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候风险”相关结果191

      来源:中国网科学2022-01-19

      因此,在制订“碳中和”规划时,美锦能源将气候风险置于生产经营战略层面并予以充分考量,将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加强碳中和信息披露等工作纳入“碳中和”行动计划中,促使美锦能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更具适应力和可持续性

      最新发布 | 2020年核准煤电项目最新进展

      来源:绿色和平发布2021-12-17

      在实现双碳目标大方向下,为避免煤电的不合理扩张,导致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滞缓,增加未来的减排压力和气候风险,绿色和平建议:针对增量煤电项目○ 地方政府需尽快停止新建煤电项目的审批,严格评估项目上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高度警惕煤电装机规模的继续扩张;○ 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应统筹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尽快更新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政策,明确煤电装机峰值,统筹协调各省间电力输送,避免煤电项目在“十四五”期间盲目开工建设;针对存量煤电项目各省发改委应在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1-12-02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正组织开展对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对未来金融机构的评级以及未来的风险管理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柴麒敏指出,政策推动在提高企业、行业气候风险的分析和管理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在从金融方面推动政策出台。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1-11-19

      四是风险管控上要充分估计气候风险可能对财务工作的影响。通过财务风险管控手段控制减碳的节奏和步伐,避免冒进产生非预期的沉没成本,如提前达峰导致的...包括资源配置上要向低碳减碳方向倾斜,经营管控上要充分利用财务管理工具促进各方减碳,内部财务信息披露上要全面准确地披露有关碳信息,风险管控上要充分估计气候风险可能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1-10

      与此同时,这一区域也是气候相对脆弱的地区。据rolakeakinkugbe-filani表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仅占全球的2%左右,但却承担了巨大的气候风险。...南非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1-11-09

      发达国家没有完全兑现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的承诺,且消极对待长期资金支持和应对气候损失损害的资金支付机制等,这让一些国家难以抵御气候风险。...如何理解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全球气候治理有何意义?围绕气候变化的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2021-10-18

      这些都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需要切实增强管控环境、气候风险的能力。...气候变化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极易引发重大经济损失,进而对银行资产安全性带来冲击;低碳绿色转型本身也会导致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对商业银行存量信贷资产质量造成较大压力。

      终于有人把碳中和说清楚了

      来源:CMKT咨询圈2021-09-0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若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将能避免大量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例如,能够避免几百万人陷入气候风险导致的贫困,

      来源:《中国金融》2021-08-27

      中国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更加突出,银行业需要重视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和气候风险。...在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加大落实《巴黎协定》力度的背景下,由于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转型风险,对许多产业和有气候风险敞口的商业银行来说会越来越凸显。

      来源:经济学家圈2021-08-25

      68%、75%、81%,承受气候风险压力的能力较弱。...宏观政策在应对低碳转型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货币政策方面,一是应通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增强金融体系的转型风险管理能力。

      来源:环球网2021-08-19

      吕建中指出,碳市场允许合格的投资机构和个人在条件成熟时参与交易,不仅可以帮助其对冲气候风险,寻求气候友好型项目的新投资机会以支持低碳转型,同时随着ccer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使用其进行履约可以降低成本,

      来源:环境保护2021-08-05

      随着气候变化对金融系统的潜在破坏性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逐渐认识到气候相关的风险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之一,各国央行与监管机构也开始考虑将气候风险纳入监管实践。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2021-08-05

      巢清尘说,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加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向社会通报相关研究发现,更好地帮助各行业、各部门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气候风险,为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科学支撑。

      来源:《旗帜》2021-08-04

      中国属于生态敏感和气候敏感型国家,近年来以热浪、洪水、飓风、干旱等极端天气为代表的气候风险水平呈上升趋势。加快和提升减缓行动,可以有效地降低气候灾害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来源:环球网2021-08-02

      最后,利用碳金融使企业的碳成本向碳收益转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迎接企业内部碳定价时代的到来,转移气候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潜在威胁。...在日前结束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第三次会议的公报中,“碳定价”首次出现在g20气候行动的解决方案中,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07-2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助于降低气候风险,但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比如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国际经济、资本和科技发展秩序的变局等等,这些都会冲击到金融的稳定性,带来不小的变数,有必要提前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

      来源:中新社2021-07-22

      张建宇认为,碳市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核心,是通过发现最优减排成本,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推进社会的低碳转型,同时,碳市场可以形成可预期的碳价信号,指引控排企业乃至全社会范围内的投资,以及气候风险的评估及核算...其中包括哥伦比亚的碳市场和美国东北部的交通和气候倡议计划(tci-p)。

      来源:资本邦2021-07-16

      督导小组联席主席、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表示,“香港可透过采纳首套全球的可持续性标准,从而在气候汇报方面发挥牵头作用,确保投资者能够掌握一致、可比较和可靠的资料,让他们了解其投资组合所面对的气候风险,以及他们在为碳排放提供融资的程度

      碳中和重塑全球银行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1-07-06

      表 2:主要经济体政府关于碳中和的政策第二,监管机构重点关注气候风险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正逐步将气候风险纳入强监管范围,与气候问题相关的监管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工作。

      孙天印、祝韵:金融机构碳核算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2021-07-02

      金融机构无论从自身的气候风险防控和损失规避方面,还是从响应国家的碳中和政策目标来说,都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气候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积极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采取必要的风险缓释措施应对气候相关的风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