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池产业链”相关结果1768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6-11-28

      2.氢能与燃料电池大会暨展览会是国内最早立项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会展平台,经过一年的酝酿与筹备,目前已成为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唯一的全品牌会展活动,代表了目前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水平。

      来源:高工锂电2016-11-28

      产业链整合式发展以松下、lg化学等为代表的日韩企业,从单体电池制造商向材料领域延伸,并涉及电池系统等的研发和制造,打通动力电池产业链,促进了企业动力电池业务的更好发展。

      来源:动力电池网2016-11-24

      针对东莞锂电行业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王子冬提出了个人的意见:1、利用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做好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2、充分利用东莞锂电池产业链布局完整的优势,进一步聚集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调动企业开发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11-23

      11月14日15日,第一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外200余家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云集大会,客观分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情况,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来源:赛迪顾问2016-11-22

      11月6日,由赛迪顾问和中国电池网联合调研并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出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动力电池等50家公司上榜。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6-11-17

      为了应对账期增长,很多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特别是通过兼并购渠道,依靠资本雄厚的上市公司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如坚瑞消防52亿收购沃特玛100%股权、赢合科技4.38亿收购东莞雅康...年关将至,锂电产业链的账期之祸也日益凸显,账期延长、汇款困难等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日常运营,也已经成为桎梏锂电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因素。

      来源:中国电池杂志2016-11-16

      坚瑞沃能表示,公司通过本次认购锂资源上游企业股权,将有利于整合锂动力电池产业链,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实现新能源产业战略目标及公司持续健康发展。...ajm的主要财务指标:受益于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快,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亦发展迅速,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扩大,公司对上游材料碳酸锂的消耗逐步增加

      来源:西海都市报2016-11-16

      十二五以来,西宁锂电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2015年,全市锂电产业工业总产值78.5亿元,初步构建正/负极,材料-配套材料-动力(储能)锂电池产业链,聚集了泰丰先行、时代新能源等知名企业,为建设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来源:迪赛顾问2016-11-14

      11月6日,由赛迪顾问和中国电池网联合调研并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出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动力电池等50家公司上榜。

      来源:赛迪顾问2016-11-11

      11月6日,由赛迪顾问(ccid)和中国电池网联合调研并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出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动力电池等50家公司上榜。

      来源:上海证券2016-11-11

      本次论坛着重探讨锂电池产业链最新技术和研发方向,将有多家全球知名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和机构参与,是迄今为止影响力最大的全球锂离子电池技术与行业的高峰论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密集落地。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6-11-10

      根据锂电大数据统计,2016 年上半年锂电池产业链的投资额已超过 1160 亿元,主要集中于动力锂电企业兼并购和产能扩张。...数据来源:锂电大数据1.动力电池投资及产能大幅增长动力需求跳跃式增长,动力电池产能整体供不应求,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加速产能扩张,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未来三年将是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最集中的时间窗口。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6-11-10

      产业链结构见图1。图1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安全等关键技术指标,与锂离子电池的选材、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不能仅仅依靠对最终产品的鉴定和测试来保证。

      来源:中国客车网2016-11-09

      2016年11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集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举行动力电池材料及材料综合利用研讨会,这是百人会针对动力电池技术升级与产业链研究课题项目第二次研讨聚焦于动力电池材料及材料综合利用话题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6-11-08

      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线逐渐从半自动中试向全自动大规模制造过度。产品均匀一致性、系统集成技术、生产自动化程度,需加紧追赶。

      来源:赛迪顾问2016-11-07

      11月6日,由赛迪顾问和中国电池网联合调研并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出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动力电池等50家公司上榜。

      来源:中国客车网2016-11-03

      2016年11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集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举行动力电池材料及材料综合利用研讨会,会上,针对动力电池企业对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电池比能量不同要求的困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主任肖成伟解释说

      来源:高工锂电2016-11-03

      本文梳理盘点了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不同企业在安全提升上做的不同探索,这些企业死磕安全,并希望以自身黑科技的引入为动力电池安全保驾护航。...围绕于此,包括材料、电芯、pack、bms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在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有的聚焦于已有材料和工艺的升级改进,有的致力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还有的则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协作来实进行监测和预防。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16-10-27

      要将动力电池置于全产业链的视角思考探讨,实现其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新技术、新工艺引领下,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锂矿、正负极、电芯、电池组等分支发展迅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10-19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动力电池的进步。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从上游资源开发,到中游生产设备制造,再到下游锂电池应用的完善锂电池产业链,但电池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等难题依然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