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近零排放缺乏科学依据 专家称应追求超低排放

2015-05-04 11:04来源:环保部关键词:超低排放燃煤发电近零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零排放”系统稳定性难以证明

为证明燃煤电厂“近零排放”概念的科学性,以及对环境改善有多大贡献,国电科研院燃机研究所进行了燃煤与燃气热电联产排放比较,比较的前提是,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重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规定,分单独考虑供热需求及综合考虑供热、供电需求两种情况对燃煤热电联产、燃气热电联产在同等条件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计算,计算周期为一个供热周期,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

通过综合考虑供热、供电需求等因素,分析显示,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烟尘、二氧化硫的实际排放要远远小于国标限值,基本没有烟尘、二氧化硫、汞等化合物的排放,对大气环境的综合影响比燃煤热电联产小得多。也就是说,煤电“近零排放”系统的稳定性难以证明。

刘志坦表示,首先,燃机排放限值标准不等于燃机实际排放水平。燃机烟尘和SO2实际排放水平远远低于排放限值标准,达到燃机排放限值不等于达到燃机排放实际水平,二者不可混淆。其次,除了考虑烟尘、SO2和NOX等排放外,还应考虑CO2、汞等排放,不能用单一指标的低排放代表整个机组排放指标的先进,只有全面达标,才能称之为超低排放机组。第三,燃煤电厂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逐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方向是正确的,但首先应立足于长期稳定地达到现有排放限值或设计值,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追求超低排放的目标。对于已经实施特别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或者超超低排放的环保改造,对污染物总量减排意义不大。第四,用日均浓度或者多日平均浓度的检测数据与排放限值直接比较是概念性错误,运行时间不足也难以证明“近零排放”系统的稳定性。我国的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从产生以来,一直坚持任何时候不能超标的原则。第五,综合比较各类污染物排放,即使采取了各种先进的减排手段,燃煤机组仍然不如燃气机组清洁环保,这是由一次能源的特性所决定。

“研究结果显示,燃气热电联产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要高于燃煤热电联产,在满足同样热负荷需求、输出同等电力的情况下,燃气热电联产消耗更少的一次能源,相应二氧化碳的排放低于燃煤热电联产。”刘志坦表示。

“近零排放”不科学应为“超低排放”

针对燃煤炭电厂“超低排放”概念,刘志坦提出了见解:“任何致力于改善环境、减少排放的行为都值得鼓励和尊敬,但任何新技术推广应用都应本着科学和实事求是态度,不能炒作概念、吸引眼球。同时,应尽快统一规范名称,以免混淆视听。”

刘志坦建议,一是要实事求是、科学命名。“近零排放”、“超净排放”和“燃机排放”等概念不严谨、不科学,建议使用“超低排放”概念。二要因地制宜、理性发展。在烟气污染控制技术没有重大突破前,低硫、低灰、高挥发份、高热值烟煤是实现超低排放的煤质前提,且需要增加投资与运行费用,因此目前尚不宜全面推广,应因地制宜、因煤制宜、因炉制宜确定合适的推广方案,有序、科学发展,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绝不能搞运动式发展。政府部门应该采取鼓励态度,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强制执行;新建煤电机组,一次建成超低排放的投资要远低于二次环保改造,建议新建煤电机组同步按超低排放的要求建成。三是多措并举、分类施治。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应实事求是,立足国情、企情。虽然燃煤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但电煤比重偏低、分散燃烧比重偏高是放大这一因素的主因之一,因此一哄而上的用燃气锅炉简单替代燃煤锅炉既不科学,也不经济。首先应对治理目标进行科学分类,然后实施灵活有效的措施去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一是在气源落实、经济发达、热负荷集中、环境容量有限地区,应通过燃气热电联产机组去替代分散燃煤小锅炉;二是有条件改供热的燃煤机组应鼓励改造,实现集中供热替代分散供热。三是对无法实施集中供热,容量较小的重要热用户锅炉可以采用电锅炉替代。

他同时表示,虽然“超低排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但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跟踪验证,从长远看,“超低排放”只是节能减排阶段性的治标之策,不能成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主流路径。“今后还应加快新型清洁能源发展,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究及示范应用力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近零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