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10-04-01
上世纪60至90年代,苏联和日本等国先后开展了相关前期试验研究,建设了试验站和试验工程,具有一定技术储备,但由于没有在运行的特高压工程,没有形成特高压设备的商业化供货能力,也没有特高压技术标准和规范。
2010-03-18
1952年,杨传淼从中南工业学校机电专业毕业后,曾参与前苏联、捷克和波兰专家一起组建的总投资在万亿元以上的国家大型能源项目,从事能源工作就有60年。
来源:互联网2010-03-16
卡特和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基辛格则是美国推动全球无核化的先驱。...2001年12月,布什政府还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和前苏联于1972年达成的《反导条约》。 但也有分析认为这不过是策略性的调整,美国的核战略依旧是“换汤不换药”。
来源:互联网2010-03-09
“另外从核电站的原理、结构上或者是它的自我的保护机制上,已经完全可以避免那种事故的发生,所以我认为核电厂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发生过去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这种事故绝对不会重演。”
2010-02-21
但由于受美国三哩岛核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核事故的影响,使核电建设在其安全性方面产生了理论上的争论,并对其建设速度和规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如,1970年, 核发电量在全球发电总量中仅占2%。
来源:互联网2010-01-25
弗罗洛夫认为,苏联时期并未对基于mox燃料的反应堆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该计划的工作量非常大。...基里延科承认,俄罗斯在核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是依靠苏联时期的高投入获得的。 俄罗斯自然垄断问题研究所专家,前原子能部部长布拉特?
来源:互联网2010-01-21
在二战末期、美苏争霸的日子里,作为世界当时的两极之一的苏联人也在奋起直追。...虽然苏联掌握原子弹技术比美国晚了几年,但却率先开创了核动力发电的先河——比shippingport还要大三岁的obninsk核电站。(赵瑞昌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