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能源渗透率”相关结果423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3-11-14

      据了解,随着云南主网异步“五高”、新能源渗透率攀升等趋势性风险上升,电网安全稳定裕度小、失稳风险与日俱增。...该平台可有力支撑西电东送、新能源并网、工业大负荷接入等仿真分析工作,为云南电网安全生产、物资品控与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助力能源行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助推云南打造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

      深度文章|储能辅助的孤岛微网自适应事件触发二次调频策略

      来源:中国电力2023-11-06

      摘要高新能源渗透率下,孤岛微网的频率稳定性受到新能源不确定出力和负荷随机波动的双重挑战。现有考虑储能辅助的微网二次调频方案主要采用周期触发控制方式,存在网络带宽占用率高的不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01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攀升,其出力波动加大,负荷侧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市场对长时间、大规模储能的需求愈发迫切。...丁玉龙指出,液态空气储能规模可大可小,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更为灵活,可广泛应用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分布式能源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尤其是液态空气储能除了作为规模化储能外,还可用于冷热电三联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0-23

      该研究人士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渗透率日趋升高的情况下,电力行业会对电力电子设备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包括通过虚拟同步机技术、网构机型设计等方式提高逆变器对电网稳定性的支撑能力。...张富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从新能源消纳角度看,风光机组采用以大代小、以优代劣等扩容替代方式,叠加煤电机组退役,会增加局部地区调峰需求,增大电网平衡调节难度。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0-16

      测算表明,新能源渗透率超过15%后,系统成本进入快速增长临界点,预计2030年电力供应成本较2020年提高18%-20%;远期“双碳”转型成本与电力系统脱碳程度正相关,预计2060 年电力系统实现负排放的情景比零碳排放情景成本提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0-16

      测算表明,新能源渗透率超过15%后,系统成本进入快速增长临界点,预计2030年电力供应成本较2020年提高18%-20%;远期“双碳”转型成本与电力系统脱碳程度正相关,预计2060 年电力系统实现负排放的情景比零碳排放情景成本提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0-16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指出,我国新能源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机制还需进一步反映源荷互动与供需协同,针对不同电源的不同容量电价机制也需系统性考虑。...确保电力系统更可靠“随着新能源比例增加,电力市场机制设计中需要处理新能源低边际成本和高消纳成本之间的矛盾。”

      一站防护,极致安全丨天合工商储即将来袭!

      来源:天合储能2023-09-26

      天合产研再塑电芯本征安全当前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升,据统计,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累计发生60起以上储能安全事故。...10月下旬,天合储能即将发布新一代天合工商储解决方案,聚焦能源未来,始创万全之策,看天合如何引领行业安全全新高度!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9-26

      结合云南电网主网异步“五高”特性、新能源渗透率攀升等趋势性风险,以保证大电网稳定为首要任务,加大对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监督力度,坚决守牢电力系统安全底线。...截至8月30日,集中式新能源项目投产1013.18万千瓦,居全国前列。当好人民群众用能权益的“维护者”云南能源监管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监管为民,用真招实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来源:人民网2023-09-26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游敏表示,当前,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双高”特性日益突出,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与优化控制、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相融并进等给电力规划提出新的挑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9-25

      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对储能进一步提出高要求,其中尤为需要长时储能。赵天寿解释,风、光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占主导,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能量输出存在长周期波动,很可能出现长时间间歇,与用能需求不匹配。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9-19

      未来保供策略目前,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以及电力需求多样化增长,加大了保供压力,需要进一步整合源、网、荷、储各类资源,多措并举才能更好地实现更加低碳和经济的保供。...或利用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等方式提升用户自给能力,缓解电网压力。——因地制宜,发展多资源组合保供新模式。电源侧,促进新能源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9-18

      未来保供策略目前,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以及电力需求多样化增长,加大了保供压力,需要进一步整合源、网、荷、储各类资源,多措并举才能更好地实现更加低碳和经济的保供。...或利用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等方式提升用户自给能力,缓解电网压力。——因地制宜,发展多资源组合保供新模式。电源侧,促进新能源

      来源:吉利控股集团2023-09-14

      2022年,吉利控股汽车总销量超23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28%,2023年上半年,吉利控股新能源销量超39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32%。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09-06

      随着新能源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渗透率上升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众多技术上、体制机制上的新挑战,电力发输配用系统的传统逻辑也迎来颠覆性变革。...第一,新能源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23-08-31

      、电力智能调度、电力网络智能分布式保护与自愈运行等技术,研发基于轨道交通负荷预测模型的智能电力调度仿真平台,形成新能源渗透率不低于15%的轨交区域化示范应用。...8月3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工业及再制造、新能源汽车、低碳建造、负碳技术五大专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8-28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发电渗透率占比持续提高,对长时储能的需求与日俱增。相比短时储能,长时储能具有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为电网提供灵活性、增大峰谷套利空间等综合优势。

      来源:电联新媒2023-08-25

      随着新能源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渗透率上升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众多技术上、体制机制上的新挑战,电力发输配用系统的传统逻辑也迎来颠覆性变革。...第一,新能源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发电侧储能应用现状及规模化发展政策建议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3-08-25

      新能源渗透率较高的地区,在新能源汇集站建设共享储能满足规模化新能源并网需求,可降低储能资源闲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8-21

      “2021年新增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为2小时,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高,电力系统对4小时以上的储能需求逐渐增加,储能时长将由当前的2小时增至2030年的3.2小时。”...在国内“风光”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预计到2025年,发电侧新型储能装机量将达22.4gw,较2022年增长3倍多,并在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75.1gw——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日前共同发布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