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动力电池热管理”相关结果382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3-09

      透水砖项目49 河南一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不定形类耐火材料类产品项目50 卫滨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项目51 新乡市红旗区新鸿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项目52 新乡华正冷却系统有限公司新能源车辆热管理系统研发及制造项目

      来源:河南科技厅2021-02-23

      二、开展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依托河南省动力电池产业基础优势,支持企业开展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料电池膜电极及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

      <mark>动力电池</mark>新技术落地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2-03

      欧阳明高同时提醒,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从材料层次设计、单体电池热蔓延与热管理方面着手,同时还要通过电池智能管理与充电控制系统进行热失控提前预警,这是整车企业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

      来源:高工锂电2021-02-01

      第四代ibtc电池热管理技术——干湿分离热管理技术,可以将系统温差减少50%,40℃以上的高温极限工况下系统温差控制在6℃以内。...如气温从25℃下降至-20℃,汽车动力电池所能释放的电量会降低30%,与此同时,充电所需的时间也将增加。尤其在车辆使用空调时,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至少下降17%。

      来源:北京商报2021-01-28

      据了解,新型电池的单体数量将会大幅缩减,这意味着电池热管理难度的大幅下降,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降低,这对于电池的安全性来说是好事。...从续航战到价格战,有人将新能源汽车之战的本质总结为动力电池战。

      银隆钛酸锂可耐超低温 有效解决新能源车辆冬季运营难题

      来源:银隆新能源2021-01-21

      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温度进行准确测量和监控,电池组温度过高时散热,低温条件下快速加热。但目前,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而且整个行业内的相关企业技术、成本、规模、配套、价格都存在差异。

      储能观点丨建议把电池针刺试验列入强制性标准!万钢/李立泉/CATL/BYD发言!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1-18

      从电池系统上,用智能化的技术来优化热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冬季预热加温,解决低温问题,以及充电中和满充后降温散热的安全性风险。...大家关心的动力电池低温适应技术也得到了新突破,特别是扁平化和超长结构叠片工艺、刀片电池,动力电池与车辆电动化底盘一体化设计的创新,比如ctp电池系统等等,都是通过工业制造的提升、设计的提升,大幅度提升了系统能量的密度

      电池储能+氢能丨欧阳明高详解未来智慧能源系统核心技术(附完整PPT)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1-18

      我们刚开始用的是三元动力电池啊,还没产业化。后来三元电池工业化解决了,但是这续驶里程是增加了,但还不是特别高。...一、动力电动化新进展首先是中国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非常的活跃。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模式已经从政府驱动,主导向市场驱动。

      来源: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2020-11-17

      、电机的功率匹配,提升整车控制策略及热管理水平,实现燃料电池无辅热低温冷启动,满足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同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要求。...形成模块化的动力系统集成和底盘设计方案;攻关燃料电池整车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等核心共性技术,强化车型开发平台、电驱动系统平台、储氢系统和散热系统集成及布置的设计创新,突破车载高效散热技术;优化整车燃料电池、动力电池

      来源:福田智蓝新能源2020-11-17

      此次签约交付的智蓝氢燃料重卡,是国内首次批量生产的42t氢燃料电池重卡牵引车,车辆采用“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双动力驱动组合,搭载上海重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匹配宁德时代高功率动力电池

      PPT丨新能源汽车<mark>动力电池</mark><mark>热管理</mark>行业监管方向与发展机会

      来源:汽车工业信息网2020-11-09

      监管方向一:从生产企业、产品准入以及产业发展等角度强化安全监管;监管方向二:工信部发文开展车辆安全排查、加强企业检测平台自查;监管方向三: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强化热失控管理;监管方向四:直接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实验方法提出详细要求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0-10-19

      课题 3:燃料电池商用车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部件仿真技术,建立动力系统和部件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平台;研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与整车匹配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热管理技术...,满足不同使用环境需求;研究燃料电池发动机与动力电池的能量耦合技术及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整车故障诊断及氢安全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商用车耐久性提升技术;建立燃料电池商用车耐久性评测标准;探索和实践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新型运营模式

      寻根国内储能症结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9-14

      作为储能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专门成立了储能电池pack、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产品线,对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设计、热管理、消防及保护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基于全球1000多个项目案例,阳光电源也总结出集成设计中的几大误区:以“动”代“储”:动力电池在安全要求、应用需求、性能要求等方面不等同于储能电池;非专业集成:粗放式堆砌,电池系统缺少有效直流侧管理,安全

      干货丨船用锂电池的安全分级及技术要求

      来源:中国船检2020-08-24

      动力电池的火灾一般是从一个或几个电芯发生热失控开始的。...(2)针对电芯热失控外部风险管控的措施主要分为结构预防、bms监控及热管理预防三个方面,如提高电池包的机械结构及防护等级;添加电芯或模组之间的间隔组件,阻止电芯或模组之间热传导的发生;采用风冷、水冷、油冷等减轻热失控对电池的损伤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8-19

      不能轻视潜在安全风险储能系统电池串并联数量多、规模大、运行功率大,安全风险和影响比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更加突出。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潜在风险并不小。...“此外,要注重高效热管理、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做好安全防护要、消防安全和市政消防措施一定要到位。”杨凯说,“只有多方面协同发力,才能让锂离子储能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2020-08-17

      海目星激光是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领域覆盖消费电子、动力电池、钣金加工等行业。公司专注于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与激光系统相配套的自动化技术,并持续强化这两大核心能力。...海目星在膜电极激光及相关自动化技术研发方面的目标为:a、进行ccm全自动干燥设备的开发,设备产能优良,低能耗;b、实现连续在线工件含水量及温度的自动检测,在热管理技术、无动力传送技术等方面得到突破性应用

      来源:出行一客2020-08-10

      电动车自燃的原因不外乎锂电池发生内部发生短路后热管理失控,其中易燃性的电解液发挥着“重要作用”,固态电解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易燃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电池热失控。...按照现有的三元和石墨作为正负极活性材料所组成的液态锂离子动力电池,重量能量密度极限约为280wh/kg左右。即便引入硅基合金替代纯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后,能量密度的上限也只能达到300-350wh/kg。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7-15

      王子冬认为,电动汽车安全事故主要由动力电池热失控引起,但热失控仅是结果,其原因错综复杂。“现在电动汽车普遍配置了热管理系统,电池不太容易因为单一的热滥用而触发热失控。”...原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坦言,目前电动汽车自燃事故还不能“归零”,给新能源汽车推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电动汽车频繁自燃 <mark>动力电池</mark>去“火”新方法

      来源:盖世汽车2020-06-29

      与此同时,国外的企业和科学家们也在进行研究,致力于制造出“不会着火”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采用mivolt进行液体浸入式冷却,可以从热源开始进行热传导,不需要二次间接冷却系统,从而提供更简单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来源:财联社2020-06-18

      “采用主动液态散热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在安全性上就会高一些,而被动风冷散热技术安全性较差,但前者的技术门槛较高。”宋楠进一步解释了热管理技术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越大,电解液的活性越高,相应的安全性就会下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