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震惊】中国央企改革割肉最痛的竟是夺官位而非降薪水

2015-05-07 10:02来源:和讯网关键词:国企改革央企重组国资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罗天昊撰文指出,未来,央企迁出北京、落户地方,可大致参考三大原则。一是人口比例,很多人口大省竟然无央企总部驻扎,让人震惊,如河南省,人口过亿,应该可多承接几个央企。二是按照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达的地方,多迁入竞争性行业的央企,而比较贫穷的地方,应适当考虑多迁入一些政策性央企。三是考虑央企与当地的契合度,如中国天然气资源大部集中在西部,何不把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总公司的总部搬迁到新疆?何不把神华集团搬到山西?何不把中粮集团搬到江南或者是东北?央企外迁,绝对不能拉郎配,而要尊重市场,尊重当地需求,实现外迁的效益最大化。

京都巍巍,何以解围?

京津冀一体化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其一大使命之一,就是纾解北京的压力。而早在三年前,本人即在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在国内首次提出“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的国策设想,当时引起了全国性的巨大争议,最近,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即将出笼,中央已明确从首都剥离一些非首都职能,部分央企迁出北京,估计将成为定局。

此前,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偶有首钢等零星个例,但是未成大气候,存在种种顾虑,未来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将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国企改革的两期叠加。未来有四策,可保部分适宜搬迁的央企平稳着陆。

保留外迁央企工作人员的北京户籍

央企总部迁出北京,首先面临的,就是工作人员现实的利益问题。因调动去外地而失去北京户籍,亦是最大的担忧。北京户籍,意味着良好的福利,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同比国内其它城市非常明显。尤其是进入北大清华等中国顶级名校的机会,北京弟子明显比外地人更多。目前,户籍方面的改革,开始破局。

2015年初,由京冀共建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落户了10家来自北京的医药企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保留入园企业的北京户口。

未来央企改革,亦可借鉴此策。从北京迁出的工作人员,一律保留其北京户籍,并且延续到第二代,也就是子女也可随父母入籍北京,但是第三代则不管。这样,既可解决迁出人员的后顾之忧,又不至于增加北京的真实负担。因为迁出人员主要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实际上保留户籍是一种保险,而非真实的支出。

对央企冻编,逐步实现管理层的去行政化。

国资委直管的110多家央企,总部在北京的就有80多家。绝非偶然,而是体制使然。

央企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治组织,央企在中国的行政系列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甚至一个央企,就是一个副部级的单位,很多都设有办公厅。气势直逼部委。央企的负责人,不仅是企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更是国家相当级别的干部。骨干央企的正职往往是副部级高官,直接由中组部任命。

原标题:中国央企改革割肉最痛的并非降薪水 而是夺官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企改革查看更多>央企重组查看更多>国资委查看更多>