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碳交易“思变”

2014-07-28 10:42来源:经济导报作者:公欣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碳减排目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2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创下中国碳市场单日成交量和成交额的最高纪录,单日成交量达到55.9万吨,成交额1626万元。碳交易市场持续升温。

而在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集体过剩、经济面临沉重转型压力的当下,碳交易这一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理念,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带来持续的示范效应。碳交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政策细化到交易机制,再到统一市场,企业、交易商等参与各方均希望碳交易能有更多更好的进步和改变。当微小进步不断累积,碳交易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或将发挥其真正实力。”

企业参与日渐活跃 信息透明仍需时间

记者:目前,很多企业对碳交易秉持着一种“关注中观望”的态度,不少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碳交易市场进行过一单买卖,您认为应如何打消观望企业的顾虑?

梅德文:根据几个试点地区碳市场的经验,碳交易初期企业交易活跃度不高,但是在企业完成2013年碳核查并临近履约期时,交易明显活跃,这说明企业已逐渐认可碳交易这一手段能够帮助其实现履约目标。

中国的碳减排政策比较繁杂,有国家目标、地方规划,也有行业指导意见,但是碳减排目标预期是稳定的,政府政策传递出的减排决心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坚定的,因此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政策风险是很低的。

关于企业所担心的碳市场流动性的问题,碳交易机制的总量设置和配额分配、碳市场参与主体等都对流动性有重要影响,但是我们吸取了欧盟的经验,采取更具有弹性的配额分配机制。

记者:近期,有国际碳交易专家评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个黑洞,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官员习惯性排斥信息发布,外界很难理解中国市场价格是如何设定的。对此观点,您有何评价?在您看来,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在信息透明方面还应做出哪些努力和机制改变?

梅德文:虽然国内外对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认识有差异,但是市场价格由市场决定是共识,不是人为设定的,价格与信息披露的关联性也值得深入研究。

随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信息会越来越透明,这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市场会不断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使信息披露方面更加透明。

记者:碳交易的引入,意味着环境解决机制开始由行政化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相对于行政环保处罚,碳交易对企业减排是否能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梅德文:环境治理需要组合手段,过去很长时间内政府主要依赖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手段,按照“总量控制下的交易”机制运行,对企业减排而言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企业环境治理的成本,通过交易手段让减排量在市场上流转,从而降低总体减排成本。由此,碳交易对企业等市场主体形成一种自发的激励约束机制,环境治理好的企业会得到更好的回报,对环境有利的技术和产品会获得更多应用,从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提升整体的环境治理水平。

虽然以上效果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难以达到的,但是市场手段离不开法律手段的保障,也离不开行政手段的监督,比如碳交易机制的实施需要人大立法或者政府规章来授权,碳交易的总量分配和违约处罚也都离不开行政手段。

试点交易竞争加剧 碳金融待创新

记者:目前,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均已上线交易。截至5月底,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湖北、深圳6个试点地区累计成交额达到1.16亿元。这一成绩是大还是小,您如何评价这一结果?

梅德文:中国碳市场刚刚起步,几个试点地区碳市场持续时间都不长,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履约周期都没有经历,取得这个成绩非常难得,随着履约期临近,交易额还会持续增长。

随着市场的成熟,企业参与的深入,碳市场的价值效应显现,成交额会更高。需要说明的是,各个试点地区交易所除了关心成交量和成交额,更为关心的是交易所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价值,交易所正不断改进服务,降低交易成本,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专业服务。

原标题:碳交易“思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减排目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