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热失控”相关结果1523

      来源:电池中国2017-07-04

      有专家称,续航里程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原因,选择长续航里程的三元技术势在必行;也有人表示,如果单体电池出现热失控,三元材料比磷酸铁锂更容易出现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选择磷酸铁锂更为稳妥。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06-20

      单体电池的热失控特性表现为其组成材料反应热特性的叠加。图6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热失控链式反应机理(1)热失控诱因热失控主要诱因包括:机械诱因、电诱因和热诱因,如图7所示。

      来源:宁波网2017-06-13

      究其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当前研发应用的氧还原催化剂催化活性不够高,电极功率密度有待提升;二是常规结构的空气阴极极化电阻较大,难于满足高功率输出;三是金属阳极自腐蚀情况严重,导致阳极利用率不高;四是电池系统热失控问题

      来源:中国科学院2017-06-09

      究其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当前研发应用的氧还原催化剂催化活性不够高,电极功率密度有待提升;二是常规结构的空气阴极极化电阻较大,难于满足高功率输出;三是金属阳极自腐蚀情况严重,导致阳极利用率不高;四是电池系统热失控问题

      锂离子电池所面临的安全性困境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06-07

      从最基本的热力学角度而言,现有的锂离子电池体系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它之所以能够稳定工作是因为正极和负极表面的钝化膜在动力学上隔绝了高活性的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进一步反应,而由于各种因素引发的热失控则是破坏正负极表面钝化膜最直接原因

      双杰电气:2亿平方米动力电池隔膜自动化生产线投产

      来源: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7-05-23

      2、双面强化隔膜结构应力对称,可以有效地抑制pe基膜在200℃高温下的热收缩,防止电池热失控;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提高。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05-11

      nmc混合少量lfmp以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三元材料在热失控情况下的连锁反应,电芯产气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降低,从而改善了电芯的安全性。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7-05-11

      本次会议围绕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高温热失控为主),讨论影响电池安全性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措施。...从电池设计角度,可以开发来防止热失控的材料,阻断热失控的反应;从电池管理角度,可以预测不同的温度范围,来定义不同的安全等级,从而进行分级报警。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7-05-10

      电池在短路、挤压、过充实验中极易发生热失控。...在很高的温度下,钛酸锂能够吸收正极分解所产生的氧气,降低了热失控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7-05-08

      主要包括了结构的完整性支撑,电芯间的功能连接,绝缘阻燃与密封,热管理功能,高压安全性保护:当然以上有很多设计的功能都是叠加的,不能完全区分开来,例如电芯的上盖板既保证电芯结构上的完整也通过安全阀等设计达到热失控时泄压的目的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7-05-04

      早在索尼推出首款商用锂离子电池之前采用金属锂负极的锂电池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金属锂负极在充电的过程中存在锂枝晶的问题,锂枝晶会引起两方面的问题:1)锂枝晶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发生断裂成为死锂,导致电池容量衰减;2)锂枝晶不断生长,最终会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

      来源:动力电池杂志2017-04-25

      比如在寒冷低温下容易出现比容量低、衰减严重等现象,高温下存在热失控导致自燃自爆的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造成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信心不足。...一旦隔膜出现破裂等情况将会造成正负极接触短路导致热失控,因此对隔膜的机械强度、孔隙率、厚度均一性和耐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读懂14项动力电池相关政策 看清发展方向和未来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7-04-25

      该通知的关键点之一是在《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了可充电储能系统需通过热失控测试和热失控扩展测试,也即无论哪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只要通过上述两项测试,均可以应用在电动客车上。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04-14

      安全上,首先磷酸铁锂本身就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即在热失控的情况下散发的热量较之三元材料小很多,只有1/4左右。然后在电芯结构、成组等方面设置多重安全防护。

      科技部:车用动力电池热安全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来源:科技部2017-04-11

      在电池的热失控部分采用加速量热方法对100%电量的软包锂离子电池进行热失控实验,确定了电池的热失控起始温度、最高温度以及自升温速率。...目前,项目研究成果为热固性聚合物材料和ptc材料在电池单体中的应用提供了工艺和技术指导,解决了热固性聚合物材料和ptc材料在电池单体中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为解决电池单体的热失控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7-04-10

      而我国现行的安全标准出台较早,有很多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例如动力电池模块、系统对热失控的防热诱因测试标准等。

      来源:中国科学院2017-03-31

      但是采用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当发生过度充电或者内部短路等异常时,易挥发易燃的有机电解液可能会导致热失控,在3000米海深以下此问题更为凸显,发生爆炸等安全事件的概率增大。...而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液,可以使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是商品锂离子电池的2倍以上,银锌电池的6倍以上,同时有效克服了热失控等安全风险,满足深潜器长续航、高安全的要求,能够为深海空间站和深海机器人提供充足的能源动力

      来源:化学进展2017-03-27

      钛酸锂及嵌锂态的li7ti5o12具有远高于石墨的热力学稳定性,不易引起电池的热失控,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03-27

      图片来源: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2、 高功率型电解液目前,商品化的锂电子电池很难实现高倍率持续放电,主要原因是电池极耳发热严重,内阻导致电池的整体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热失控

      来源:动力电池热失控技术研究2017-02-06

      ,延缓单体热失控到整组热失控的过程。...6.使用安全的解决思路e组:在单体热失控状态下如何保证人员安全(1)延缓热失控方面,有一些成熟的设计方法:采用防火材料,在防火结构上做防火隔热处理,如特斯拉的设计里可以看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热失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