分中心组织辽宁、黑龙江、蒙东三省(区)专家对吉林电网open-3000能量管理系统(ems)进行实用化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

      来源:中国储能网2011-11-21

      中国电科院微电网实验平台的建成,对继续深入开展微电网优化设计、能量管理、分布式新能源和储能系统优化控制等核心理论研究和关键设备研发,以及微电网相关人才的培养,都将产生重要支撑作用,为今后在微电网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北极星电力软件网2011-10-25

      系列/vms 或 pc/dos) (第一代)80 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 ems(能量管理系统,第二代)和 90 年代基于 risc/unix(或 pc/windows)的开放分布式 ems/dms(能量管理

      来源:互联网2011-10-24

      电力线通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无需新建设施的方法,使智能能量管理技术快速遍布世界各地。和无线解决方案不同,电力线通信不受视线和传输范围的限制。电力线通信对于很多应用来说也是一种低成本和易安装的技术。

      来源: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2011-10-18

      协助江苏电力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建立了全国首套省级调控一体化能量管理系统和广域分布式地县调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获得了国调中心领导的全面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