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力信息化建设”相关结果1475

      来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1-02-09

      积极探索智能生产,赋能全产业提质增效国家能源集团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全产业链业务,传统、多元的产业类型为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提质增效带来巨大挑战,快速发展的先进信息技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大机遇。...系统布局智慧管理,引领全要素效能提升国家能源集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构建和提升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作为集团重组成立后机构整合、业务重整、管理流程再造、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不断加快企业管理机制与信息化管理深度融合

      来源:EPTC2021-02-08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电网规模进一步扩大和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人力资源投入为主的传统运检模式对运维安全、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形成一定制约,迫切需要加快运维信息化建设,推动变电运维向智能化转变。

      来源:新华网2021-02-08

      工信部提出,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改善电能质量,加强用电设备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用能效率和需求响应能力。在引导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基础上,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园区,并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做好推广。

      来源:瞭望2021-02-07

      长三角正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信息化建设新高地,各产业对电力均存在较大需求。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台湾地区的台积电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厂,2019年一年用电超143.3亿千瓦时。...中部电力“饥荒”在冬季极端天气、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外受电能力有限和机组故障增加、电源装机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高不确定性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缺煤无油少气的中部地区陷入用电“饥荒”,一度面临缺电困局。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21-02-04

      长三角正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信息化建设新高地,各产业对电力均存在较大需求。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台湾地区的台积电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厂,2019 年一年用电超 143.3 亿千瓦时。...建议加快推进储能发展规划与布局,探索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为新能源电力提供存储空间缺电!2020 年的最后一个月,湖南、江西等地电力供应偏紧,我国南方多地推出"限电"举措。

      来源:瞭望杂志2021-02-01

      长三角正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信息化建设新高地,各产业对电力均存在较大需求。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台湾地区的台积电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厂,2019年一年用电超143.3亿千瓦时。...建议加快推进储能发展规划与布局,探索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为新能源电力提供存储空间缺电!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湖南、江西等地电力供应偏紧,我国南方多地推出“限电”举措。

      电改新思维 | 增量配电网电力营销将步入电力零售交易管理模式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1-01-27

      电力营销系统是增量配电网建设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之一。然而,从目前已投运的增量配电项目来看,人们基本上不是很重视“电力营销系统”的规划建设工作,这将为今后配电网企业日常经营和业务拓展埋下隐患。

      【邹磊撰文】中国大唐: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大唐集团2021-01-26

      中国大唐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大唐经过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全面覆盖的信息化体系。...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全面赋能集团管控、生产运营,建成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数据监测诊断中心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资委列入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研究。

      2020飞腾生态伙伴大会在天津隆重举行!

      来源: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0-12-31

      来自华能、百度、日海、联想、文思海辉、天融信和亚信的飞腾生态合作伙伴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详细阐述了飞腾cpu在电力、人工智能、通信、金融、政务和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情况。...2557款软件完成适配优化与认证;携手生态伙伴发布了90余个行业联合解决方案,覆盖电信、金融、能源、交通、医疗、数字城市、工业制造等行业领域,同时耦合云计算、大数据、5g、ai、区块链等技术方向,给行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提供

      来源:城乡建设2020-12-29

      (五)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南京市水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保障体系,为...南京市水务局在机房、电力环境保障以及设备、设施、介质的防盗、防破坏等方面已具有较为完善的措施,但随着智慧水务建设的深入,应用系统规模、数据量持续增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风险和挑战,水务网络安全责任更加重大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0-12-17

      在由大数据引发的信息化建设热潮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将大数据用起来、解决发展“痛点”,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的生产力。电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电力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2月份,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推出“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利用电力大数据建立算法,动态监测、直观反映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为政府部门开展疫情防控、组织有序复工复产等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持。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0-12-17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为引领,顺应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的趋势,推动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此前,荆州供电公司已为该客户提供了电力数据分析和个性化用能服务,评估小龙虾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0-12-17

      在由大数据引发的信息化建设热潮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将大数据用起来、解决发展“痛点”,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的生产力。电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电力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2月份,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推出“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利用电力大数据建立算法,动态监测、直观反映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为政府部门开展疫情防控、组织有序复工复产等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持。

      来源:铁塔微报2020-11-20

      电力和传输线缆怎么布放?怎样才能减少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这是景区管理方非常关注的问题。...江苏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沈勇表示,“由铁塔公司统一组织规划建设最大的感受是‘省事’,铁塔公司在建设中注重因地选型,让基站与校园建筑外观整体统一,楼顶基站的外罩颜色均与大楼完全一致。

      远光软件荣获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集体优秀奖

      来源:远光软件2020-11-09

      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 行业优势日益凸显远光软件以电力、能源为核心,已逐渐形成了在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用电全链条业务的整体部署,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形成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解决方案,对跨地域、多行业、多层级、多种管控模式等复杂it环境下的集团企业资源管理有着深刻理解,提出了“业务模式数据库”、“管理逻辑组件”、“程序独立性”等创新技术构想,让用户管理模式的变化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去满足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11-09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地下空间有序利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雄安新区秉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思路,开启了中国城市建设先河。...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公司1号能源站项目负责人宋伟表示,1号能源站项目采用燃气三联方式供电、供热、供冷,利用该方式运行的燃气发电设备产生电力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04

      ,逐步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由分散向集中、由线下向线上、由孤岛向集成转变,有力支撑设备管理质效持续提升。...国网设备管理部副主任吕军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电力体制改革和用户多元用能需求对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及优质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电网公司在设备管理标准化、精益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在全过程质量管控上谋突破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0-10-29

      当前,随着电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精准定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动数据录入工作方式的缺点逐渐暴露,这种方式耗费过多的人力及时间成本,并且增加了数据的出错率。...,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物联网终端的联合作业,为电力物联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来源:河北新闻网2020-10-29

      通俗而言,即运行燃气发电设备,产生电力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使能量的利用更为合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地下空间有序利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雄安新区开启了我国城市建设先河,“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思路让人耳目一新。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0-10-13

      在漳州东山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县2020年工作会议上要求发改委、工信局参考电力复工达产指数对用电激增的企业开展调研。...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就着眼于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开启了福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