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林伯强:煤化工产业不能一哄而上 需要战略规划总量控制

2014-08-04 10:21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林伯强关键词:煤化工煤改气煤制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事实上,整体来说,中国煤化工规模已经不小,而且一些煤化工产品产能已经过剩。据统计,中国2012年煤炭消费总量为37.2亿吨,而2012年广义的煤化工(含焦炭和半焦)原料用煤总量(不含燃料煤)就达到了7.2亿吨。

从供需角度看,中国的一些煤化工产品的产能可能也已过剩。至2009年传统煤化工产业累积生产电石和甲醇分别为2200万吨和3000万吨,实际消费量却仅分别占据各自总产能的68%和53%左右。2012年甲醇总产能超过5000万吨,但实际需求量却仅占总产能的60%左右。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最近煤化工的发展热潮除了煤炭富裕省份地方政府的推动,也有着市场难以阻挡的力量。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煤化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实现煤炭的就地加工转化,以拉动地方G D P增长和就业。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主要考虑的是煤化工产业的成本与利润问题。以前的煤制油项目研究曾对影响煤制油成本提出来三个要素进行考量,基本结论是:投资方面,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同等规模的工厂,成本只有美国的65%;煤炭成本方面,其开采成本比美国低得多;在人力资本上,同等规模工厂,内蒙古项目每位工人一年8万人民币,而美国则是8万美元。

由此业内判断认为,煤制油项目有利润空间,这其实也反映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煤化工的乐观判断。但事实上,此一推断没有说服力。因为企业盈利受市场容量的影响,还受水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动态影响,而且这些成本都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最近低迷的煤炭价格使得煤化工投资的热情愈加高涨,新一轮较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似乎已有苗头,投资一拥而入。雾霾治理背景下的煤化工行业如果对市场空间和利润没有足够的把握和做好功课,可能面临很大的风险。

煤化工是否有利于环境治理。这个问题可以煤制气为例。首先,煤制气的大规模发展似乎是为了解决天然气短缺矛盾,为解决城市雾霾提供可能性。至少从表面上看,煤制气是排放量低的清洁能源。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煤制气得到的天然气属于对煤炭加工后的二次能源,其原料是煤炭,煤制气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高耗能的生产过程,意味着更多的煤炭生产同一单位能源产品。

如果从全国范围来看,煤制气没有达到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目的,也达不到减少排放的目的,因为将生产过程考虑在内,煤制气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比直接使用煤炭要多。大规模发展煤制气替代燃煤,实际上只是将污染排放从东部转移到了西部,整体上还是增加了全国的排放量,不利于应对减少碳排放。

原标题:林伯强:煤化工产业不能一哄而上 需要战略规划总量控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改气查看更多>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