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成人礼”在即 三峡再引争议

2014-08-06 16:3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三峡工程水力发电三峡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过,发生这种情况的前提,是需要边坡本身就具备产生滑坡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所以,现代水库的建造和初期蓄水所产生的滑坡地质灾害,非但不是水库制造出了滑坡,而且还是为原有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张博庭认为,即使我们不修建水库,这个潜在的滑坡体也总有一天会爆发。“这种在水库蓄水的初期,通过严密的监测,让潜在的滑坡体在不长的时间内都释放出来的减灾方式,可以被看成是水电建设的减灾‘免疫’。”

据张博庭介绍,经过“免疫”考验后,水库库岸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非常低。例如,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距震中仅十几公里的坝高132米的沙牌水电站,大坝后的水库库岸,完好无损,而大坝前的自然边坡,滑坡、崩岸的现象则非常严重,惨不忍睹。这就是因为水电站建成以后,水库多次蓄水,已经把那里潜在的地质滑坡体都释放掉了。即使再遇到大地震或者大暴雨,也很少有滑坡的可能。“可见,水电建设的最佳地质减灾效果,一般会出现在水库建成蓄水几年之后,并且将能长期的发挥作用。”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三峡库区经过多年治理,与蓄水前相比,险情险段数量骤减,因涉水部分引发的地质问题,其规模和程度均小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灾害,并且没有一处因为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

据郑守仁介绍,2013年,中国工程院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2008年至2012年5年试验性蓄水阶段进行科学评估,评估报告指出,蓄水期间水库地震以微震和极微震为主,均小于初步设计论证报告中的预测值;地震发生主要地段与初步设计中预测的位置基本一致;三峡水库地震的总体趋势渐趋平缓,不会出现超过论证期间预测的震级。

珍稀鱼类面临灭绝?

另外,陈国阶表示,三峡工程的影响还包括长江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他说,库区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天然产卵场之一,原有11个产卵场,以忠县产卵场最大,蓄水后被破坏;白甲鱼、中华倒刺口、岩原鲤在渔获物种比例减少;三峡库区分布41种鱼类,其中2/5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受到极大的危害;铜鱼资源因不适应静水生态,资源明显下降;白鳍豚几乎灭绝,白鲟、中华鲟、达氏鲟、江豚、胭脂鱼等也受到极大的冲击。

对此,郑守仁与张博庭均认为,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是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的。据介绍,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了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工程,建设了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与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实施了中华鲟、胭脂鱼、达氏鲟等珍稀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的增殖放流,对长江珍稀和经济鱼类资源的增殖和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原标题:“成人礼”在即 三峡再引争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三峡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