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能替代进程”相关结果775

      来源:朗新研究院2025-03-11

      (来源:微信公众号“朗新研究院” 作者:曹雪峰 镇华)源荷互动的必然趋势与挑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电力负荷持续增长。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综合整理2025-03-10

      杨洪明建议,整合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针对低碳建材应用、绿色施工等关键环节,建立全国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方法与产品认证体系;重塑零碳园区能源链,以清洁高效为目标,以电能替代为核心,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加快能源供应链升级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3-10

      一方面,应统筹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能源转型深度融合,加速能源消费终端的电能替代进程。例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绿色岸电系统,或构建绿色农业数字孪生模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一是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用户侧作为能源消费末端,仍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减排降碳进程有待加快。

      山西电力与烽火通信携手创新,耐高压A缆成功挂测

      来源:烽火政企2024-10-25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电力负荷不断增长,要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正逐步迈向“双高”、“双新”,并致力于保民生的目标,

      来源:国家电网2024-10-08

      近年来,公司积极在工业、建筑、交通、生活消费等领域推进电能替代,促进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经济环保的用能方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改变。...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坚持先立后破,我国能源电力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能源结构持续清洁化,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来源:人民日报2024-10-08

      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展现新担当和新作为伴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电能替代更加广泛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能源电力需求将快速增长。作为能源电力央企,我们要勇担央企使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作为能源电力央企,我们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切实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企业合作,集约化开发各类“新能源+”、绿电替代

      来源:电联新媒2024-09-13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火如荼,从技术层面看,需要研究的是面对可再生能源大量接网、电能替代加速推进、储能等新主体新业态不断涌现等情况,如何从源网荷储多方面入手解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交叉补贴方面,任务要求“结合电价改革进程,配套改革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过渡期间,由电网企业申报现有各类用户电价间交叉补贴的数额,通过输配电价回收”。这项任务实际执行中没有取得标志性成果。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4-09-13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稳固,为支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加快实现碳达峰,我国将持续推进电能替代,不断提升电气化水平,带动“十四五”及中长期用电总量继续保持5%左右的刚性增长。...但同时,与典型发达国家相似,当用电增速伴随工业化进程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极端天气、疫情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增强,用电增速波动的幅度显著增大。

      来源:辽宁省发改委2024-09-05

      二、在利用化工生产耦合技术进行利用方面,省工信厅积极引导用户开展以电代煤、以电代气等电能替代工程,推进企业绿色化生产进程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8-29

      在“双碳”目标下,积极服务清洁能源开发、并网、送出、消纳,积极推动区域内电能替代进程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8-08

      用户多能需求的电能替代是提升就地消纳能力的途径之一。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可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电、热、冷多能源需求。...能否化解这些矛盾,事关分布式光伏未来能否大规模、可持续发展,也将直接影响电力行业发展乃至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8-08

      用户多能需求的电能替代是提升就地消纳能力的途径之一。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可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电、热、冷多能源需求。...能否化解这些矛盾,事关分布式光伏未来能否大规模、可持续发展,也将直接影响电力行业发展乃至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7-25

      二是加快工业领域“再电气化”进程。全面深入拓展电能替代。三是推进绿色氢能规模化应用。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逐步满足钢铁、石化行业的深度脱碳需求,实现工业用能领域深度脱碳。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7-05

      而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达3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电气化率的提升,与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动电能替代直接相关。仅2023年,南方五省区实现电能替代电量5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

      来源:电联新媒2024-06-21

      随着终端能源消费“新电气化”进程加快,电能替代向纵深发展,终端用能领域电能占比持续提高,2023年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28%,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4-06-13

      引领新电气化进程。年度电能替代电量从45亿千瓦时增长到359亿千瓦时,实现翻三番,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3%。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在海南率先打造电动车充换电“一张网”。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3-11

      同时,建立支持性政策激励机制,聚焦储能发展、需求响应、电能替代、科技攻关等重点,出台价格、财税、投资、金融等配套政策。...同时,深入挖掘弹性负荷、用户侧储能、虚拟电厂、电动汽车等灵活调节资源,替代发电侧深度调峰等传统调节手段,有效降低调节成本。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电能替代涉及居民采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分析研判新形势对配电网的新要求,明确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重要举措,以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章建华:我国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2-20

      后续电能替代潜力逐渐收窄,终端用能清洁替代难度加大。三是重大项目建设面临诸多资源要素制约。...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2-18

      后续电能替代潜力逐渐收窄,终端用能清洁替代难度加大。三是重大项目建设面临诸多资源要素制约。...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